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院校學風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風是學生在校期間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教育和影響所形成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等內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精神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現。從廣義上說,學生的學習風氣、教師的治學風氣、學校的學習氛圍都屬于學風的范疇;從狹義上講,學風主要是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
1學習動機偏低
很多同學從小到大,考上大學就是奮斗目標。這一目標已經實現了,而新的目標尚未確立。如果簡單以就業為目標,企業并不把學業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的參考,這樣在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的學生變得迷茫,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學習紀律松懈
目前有些在校大學生學習作風拖沓,自制能力較差。有的學生上課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玩手機、下課玩游戲。平時得過且過,期末突擊復習,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個別同學為了通過考試,不惜冒險作弊。
3專業思想淡薄,熱衷各種社會活動
受不良社會風氣,以及部分高年級同學對專業的消極態度的影響,一些同學認為“學校開的專業課程對未來沒有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取各種證書上。也有的同學片面地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鍛煉能力”,從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各種社會活動或兼職中,結果沒增強能力,反倒荒廢了學業。
二大學生學業規劃對學風建設的影響
1學業生涯規劃是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
法國著名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曾指出,學習應該是個人從生到死一生中繼續著的過程,離開學校客觀的教育,人自發的,個體的求知、求真才是最重要的。據有關專家預測,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老化周期加速,一個人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不管多么現代化,也會在5~10年之后,出現知識過時的問題。就目前我國的教育時間來看,學生在校時間,至少完成義務教育,再到大學畢業,通常應該是9~16年,然后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是與終身學習相一致的,我們提倡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在大學,做好學業規劃,才有利于今后工作中安排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2學業規劃能夠使大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和學習動機
在學業生涯中,學業目標有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大學生從大一開始認清自己的學習發展方向,在4年內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學業規劃使大學生“進校就想出門事”,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由被動變為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業規劃不斷調整,逐漸形成對自己優勢和劣勢的清楚認識,隨著每一個具體目標的實現,大學生越來越有成就感,思維方式及心態就會向著更積極向上的方向轉變,進而更有信心、勇氣。當同學們認識到學習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知識的獲得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學習能力也就隨之逐漸提升,學習視野不斷擴大,狹義的學習轉變為廣義的學習。一份有效的大學生學業規劃,能夠引導大學生認識自身的的個性物質、現有的和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并使其增值。
3學業規劃有助于端正、濃郁學校的學習風氣
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反映,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從根本上抓起,即從學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學是年輕人價值觀形成與知識儲備的重要時期,很多大一新生把大學過于理想化,在擺脫了家長束縛后,開始放任自己,不思進取。通過制定學業生涯規劃促使大學生重新認識大學生活,合理規劃大學時間,制定學業生涯規劃。如果學生能夠制定自己的學業規劃,投入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會隨之增加,圖書館、自習室、實驗室的學生身影就會增多,學生之間互相影響,從而有效地改善學校的學習風氣。
4學業規劃為職業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為求職就業創造條件:許多學生缺乏規劃職業生涯理念,對自己的發展計劃沒有明確認識,也不能準確定位。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本身就是相繼和交叉的關系。要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首先要從學業著手,根據社會需求,把握社會發展動向。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這就為職業的選擇和定位提供了依據。學業規劃要求以本專業為依托,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同時還要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特長設計學業生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增加自身就業競爭能力。
三積極開展大學生學業規劃,促進高等院校學風建設優化
1形成良好的學風高等院校良好學風的形成有賴于學校、老師、學生本人三位一體的努力,而且學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學校層面而言,應該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1加強學風建設,首先加強教風建設
教風是學風的基礎,沒有好的教學質量,無法引領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學校既是教學單位又是科研單位,一些教師因為忙于課題、科研,放松了對教學的投入,課下不認真備課,課上應付,對學生不負責,不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使學生喪失了對專業課程的興趣,進而失去探索求知的興趣;另外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日常學習管理,學與不學一個樣,復習與不復習一個樣,考核方式單一,加上對學生考試作弊、曠課處理不及時、不公平,使學生學習功利化思想嚴重,也導致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1.2建立健全學業指導服務機構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輔導員老師還不完全具備輔導學、咨詢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加上輔導員人員配備少,不能很好地向學生提供學業輔導,更不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建議和咨詢指導。因此,我們認為首先需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高等學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隊伍。這支隊伍的教師要愿意接觸學生、走進學生、了解學生,通過長期與學生相處,比較了解學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貼切和人性化的輔導。
1.3建立學業指導制度
擁有了學業指導的專家隊伍,專業指導的機構,還要建立學業指導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學業規劃的開展和實施。有條件的一些學校已經開設了學生學業規劃指導課,有些學校從大一開始建立了“導師責任制”,由一名教授負責幾名學生的生活、學習指導,鼓勵本科學生跟導師、做課題、進實驗室,這些方式成為了學生學業規劃的催化劑。沒有條件的高等院校也要定期舉辦一些學業生涯規劃指導講座,邀請校外知名人士及成功的校友回校與大學生座談,為其解決學業生涯規劃中的各種問題,指引學生正確規劃人生。
2從學生層面學業規劃
2.1重視學生規劃,豐富學業規劃內涵
假如對“上大學”“上好大學”“上清華大學”這3個目標而言,一個高中生做的學業規劃是完成不同的目標,目標越明確,計劃越嚴緊,成功率越高。大學階段作為就業的一個選擇過程,明顯不同于高中階段應試教育的學業規劃,不單單是學業成績的要求,而且包括課程學習、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如表達能力、團隊精神、身體素質等。所以大學生做學業規劃,首先是對自己的自我認識和定位,有助于學生了解專業、知道自己的目標,規劃自己的時間,不斷地檢查自己的學習結果,而不單單以分數或硬性指標作為衡量的標準,這需要學生在學習期間養成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能力。
2.2循序漸進,學業規劃貫穿大學生涯始終
大學生學業規劃的主體是學生個人,它應包括評估自我、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總結調整4個步驟。當然還可以在借鑒他人的經驗,聽取師長建議的基礎上制定符合自己特點的系統科學的學業規劃。大學一年級為試探期。大學生在試探期的主要任務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弄清楚我是誰、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通過個性傾向測試,了解自己的特長、愛好、潛能、性格等,學好基礎課,培養專業的興趣,為量身定做符合自己情況的個性化學業生涯規劃和培養方案。二年級為定向期。經過一年級的學習、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見習等活動的體驗和總結,學生對自我能力、優勢進行評估,自覺進行超前性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各種能力,為未來職業能力的塑造和職業素質形成做準備。同時,要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三年級為沖刺期。大學生活已經過半,三年級很關鍵,重新回顧自己學習規劃的完成情況,獲得什么,缺失什么,怎么加強和補充應該是首先考慮的,如實踐環節差,就要在這一方面進行彌補。其次,升學還是就業?如果升學,就要全力以赴,考研的目標看似簡單,但事實上要完成這樣一個目標需要制定許多個細小的目標和完整的計劃;如果就業,就業能力具備哪些?就業方向是什么,就業期望值是什么?就業信息如何收集?自己還有哪些職業素養是需要加強或凸顯,也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去實施和管理。四年級為分化期。在這個時期就可以檢驗自己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經充分。這一時期事實上是階段性目標的收尾期。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充分認識學業規劃的重要性,并且充分利用學業規劃這個載體,敦學勵志,良好的學風建設才能水到渠成。
作者:劉漫中邱圖雅日單位:拉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