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比較教學法在成本會計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成本會計》的講授過程中,很多學生反映《成本會計》很難:公式多,分配方法多,計算步驟多,表格多,感覺支離破碎,在大腦中缺乏一個整體印象。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特點靈活采取諸如任務驅動法、歸納法、比較法等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效果。其中比較教學法可以運用在《成本會計》的多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下面則談談比較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比較法可以使學生準確地理解成本本質特點
在成本核算中,理解支出、費用、成本三者的概念及區別是成本會計人員準確計算成本的關鍵。在教學中,通過圖示法進行三者之間的比較,可以讓學生知道支出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一切開支與耗費。而費用則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是企業支出的一部分,按一定時期進行匯總。費用按一定的對象加以歸集和匯總,就是產品成本。因而費用是成本的基礎,而成本則是對象化的費用。
比較法可以使學生增進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是成本會計學中重點和難點之一。主要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分配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這五種分配方法。它們既有相似點,又有區別,稍不注意,就會張冠李戴,是學生學習中最易出錯的地方。化解這些教學難點,通常也離不開比較教學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可以幫助學生辨析教學內容的異同,把握對象間的區別,分化和澄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彰顯對象的本質特征。教師在對這五種方法進行總結講解時,通過比較表展示給學生,進行歸類比較后,學生學到的知識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在比較中加深了理解和印象,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在成本會計另一個難點如成本計算的主要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教學中都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以便學生區別每一種方法的適用情況、特點、計算程序。
比較法可以讓學生掌握類似概念的本質區別
如定額法、定額成本法、定額比例法這三個知識點,看似差不多,因為三者都跟定額有關,都要求企業定額管理基礎比較好,且定額比較準確、穩定。其實三者有較大的區別,定額法是成本計算的一種輔助方法,是為了及時反映和監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而后兩者主要運用于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主要運用于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成本計算方法,是上述方法計算程序中的最后一個步驟使用的方法之一。而定額成本法適用于企業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產品,定額比例法則適用于企業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大的產品。
比較法的運用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習方法
作為教師,不僅僅是教授給學生相關的知識,而且也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受益一生。通過比較法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學會從哪些地方去比,能夠幫助學生自覺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包括學習效率,知識掌握的熟練度,概念理解的深度等,是學生持續發展的必要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成本會計教學中,除了運用比較法教學外,還可以運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使學生盡可能掌握好專業知識和必要技能。這需要教師本身不斷摸索、學習、思考、總結和提高。
作者:蔡平單位: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