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藝術性,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文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學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作用,使課堂具有趣味性和藝術性。學生在趣味生動的課堂中,體會到文學藝術的價值。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課堂教學,靈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容易走進教材、走近作者,容易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對白,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比如,“春雨”是一篇描寫春天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對春雨進行了細節描寫,寫出春雨降臨時給大地帶來的無限生機,滋潤著萬物生靈,展現出勃發生機的動人景象,給人以希望和生命力。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完全文之后,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春雨過后的大自然景象,用視頻動畫模擬了春雨之后的場景。大地在雨露的滋潤下慢慢復蘇,小草悄然露出了脆嫩的芽尖,樹梢鉆出了稚嫩的綠葉,小鳥在林間棲息玩耍,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在觀看對多媒體視頻的過程中,教師提高多媒體的展示,重點讓學生體會文中“春雨”的深刻含義,使學生感悟春是“綠”的色彩,使學生由衷產生一種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激起學生產生美好的夙愿。通過閱讀,學生深深體會出文章的寫作手法之妙,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力,提高了學生的感悟能力。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化難為簡,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還不夠成熟,缺乏實踐技能,對很多抽象的文學作品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下,科學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把抽象的文字信息直觀化為動態的畫面,并配上生動的解說,以此靈活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輕松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詹天佑”的教學時,很多學生沒有鉆隧道的經歷,更沒有想過設計隧道有多困難。這節課的專業知識較強,也很抽象,學生很難理解,無法體驗隧道設計師們的艱辛與智慧。結合這些因素,教師利用Flash視頻課件形象生動地展示“人”字形隧道的整體設計方案,播放了設計方案的全過程,尤其是方案中的動畫模擬施工方法,使學生直觀理解了“人”字形隧道的科學道理,深刻領會了詹天佑的大智慧,從而有效激勵了學生產生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使教學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升華。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生寫作時有無病呻吟之感,很難寫出有創意、結構完整的文章。針對學生的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范文賞析,可以為學生的創作創設素材情境,啟迪學生的創作思維,還可以提供專題性素材供學生選用。這樣教學,使學生在習作過程中胸有成竹,做到下筆有神,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比如,在一次習作練習中,我給學生設計的題目是“家鄉巨變”,這一題目是提前兩周時間布置給學生的,學生可以在家里從網上搜索有關“家鄉巨變”的信息,通過網絡搜索閱讀,感悟家鄉的歷史和現在,從而體會到家鄉的變化。通過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范文片段和部分精彩的家鄉視頻剪影,以提醒學生在寫作時應注意描寫的技巧,做到小處著眼,從細節寫起,文章要有靈魂等。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周邊地區的變化情況,如景點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經濟特色等,有效激發學生對變化的想象力,寫作靈感頓時迸發,創作熱情高漲,收到很好的習作效果。總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體現學科特色,整合了優質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語文素材,實現動靜結合,提高學生的感悟、應用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作者:張科軍單位:河北省遷安市蔡園鎮大楊莊完全小學
第二篇 一、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包括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如何組織講授內容等。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可以歸納如下。
(一)信息表示多元化
多媒體教學是集成多種媒體信息表達的教學方式。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將要講授的內容完整地呈現在顯示設備上,而且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構建結構圖,可以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運用多媒體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動畫效果、色彩效果、音響效果等,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講授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
(二)內容可以重復使用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學內容可以多次重復使用,教師只要做一次課件,就可以向多個班級或多個年級進行授課。不同于傳統教學,教師每次授課都必須進行板書,重復的內容在不同的班級要寫很多次,而且有的教師板書不是很好,學生學習黑板上的內容比較累,教師授課也累。因此,多媒體教學的引入,大大減少了教師重復勞動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實現多媒體遠程教學
所謂多媒體遠程教學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將要講授的內容通過網絡實現共享,使不同地點的人可以聽到同樣的講授內容。多媒體遠程教學可以實現跨地區、跨平臺的教學任務。雖然多媒體遠程教學目前還沒有普及,但是未來它的應用匯更廣泛。
二、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表達方式多樣性,豐富教學過程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愛動愛玩,要使小學生在一節語文課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一些特別愛貪玩的學生,他們在一節課中的學習熱情持續的時間非常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使學生盡快融入到學習狀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般都包含朗讀部分,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配音、動畫演示、設置有趣合理的情節,這樣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作品簡練而又富有節奏的語言美。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拓展想象空間,并讓小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想象情景,使教學互動性增強,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實現動畫效果,培養學生的情感涉入和審美能力
所謂情感涉入就是使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感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意境。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的教學,它要求讀者要有深刻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和意境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表現出來,這種表現形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小學生都喜歡五顏六色的圖形,喜歡對陌生的事物探個究竟,通過多媒體實現動畫效果,可以很好地激勵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小學教師作為學生時代的啟蒙導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審美能力的培養就是重要內容之一。
(三)抽象概念形象化,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有些陌生的東西不認識,所以單憑想象或思考是很難理解的。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應用計算機圖像設計和多種數據表現方式,將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圖像或表格顯示出來,就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認鐘表》這一課中,如果想讓學生體會時間的動態變化,教師可以使用簡單畫圖或編程技術設計鐘表,并顯示時間的變化情況,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就看到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這不僅使小學生體會到時間的變化,也使他們懂得珍惜時間。
(四)靈活多變的人機交互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多樣性的人機交互教學模式,同時可以隨時隨地檢驗學習效果,進行信息反饋和問題發現。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聯網教學,這樣網絡上大量的資源和信息都可以作為教學素材,小學生對于實體的東西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要比虛擬的東西強很多。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提供圖片展示,然后讓學生一起合作動手模擬實現相應的實體。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概念、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提高了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科學使用多媒體設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趙克勤單位:甘肅省渭源縣會川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