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后現代思想的中國文學教學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所謂的獨立研究是指單獨地探討、評價、分析某種文學現象或是某篇文學作品,使其成為一個單獨存在的探究實體。以便深入、集中地講解課題。以葉紫小說《豐收》為例,它講述了大革命失敗之后農民受到的殘酷剝削和壓榨,文章通過塑造老一代農民云普叔的形象,表現云晉樹辛勤勞碌卻希望破滅的悲劇人生,同時還對年輕一代農民的形象立秋進行了刻畫,預示著年輕一代的農民不能夠再同父輩一樣生活了,應該去找尋新出路。小說運用細膩真實的描寫,描繪出了一幅階級壓迫的血淋淋的圖畫和年輕一代的農民在壓迫里覺醒同反抗,同時用鄉土氣息濃郁的風格感染讀者,讓其成為上世紀30年代描寫農村題材的佳作。應該說在面對階級壓迫這個主線來采用獨立研究式的授課方式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簡便、利落,而且思路明確明晰,若將獨立研究式同創設氛圍式結合起來,則更能找出小說背后所蘊含的的深層內涵[2]。
細讀文本,破除教材權威中國文學不僅歷史長,而且文學史線索紛紜復雜,作家和文學作品同樣也是如煙海浩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若是處理不精照本宣科,就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首先,我們就應當破除教材的權威,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運用精而少的原則,優化教學的內容,從而獲得良好的授課效果。其次,中國文學不單是傳授知識,重要的應是使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文學作品,進而培養審美的能力,充分發揮文學作品審美教育的功能。所以,傳統的以史代文教學模式一定要進行變革。眾多學者,例如北京大學的溫儒敏等教授就提倡中國文學教學應當淡化歷史的線索,更突出作家的作品以及文學現象分析。其三,中國的文學作家,作品繁多,在時間有限情況下,還是需要嚴格地篩選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重點突出有經典意義的作家的文學作品,教導學生細讀文本。例如沈從文,著述很多,因此學生很難一一細讀。若選擇短篇《八駿圖》與中篇《邊城》教導學生進行比較細讀,如此一來,沈從文的作品思想、建構湘西世界的人性美以及批判與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而沈從文的獨特藝術魅力,也能從這兩篇小說里窺一斑而見全豹,獲得具體的熏陶和感受[3]。
多媒體的輔助教學隨著如今多媒體技術運用不斷推廣,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使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它不但可以使學生的抽象想象變具體,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讓學生獲取更多相關知識,進而擴大知識范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能夠讓復雜內容簡化,例如賞析《白鹿原》,就地理位置而言,這部作品講述的是中原、西北一代的事,這里的地理位置就能夠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學生能通過多媒體設備了解書中所涉及到的地域及景色,使學生能夠深刻地體會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環境。就時間上來說,這部作品時間跨度較大,從清末直到解放初期,時間經歷了五十年,而這五十年正是中國發生巨大改變的五十年,可以使學生深入到那時的環境里,面對畫面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就人物來說,該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人物的不同性格能反映出該人物的命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歸納總結,列出表格,將人物結局同人物的一生經歷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4]。
在人文科目逐漸走下坡的時代,我們難免會困惑、惶然。然而,在困境里往往都蘊含著生機。我們必須重拾對文學教學的信心,深入探索,認真實踐,積極地推進中國文學教學革新。而后現代的教學思想不管是在教學方式、課程計劃、教學理念或是在師生關系上,都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破除了傳統束縛,開辟了新途徑。通過有效的教育革新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思維。同時,重視從各個不同角度打造學生的人文精神,造就出具有自我意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優良的情緒特征、強烈的競爭能力、獨特的創造能力以及環境適應性強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翁韋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