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開展大學環境道德教育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去研究探討大學環境道德教育具有較強的創新性。由劉增惠寫作的《大學環境道德教育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視角》(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一書,緊緊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焦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等熱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明確了高校在大學生環保意識建設上義不容辭的責任,為解決我國環境問題拓展了新視野和新途徑,體現了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縱觀全書,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首先,該書指導思想“明”,準確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培養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及良好品格修養具有重要作用,而環境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該書立足時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環境道德教育的內容,深化并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作者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貫穿于全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環境道德教育進行有效結合,為大學生環境道德教育的開展指明政治方向。此外,該書還詳述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產生的背景、馬克思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闡釋等主要內容。其次,該書理論基礎“實”,為有效指導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理論來源于實踐,最終指導實踐。該書十分注重對相關理論的闡釋,明確提出大學生環境道德教育要以環境倫理學為理論基礎。
基于此認識,作者積極對環境倫理學的產生與發展、主要流派與核心問題、基本原則等進行了的具體闡述,指出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環境哲學是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基礎,全書致力于構建起環境倫理學的理論構架和理論體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如第七章,作者根據大學生環境道德教育的內容、環節、原則,歸納總結出具體可行、貼近實際的方法與途徑,增強了社會實踐的可行性。最后,該書對傳統的挖掘“深”,為弘揚傳統道德文明提供條件。該書深入挖掘和梳理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環境倫理的表述,對我國“萬物一體”的自然觀和“民胞物與”的倫理情懷給予了充分關照。實際上,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可貴的而且可供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參考借鑒的精神文化資源。該書獨具慧眼,一方面聚焦時展的環境熱點問題,一方面觀照歷史沉淀下來的傳統思維,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關于環境道德的精華闡釋,并對其進行了精辟的解讀和具體的闡述,體現出作者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認可。同時,對傳統倫理思想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對于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有效開展大學環境道德教育發揮著積極、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該書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既能夠抓住時代關注的熱點和重點,也能夠較好地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傳統與現代結合、敘述與分析結合。該書在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得出方法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環境道德教育充分融合,對于有效指導高校環境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于光 單位:白城師范學院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