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現代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新網絡技術和手機等多媒體的普及,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逐漸呈現出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要隨著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生相應的改革。個性化學習理論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采取合適的方法、手段,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大學生是推動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在現今社會背景下對個性化學習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對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新網絡技術和手機等多媒體的普及,高校學生的個性化追求更加的多元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逐漸顯現出來。但現在我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沿襲的還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道授業解惑”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現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對于追求個性化發展的高校學生而言是不相適應的。所以,筆者從學生追求個性化學習的角度出發,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進行研究,旨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1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基礎
1.1古代大家的個性化學習理論
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受教者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要求對學生“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后根據學生的才能高低進行教育。在孔子看來,每個人的智力,個性都有所差異,教育應該以學生的才能和特長作為依據采用不同的方法。孟子也非常強調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孟子認為,每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個性和發展會不同,教育要根據學生學習環境的不同和個性差異,分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莊子則認為,應該順其自然,揚長補短,才能發揮每個人的特長,終得其所。
1.2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首次論述了關于人全面發展的理論。馬克思認為,全面發展的個體不僅表現在物質生活方面,還表現在精神豐富層面,因此尤其應該關注社會個體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簡而言之,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個體依賴性逐漸減弱,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一個過程。由此,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轉變提供了一個宏觀上的理論指導。高校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對學生學習加以科學的指導,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自覺接受勤奮學習的價值觀念,為學生實現個體獨立思考、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1.3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納德教授對傳統智力理論指導下的運用智力測驗貼標簽式的為學生排隊分等的做法持否定態度,指出了傳統智力理論的缺陷,并進一步提出了智力多元理論。加納德教授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關系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音樂/節奏智力七種智力。在1998和1999年又分別提出智力理論和自然觀察理論。加納德指出,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上述九種智力,各種智力的不同組合和發展表現了個體間的智力結構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和行為特征,尤其體現在個體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和創造社會有效產品方面。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個體學習的差異性。教育最大個別化的極限就是個性化,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個性化轉變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個性化學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2.1個性化學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隨著網絡技術和手機的普及,高校學生能夠在巨大的網絡化環境下,得到及時有效、全面多元化的信息來滿足自身的學習。在網絡環境覆蓋率全面的環境下,高校學生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手機或計算機等新的學習媒體工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地獲得學習信息和資料。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高校思政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如手機微信、論壇、貼吧等學習途徑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教學的手段和內容。高校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來進行思政教學內容的傳播與交流,參與學習討論思政教學內容,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參與思政教育內容的討論,并且增強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滲透性。
2.2個性化學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個性化的學習關注了學生的自我發展,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但是,隨著網絡的普及化,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通過網絡廣泛傳播,其中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企圖以此侵蝕和腐化高校學生思想。而大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老師和學校的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容易出現偏差,學生的發展方向會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打破了傳統單質化的思政教學環境,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
2.3個性化學習視域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在個性化學習視域下,高校學生利用搜索網站的方式獲取實時信息和學習資料,學生能夠自由篩選自己喜歡或需要的信息,這個過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逐漸低廉化,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的大學生向老師提出平等的話語權,挑戰教師的教育權威。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創新。在傳統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授課模式和內容,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具有目的性、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實現正確引導學生的目的。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借助于網絡工具,高校工作者通過網絡及時了解高校學子的思想動態,利用網絡技術,發揮發散性思維,構想更加接地氣、更易于學生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有利于強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3小結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討論個性化視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意義重大。在個性化學習中,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老師運用個性化教育模式,利用參與式的教育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大學生個性化學習視域下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煥成.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1):89-90.
[2]李美,蔣廣杰.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建構與特征分析,[J]東北師范大學報,2005(3).
[3]張泓.以“中國夢”引領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1,32(1):32-35.
[4]谷照亮.個性化學習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7(6).
[5]張茂玻.新媒體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研究[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3,42(15):43-45.
[6]張錦福.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34(51):103-105.
作者:胡珊 單位: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直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