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經濟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提高認識,堅持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認識到林業的生態價值、生態效益與林業的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條件下,生態效益可以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如當前消費者對于綠色環保消費品的鐘愛就很能說明問題。另外要認識到,森林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堅持走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但事關企業或個人,而且直接關系到我國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成功與否。過度看重經濟增長,忽視林業資源保護,甚至肆意破壞,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自然的報復,付出高昂的生態成本,對經濟發展直接造成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將影響到后期的經濟增長后勁。因此,思想上要把握歷史發展機遇,創新進取,積極注重林業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正確處理林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尤其是針對我國林業資源嚴重減少的現狀,要繼續強化林業資源相關保護工程,嚴格控制天然林的采伐力度,加大造林力度,使森林資源得到真正的保護。同時,要做好宣傳導向工作,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真正地深入人心,使個體、企業、學界、政府及社會共同關注與重視林業的可持續,才能從根本上為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扎實的群眾基礎。
深化林業體制改革
只有深化我國林業體制的改革,完善林業運行機制與體制,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才能使林業的發展按照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律運作,才能進一步提升我國林業經濟活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分類管理,對林業按不同性質化分為公益林與商品林,明晰產權,實行差別化管理。對于公益林的管理要以各級政府為主導,以不同形式集中社會各力量共同參與森林的建設與保護[3]。二是相關政府部門要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尊重現實,依照法律,在林業政策宣傳、林區計劃、林業投資環境建設等方面加大力度,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環境。三是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林業經濟中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強化市場導向在林業發展中的作用,按照自由競爭的原則,通過財政、稅收等宏觀調控手段加以調節,保證林業市場各主體的獨立性,形成良性競爭和循環。四是積極引導各種林業協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發揮第三方組織的專業化優勢及中介平臺作用,強化其市場信息提供者、政策傳達者、技術咨詢者、交流溝通者的角色,從而強化行業自律作用。
科技興林
當前從根本上改變林業經濟粗放型發展模式的關鍵在于科技的應用,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既保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又對森林資源和環境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首先,支持鼓勵林業科技研究,建設科研與實踐相互交流的平臺,將先進的科研成果用于林業發展。如支持林業科研人員以技術入股、轉讓、聯合開發等形式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既能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又能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從源頭上解決“科研只留在實驗室”的問題。同時,林業科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更加重視林業基礎性研究,夯實科研基礎,進一步加強林業發展理論上的指導。其次,為進一步提升傳統林業中木材工業的附加值,提高產品經濟價值,要加大木材加工、處理及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改造傳統產業,開拓木材林產品等的新用途、新功能,讓傳統行業煥發出全新的魅力,真正提升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第三,加快國外先進林業技術、成果、生產管理模式、理念等的引進與交流,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積極借鑒和創新。
推進林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只有真正地提升林業企業這一市場主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為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根本保障。林業企業要更新觀念,強化市場觀念與競爭意識,按市場規律辦事。創新管理,積極推動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和制度化建設。其中,更加重視“數字林業”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武裝企業,依據客觀、有效的數據信息,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精準化,提高企業效益。另外,本著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企業的并購、重組,調整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在技術、新產品研發等領域通力合作,實現共贏。在推進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企業與政府要加強合作,進一步調整與優化林業經濟整體結構,改變當前林業“一業獨撐”的局面,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有機結合,相互協調[5]。尤其是在發展第二產業,即加工業方面,要進一步加大開發創新力度,提高產品深加工層次,如綠色食品加工業、中醫藥制造業;在第三產業領域,則要進行開拓創新,開發旅游觀光項目,延伸產業鏈,提高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