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說小區園林設計的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小區園林在人居環境中的主要作用
濃密的樹木就像隔音墻一樣,富有彈性的樹葉不但能夠吸收音波,同時還能將聲音反射一部分出去,從而使噪音減弱。樹木降噪功能的高低,取決于樹木的種類、分布的層次以及樹木的高矮,在小區植物配置方面要著重進行選擇和取舍。城市是人口密集、車流頻繁之地,各種工業噪音、生活噪音、商業噪音充斥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城市居民的生活通常都會受到這些噪音的影響,而對于降噪有著顯著的效果。從藝術和美學角度來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優秀的設計能夠凸顯小區的生活品味。作為城市綠化、小區美化的主要陣地,對城市環境的改善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物四周或是道路兩旁,亦或者是居民活動空間配上花草樹木、河流水塘、亭臺碑石等與現代生活風格完全迥異的風格,更加能凸顯居民小區的品味。建設中的主要內容是植物,而植物對于凈化空氣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同類型的植物對空氣的凈化有著不同的作用,比如有的植物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的植物能夠吸滯大氣中的粉塵、有的植物能夠吸收對人體有害的氣體等。例如廣玉蘭、石榴樹、銀杏等能夠消耗二氧化碳;楊樹、槐樹能夠具有良好的抗氟作用等。植物除了具有凈化空氣的功能以外,還有調節氣候的作用。在夏天,植物能夠吸收陽光,降低氣溫。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城市中,有的區域比沒有的區域,局部氣溫要低5℃左右。
2居住小區園林的設計原則
對于使用者來說,他們對居住環境有了自己的主導權。對于設計師來說,對用戶需求將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對于設計本身來說,更具有人性化。現階段數字化設計還停留在單向設計的過程,是設計師單方面對計算機進行操作,在計算機上建立圖像效果和動畫效果,在與其他人員進行交流溝通。而數字化設計的高端模式是交互設計,是指交流溝通的過程也在計算機上完成。現在的理論和技術都還達不到交互設計的標準,因此需要建筑師們在這方面不斷探索和努力。雖然數字化技術為建筑設計提供了輔助工具,但是在建筑設計中還是以“人”為主導。數字化的技術發展方向永遠離不開人們對于建筑的構思和設想,只有用思考的方式去運用數字化技術才能不背離“人”的中心思想。因地制宜是小區設計應遵循的根本性原則,要合理利用當地現有的各種條件,最大限度的結合原有地貌,盡量避免土方開挖。這樣不但能夠降低建設成本,同時還保持了原有地貌。在植物的選擇方面,應該盡量選擇當地植物,這不但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同時還可以保證植物的成活率。當然,還要適當采用一部分外地植物,以改善植物的結構,當然這部分外地植物一定要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較高的觀計成立的時候借鑒使用者的意見或建議。而現在興起的一種“自助式設計”是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建筑方案在構思的階段就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小區設計中,首先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于植物的選擇,要盡量以當地的特色植物為主,這樣才更加符合當地居民的品味,才更具人性化。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必須要充滿生活氣息,景觀要富有人情味,要以大眾的欣賞水平為標準。對于居住小區來說,其中居住著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因此在設計時還必須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針對年紀幼小的人群,要設計很多游樂設施;針對老年人群體,要設計很多身體鍛煉設施等。在設計時,還要充分考慮到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充分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使設計更加人性化。
3總結
數字化是未來帶來簡易性和靈活性,在數字化應用中應該回歸真實感受,用計算機提供多元化的效果。建筑不僅是結構、構造的組合,更是人們對生活方式和居住環境的向往。現代建筑對于地域文化和藝術的缺失是數字化帶來的弊病。數字化應用對建筑設計全程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會由于其無限復制的特性,使建筑結構和形式單一化。
作者:朱虎單位:阜陽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