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談林業政府性支出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林業對于改善我國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林業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賴于政府投資。顯然,政府性的支出對于林業經濟增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本文就以此為主要內容,詳細論述了這些影響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然后詳細闡述了如何改善這種影響,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林業;政府性;支出;林業經濟;增長
林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同時林業的資金投入也是我國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但是實際情況是在林業方面的政府性支出存在一定的問題。可見,在現代化經濟下,深入研究政府性支出對林業經濟的影響不僅有助于完善我國政府財政體系,還有助于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優化和發展。
(一)林業經濟效益方面的影響我國對于林業經濟的資金支出雖然規模比較大,但是缺乏長期的效力。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對于林業政府性的平均支出規模在1.16%左右,而平均產出規模為4.99%。也就是說,林業政府性的支出是比高效的。但是從林業經濟效益來看,遠沒有達到設想的效益回報。可見,政府性支出的可持續性是會影響林業經濟效益的。(二)林業經濟的融資方面就目前而言,林業的主要資金投入是來源于政府,其次才是外資、私人籌資等。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變革,林業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不穩定。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新的融資渠道。可見,政府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業經濟的融資,同時也使得市場的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用無法得以發揮。(三)林業產業結構方面據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林業經濟的增長速度高出了國家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但是從產業結構方面來看,林業產業中的第一產業遠不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林業第一產業與生態經濟效益有直接的關系。況且政府扶持林業的重要目的也是為了促進我國生態平衡。顯然,林業的產業結構發展有所偏差。
二、改善林業政府性支出對林業經濟增長影響的措施
(一)加大林業政府性支出
政府在林業方面的支出資金來源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國家基本建設資金、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國債以及其他國家預算資金。實際上,在四個來源之中,國債資金的來源極其不穩定。而且林業政府性支出的規模也在不斷變化。投入資金的不穩定直接影響了林業基礎的建設,阻礙了林業經濟的發展。我國在2001年左右對林業的資金投入規模較大。與此同時,多加還頒布了相關政策為林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之后在2010年國家又頒布了長江、內蒙古等林業資源保護法規,為促進當地林業的發展,保持生態環境平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踐證明,在政策內的區域,當地的區域經濟和林業經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環境下,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從三個方面加大林業政府性支出。首先,發行應當放寬條件,發行國家債券,以此形式募集到更多的社會閑散資金。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還能夠調動人們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視,并提高環保意識。同時,國家還可以借鑒其他多加的融資方式,促進林業國債的發行。總的來說,政府可以聽過增加林業國債來加大林業政府性支出的力度,以此保證林業資金投入的長效性,真正促進林業經濟的增長。以此同時,地方政府還應當中充分利用國債資金,發展當地的林業經濟,從而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平衡做出努力。譬如某市區利用國債資金,擴大了沿海防護林改造步伐。每年投入200多萬元,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營造沿海防護林帶總長達286.9公里,綠化率為99.3%,大陸基干林帶已基本合攏。其次,地方政府應當加大林業生產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國家在逐漸完善林業發展法規的基礎上,政府應當把握好這一時機,著重加大政府對林業經濟的投入。例如某市在三年間,投入林業生產建設資金約2.1億元,其中中央和省、市、縣各級財政投入約1億元。事實證明:各級財政加大對林業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生產建設和重點生態工程的順利實施,保證了林業部門日常性的開支和林業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鑒于此,政府可以從政府扶持、社會補償、群眾投入和外資補充等四個方面加快林業投資機制的完善。總的來說,國家和地方都應當重視加大對林業生產和建設的資金投入,以促進林業經濟的增長。尤其是公益效益的增長。
(二)拓寬資金來源
促進林業的經濟增長單純地依靠國家收入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為此,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當重視不斷拓寬林業投資資金來源,以促進林業行業的穩定發展。況且林業是我國的基礎性產業。資金投入的不足必然會導致林業工作環境的惡化,從而導致從事林業的人才逐漸減少。人才的減少使得林業的生產能力得不到提高,致使林業經濟得不到發展。這樣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嚴重阻礙林業經濟的增長。國家的資金投入畢竟有限。若要進一步擴大林業經濟的發展規模,提高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關政府就應當重視拓寬林業資金的來源。首先,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當重視推出相關優惠政策,引進社會資金。與此同時,地方林業局要重視抓住優惠政策,致力于林業經濟投入資金的拓寬。例如某林業局積極搭建了當地金融界與實際經濟的橋梁,進一步拓寬林業融資渠道。據了解,該林業局結合當地經濟,制定了扶持林業企業到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展示的政策,并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私募債、企業管理及資本運作培訓等渠道加大林業經濟的增長。其次,地方政府要重視不斷拓寬外來資金的投入,以加快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例如某縣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實行林地和資源轉讓,熟、幼林經營權,協議連片經營等辦法,成功將全縣26.7萬畝林木、林地實現流轉,吸引了全縣9.4萬農戶、20.5萬人上山培育林業資源。同時結合國家惠農政策,引導民間資金3.88億元投向林業發展領域。而且該縣林業主管部門通過爭取國債造林、“三難地”造林、退耕還林、長防工程、公益林、水保造林等15個項目,引進資金1.968億元。除此之外,當地政府還應當積極調整林業產業結構。通常林業的第一產業是指林業洗頭膏非林生產和涉林產業。第二產業是指林業的加工業。第三產業是指有關林業旅游和生態產業。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實現林業的快速發展。總的來說,國家和政府應當重視不斷拓寬林業的融資渠道,從而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三)規范林業政府性支出的規范使用
政府性支出在林業方面的用途包括林業基本建設、財政貼息、林業事業發展以及建立專項資源四個方面。林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況且投入到林業的資金屬于公共服務資金。顯然,林業經濟的支出必然要受到國家的管控。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仍不夠完善,資金管理仍比較薄弱。只有規范林業政府性支出的規范使用才能保證專款專用,使資金能夠真正用于林業經濟的發展。首先,政府要加強對林業產業支出的管控。目前我國政府林業管理部門與國有林業之間是上下級的關系。林業產業支出賬目有國有林業企業負責,而管控則是由政府林業管理部門負責。這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對接并不能夠真正規范林業產業支出。而且不同的國有林業企業之間存在著競爭性關系。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國有林業企業也面臨著改革。這也就意味著政府要減少資金和政策支持,提高國有林業企業的競爭力。例如某省要求省市縣三級要加強項目庫建設,切實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在省級部門批復預算之后,要求市縣在15日之內報送資金申請。同時,省級部門要按照“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原則,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管理機制,強化資金使用情況跟蹤問效,考評結果與資金分配掛鉤,促進市縣加強管理,發揮資金效益。其次,政府要明細林木的歸屬權。嚴格意義上來講,政府部門只用有企業的所有權,而企業的經營仍是歸屬于企業。在明確歸屬權之后,才能夠進行專項的支出管理。另外,政府部門也可以實行承包制,轉讓林業承包經營權。并建立相應的規范政策。這樣不既能夠提高林業生產的效率,也能切實促進林業經濟的增長。相比于國有林業企業,擁有承包經營權的個體更能適應市場的優勝劣汰。最重要的是能夠方便政府加強對林業資金投入與產出的管理,減少資金浪費。例如某地區鼓勵組建林業合作社聯合社,實現產加銷融合發展。深入開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發揮典型示范導向作用。加強合作社征信體系建設,為市場運作和政策扶持提供基礎信息支撐。推進合作社能力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經營管理能力。總的來說,政府要重視明確產業經營權,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林業政府性支出的管理,從而保證林業資金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國家政策不斷變革的背景下,政府更應當重視依據國家政策,強化林業政府性支出管理。
三、總結
綜上所述,林業政府性支出對林業經濟的增長表現在多個方面。在現代化社會中,政府不僅要重視從政策上加快林業經濟的增長,也要重視從經濟上推進林業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也要積極國家號召,致力于林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要重視從加大林業政府性支出、拓寬林業投資渠道、規范林業政府性支出三個方面入手,真正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善龍.林業政府性支出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安徽大學,2015.
[2]孔凡斌,廖文梅.中國林業市場化進程的林業經濟增長效應[J].中國農村經濟,2013.
[3]曹盛國,王國卿,沈良偉,胡迎琪.對林業投資與林業經濟增長關系的認識[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1.
[4]廖冰,廖文梅,金志農.林業產業結構變動對林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江西省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14
作者:曾麗芳 單位: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