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傳統林業管理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林業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傳統林業管理論文

      一、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

      蘆笙村群眾在多年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擁有了豐富的林業管理知識,但由于政策的變化及群眾對森林的依賴程度在降低,且在利用過程中有時保護不夠,該村傳統森林管理知識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1.種植技術的變化

      (1)選種技術的變化通過調查和訪談3位老人得知,以前當地苗族人在選樹種子時的經驗是要選粗大的種子,這樣的種子出芽率才高,長出來的樹也高而茂。落在地下的野種子一般不用,因為這樣的種子出芽率很低,即使長出樹苗來,移栽后樹長得也不好,如果是果樹,有可能不結果或者結果了果子不甜,如楊梅、柚子、白果?,F在當地苗族人很少自己去買樹苗,幾乎都是直接從政府那里得到樹苗,或者自己在春天去市場上購買果類樹苗,選擇的余地較少。很多中年人及老年人都知道如何選種,但是很少再有人去選種培育樹苗,年輕人更是幾乎沒有了這種選種的知識。

      (2)育苗技術的變化據村里白巖山禁林守護員介紹,以前他們在育苗時一般選擇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勢較平緩的荒山草坡上,且都是在自家地上,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幾戶一起育苗。在育苗過程中要刨土,有的還平整土地,施足農家肥和草木灰后,才均勻撒上樹種,一般還要拿雜草蓋在上面遮蔭,等樹苗長出來后要注意除草,在施肥時不可過多,這樣樹苗一般都長得好?,F在村里在育苗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大多數青壯年都寧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守護這幾畝田地或樹林,自己育苗種樹的越來越少。

      (3)樹苗移植技術的變化以前群眾在移栽樹苗時非常講究,不僅要選擇適當的季節和天氣,對于不同樹種在選擇移植季節和天氣方面也是不同的。如果在樹苗種植時沒有選擇正確的季節和天氣,就會導致樹苗死亡或者成活后長得緩慢和不茂盛,且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對其也有重要影響?,F在的人們開始熟悉一些科技知識,懂得了不同的樹種在種植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去種植。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受外出務工潮的影響,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不懂傳統的種植技術。直到2002年村里開始退耕還林,因為退耕還林的補助款與樹苗成活率掛鉤,促使青壯年開始學習種植技術。退耕還林的實施教會了很多青年人如何在不同的土地種植不同的樹種和種植密度及挖坑的深淺等等。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有鄉里林業站技術人員到場指導和幫助。現代種植技術(退耕還林的主要樹種)主要是由凱棠鄉林業站技術人員現場傳教,而傳統種植技術(非退耕還林樹種)主要是村里五六十歲的人教,主要方式是家庭親授式及交流式?,F在村里的青壯年大多數都懂得一定的現代種植技術,傳統種植技術和現代種植技術得到有效的傳承。

      2.林木用途的變化

      在當地林木的使用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利用林木時有苗族自己的經驗和需求,這些都與苗族的傳統文化知識和信仰相關,且樹崇拜在村里依舊盛行。以前的杉樹多,經??撤ビ糜跓?,現在一般用于建造房屋,舍不得亂砍伐,很少對外出售。洋槐樹一直都主要用作薪柴,洋槐樹生長速度很快,它的質地也不符合建筑用途。村里的竹子一般用來編籮筐等,以前都是群眾自用,會編的人比較多。由于受外出務工潮的影響,現在會篾編技術的人很少,且大多數是60多歲的人,青壯年中會篾編技術的也就只有一位35歲的男性,他是村里唯一靠該技術獲得部分經濟收入的群眾。篾編產品主要用于喜事及走親時裝糯米、紅雞蛋和衣物等的禮籃;去田里捉魚時裝魚用的竹簍;蒸飯時用的蒸籠;防曬防雨淋的斗笠;挑肥的籮筐等等。在當地的紅、白喜事或一些其他法事如占卦等時都需要青竹,據村里鬼師說是神靈祖宗選擇了竹子,村民只有尊敬和服從才能消災獲福,才能驅除妖魔鬼怪。以前一般用桑葉來養蠶,現在村里幾乎沒有人養蠶了。老杏子樹的樹干在從前經常被用作村里婦女苗族服飾的染色原料,而現在已經很少看到有人這樣用了。在建造木屋時,從古至今楓樹是村民必須要有的木材,至少要有一個卯或者一條?,因為他們不能忘記祖先“蝴蝶媽媽”是從楓樹里出來的,他們的子孫要永遠尊敬和崇拜楓樹。

      3.集體林地和家庭承包林地的管理知識及變化

      蘆笙村在1982年林業“三定”時大部分集體林地都承包到戶進行管理,現在集體林主要包括白巖山嶺上的林地和“守寨樹”及“祖宗樹”。

      (1)“守寨樹”及“祖宗樹”

      當地人稱寨子周圍或者村口的百年老樹為守寨樹,其歸全體村民所有,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買賣村里的守寨樹。當地的村民都對守寨樹充滿著敬畏,有的守寨樹由于年代久遠,掉下來的枯枝樹干都沒有人敢去撿來做柴。據當地人解釋,因為守寨樹在守護全寨安全的時候身上難免會吸收了一些想入侵本寨的邪氣蠱毒,正是那些吸了邪氣蠱毒的樹枝或者樹干才枯死掉下來,如果誰撿那些來燒柴或者作為其他用途都會給他自己或者家人帶來不利,小則身體不好,家畜不旺,大則有生命危險甚至滅門之災。通過與村里一位95歲的奶奶交流得知,村子在兩百多年前從貴州省天柱縣搬遷過來,以前的老人說他們是從江西省那邊一路遷徙過來的。據她介紹,遷來這里的原因是這里有十多棵幾百年的楓樹,在古楓樹下邊還有清泉、綠竹,楓樹上有白鶴成群,當時的風水師告訴他們此地是人杰地靈,因此他們就遷來此地居住了。之后村里的人把寨子上的百年楓樹稱為祖宗樹,這在其他苗族地區十分普遍。村里一直有不成文的村規民約管理“祖宗樹”,全村一直有這樣的共識:對于偷砍伐祖宗樹或者破壞祖宗樹者罰“3個120”即120斤肉、120斤酒、120斤魚,從以前到現在從來沒有人違反過。楓樹上的白鶴每年的4月份都會飛回來在上面筑巢繁殖,冬季又飛去暖和的地方去,老人們說是飛回江西老家去了,所以對祖宗樹上的白鶴也是不允許去撲捉的。楓樹下的綠竹是允許砍伐利用的,由于沒有人去祖宗樹下種竹子,祖宗樹下的竹子漸漸變少了。2008年枯死的老楓樹倒在地下至今一直都在,村里沒有任何人去撿來燒柴,即使缺乏木柴的人家也不例外。另外,祖宗樹是不會外賣的,2006年時有木材加工商想來購買村里的一株楓樹,出價80萬元,但是村里不賣,全村的人都不同意,村委會也不敢賣。村里人們的信仰和傳統意識觀念在保護祖宗樹中起了主導作用。每年的農歷二月二村里的人都會用糯米、肉、酒等祭拜其中的一株祖宗樹,這樣的傳統管理知識一直未變,即使現在的人們知道那是信仰,但還是一直像對待祖宗一樣尊敬和保護祖宗樹。以前在祖宗樹的保護上沒有明文規定,現在村里制定了明文規定禁止砍伐或者倒賣祖宗樹。

      (2)白巖山集體林管理知識的變化

      在1982年蘆笙村也實行“林業三定”即穩定山林權屬,劃定自留山和確定山林管理責任制,這明確了當地農民營林的責任、權利及義務。但是,當地的森林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亂砍濫伐現象十分嚴重,加之缺少嚴格的監督管理體制,到1992年集體林中的白巖山嶺的森林遭受嚴重破壞。因此,為了保護白巖山的林木,保護當地村民集體利益,蘆笙村制定了《蘆笙村守護白巖山禁嶺決議(草案)》的村規民約。其中,第十條規定:禁嶺區春游學生、旅游人員要求進山叢中觀山玩水,可讓其進去;第十六條規定:禁嶺區幾十年后,繁榮茂盛,在有利的條件下,誰有能力誰向群眾申請在禁區內辦旅游事業,即旅游區,可讓他自費收益,這都體現出集體林是允許村民共享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蘆笙村在集體林管理知識上經過了純粹依靠當地苗族民俗習慣和信仰管理到村規民約及現代林業管理制度相結合的變化過程。當地苗族的傳統信仰對于保護百232農業考古2015•1年老樹有著很大的貢獻,但是在充分利用資源方面難免造成一定的阻礙作用,具有一定的負面性。而在集體林的保護上已經看到現代林業管理知識的身影,如對白巖山進行的封山育林,這說明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與苗族林業管理面臨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息息相關。

      (3)家庭承包責任林地管理知識的變化

      自1982年實行“林業三定”政策之后,村里的林地比較穩定,林地的產權明晰,每戶的責任林地都有政府頒發的林權證。村里99%的林木都是自用,經濟效益不明顯,主要是松樹林和杉樹林。杉樹林是在2003年時才種的,樹苗是政府發放的退耕還林杉樹樹苗用不完剩下的,大概有80畝。林地也非常穩定,全村只有一戶因為要建造房屋而私下用林地換其他農戶的宅基地。由于現在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主要為老人和小孩,加之現在村里經濟條件都比以前好,所以大部分人家在煮飯煮菜時都是用電器,只有煮豬食才燒柴。在私有林里,會看到農戶為引天然雨水灌溉而在荒山野嶺挖有溝渠,由于和林權改革等其他原因造成農戶承包責任林地的溝渠灌溉的不是自家田,但是村里習俗和傳統都是允許這樣的現象一直延續。當然在挖溝渠的時候所挖的溝渠寬度和深度不能過大,原有的自然溝渠一般不允許再進一步挖大,這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他人林地不受損,目前這樣的管理方式依舊保持。退耕還林的前5年,人們在退耕還林地上依舊可以種植玉米和花生,這期間由于人們為了農作物的生長需要而進行刨土、施肥、澆水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活動,這對新栽種的小杉樹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村里的這一傳統林業管理知識也得到了鄉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在外出務工潮流的影響下,現在很少有人在退耕還林地種植莊稼了。

      二、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變化帶來的影響

      人們在空間資源稟賦下所采取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態度是對空間資源的選擇和適應。由于空間資源的差異,生存在特定空間中的民族或族群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并憑借創造的文化維系民族的延續和發展。在國家的變化和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背景下,蘆笙村的傳統林業管理知識也發生了類似變化,并且對林業生產管理和當地的文化產生了相應的影響。

      1.對當地林業發展的影響

      蘆笙村在改革開放后,由于村里發展空間小,人口持續增長,大量青壯年為了謀生和發展都紛紛外出務工,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繼承和發展出現了斷層,但是由于人們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受現代林業管理知識的影響,從而有利于現代和傳統林業管理的融合。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既是該村人們對社會發展的選擇和適應,也是現代林業管理知識和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相結合的結果。苗族人的風俗、習慣等要素組成的苗族文化對森林資源產權安排具有重要影響;苗族文化對林地產權的占有及部分樹木產權占有具有重要作用。村規民約是依照法治精神,適應村民自治要求,由共居同一村落的村民在生產、生活中根據習俗和現實共同制定、共信共行的自我約束規范的總和。一方面該村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村里的風俗習慣制定了一些村規民約。這一變化有利于保護森林產權的穩定,使得當地在解決林業糾紛時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變化有利于提高森林覆蓋率,為日后發展林業提供基礎,有利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村里的傳統林業管理知識在傳承上缺少繼承人,很多人都不愿留在當地,這不利于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的傳承和發展,對該村的林業管理和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與現代林業管理知識融合的變化提高了村民對現代林業法制法規的認識,增強了他們在林業方面的法律意識觀念。如以前村里有的人放火燒山燒草從事農業生產,當時他們只知道放火燒草后有草灰具有很高的肥力,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而且種植后的農作物不需要再次除草,省事省力?,F如今在鄉政府和村委會大力宣傳相關森林防火和保護政策條件下,村民已知曉這是違法行為,放火燒山燒草從事農業生產的現象已經不存在。

      2.對當地人文化生活的影響

      該村傳統林業管理知識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與村里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如過去村民在生病時只拜“祖宗樹”,現在更多的是去醫院接受治療,但是生病拜“祖宗樹”的現象依舊存在。村民依舊敬畏古楓樹的意識觀念和形態亦有利于保護幾百年的楓樹,有益于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和生態文明建設??偠灾?,苗族當地的管理知識在森林可持續經營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會隨著社會的變遷發生變化和發展,苗族地區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這就使得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傳統林業管理知識與社會變遷和現代科學知識相融合,從而使苗族傳統林業管理知識繼續發揮作用,更有利于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經營和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作者:袁涓文楊正軍劉金龍單位:貴州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教師貴州省臺江縣排羊鄉信用社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亚洲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