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類技能人才培養的狀態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應與重慶市信息化發展的趨勢相吻合。根據電子信息產業實際崗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通過學習先進的電子類專業教學模式,合理構建電子類專業課程體系,強化師資力量,加大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實踐力度,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電子類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電子類高技能人才
筆記本電腦基地落戶我市給職業教育帶來了莫大的機遇和挑戰!連日來,包括惠普、富士康在內的企業均向我市各所中職學校拋來“橄欖枝”,與校方洽談人才培養合作事宜。目前市內各中等職業學校都在圍繞這一巨大的人才需求,開展電子類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怎樣培養企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怎樣設置與之相對接的課程?這些都是中等職業學校目前最關注的實際問題。
一、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對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
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成立于2005年8月,是重慶市人民政府為優化和提升全市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而規劃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專業化園區,是重慶市“十一五”期間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主要基地。永微電子園帶給重慶的不僅僅是投資數字,更會產生20萬人的就業機會。電子類高技能人才將會變得炙手可熱,必定會成為香餑餑,成為重慶的“搶手貨”。目前我市擁有360所中等職業學校。如果按照每個學校電子類專業每年畢業100人,那么重慶一年將有4萬個電子類專業畢業生。隨著各個配套企業的進駐,2012年,整個項目將需要20萬電子類專業畢業生。重慶的各大中職院校也都已瞄準了這一人才缺口,更加重視對本校電子類專業學生的培養。
二、剖析中職院校電子類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現狀
近幾年,中職院校比較重視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但設立的電子類專業課程設置定位不準,優質課程的資源不夠;受師資的影響,缺乏在業內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受實訓室環境、規模有限等因素的制約,培養的人才知識落后、實踐技能不強,崗位適應能力差,使得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同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企業的人才需求產生了較大的錯位。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一)教學模式落后
中等職業教育自身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文化課、后專業基礎課、再專業課的三段式。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教學往往也都是分開的。在教學的評價上,通常是以學生的卷面分數為標準,強化了考試成績,難以保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給學生太多的限制和束縛。
(二)師資隊伍水平偏低
在中職院校中,既懂得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技能訓練的教師比率小。大多數中職院校的理論教師都是從大學校園直接走向講臺的,造成了教師實踐經驗的“先天不足”;個別學校對教師的專業技術培訓又流于形式,疏于實質,造成了教師實踐經驗的“后天不補”。而部分實習教師文化水平偏低,我們肯定他們的專業知識,但文化基礎知識決定著再學習能力。于是,這樣的師資隊伍就成了培養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蹩腳”。
(三)實訓設備匱乏,實訓環境差
受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中職院校實訓室數量少,規模小,水平較低、技術相對比較落后,與產業和企業的實際需要脫節,無法滿足學生實訓需要,難于滿足培養高水平人才的需要。
(四)適合校企合作特點的教材少
雖然有很多電子類教材,但按照理論層次展開的多,校企合作、強化職業崗位能力訓練、以項目和案例驅動的少。教材理論水準定位偏高,重知識的系統性,輕專業需要和知識的應用,很多教材可以說是大學教材的縮影,脫離了職業教育的教學實際,給自學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不強的職校生帶來了學習困難。
(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相關技術的課程內容顯得較為滯后
在電子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新電路、新器件、新技術不斷涌現,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課程內容顯得相對比較陳舊,無法及時滿足產業的最新要求,需要更新。
三、要緩解缺乏企業需求的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狀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一)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才符合電子類專業的教學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實施以教師指導、學生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而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就必須有一支既懂得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技能訓練的一體化師資隊伍。中職院校可將理論教研組、實習教研組合并成一組,理論、實習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備課,共同帶班。利用業余時間對理論教師進行電子類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創造機會讓實習老師多上理論課,增強他們的理論教學能力。并將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能融入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校就得到仿真企業的鍛煉,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水平,增強他們的專業競爭力。教師還應將企業的經營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觀念中,有效地提高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水平。只有理論實習一體化才符合電子類專業的教學規律。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結構優良的師資隊伍
通過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對理論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培訓,最好理論教師可以下到企業基層學習培訓,并同時培養或引進專業帶頭人;通過與高校的合作,學校應大力鼓勵實習教師深造學歷,這樣便可以進一步優化電子類專業教師團隊的雙師結構。
(三)建設合理的教學硬件環境
中職院校應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與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開展電子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合作。應與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系,以校企合作保障教學、保障學生的技能實訓和項目實習實訓的正常開展。通過充實教學、增加實訓、加強實習三個階段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培養與上崗的順利銜接。將學校資源作為主力軍,利用政府和企業提供的資源,加強實驗室建設,融“教、學、做”于一體,采用一體化教學有效改善教學手段。可以開設電工技能訓練室、電子技術技能訓練室、電子整機維修實習室、單片機應用綜合實習室等,作為學生必修實踐教學項目。由學校聘請企業人員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派出老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上課和指導,實現學校與企業需要的接軌。還可以讓學生選修實踐教學項目,例如:收音機裝配與維修實習、電話機維修實習、電熱與電動器具維修實習、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習。還可以將部分學生定期派送到企業參加企業生產鍛煉、頂崗實習或者深入企業參觀,熟悉和掌握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與工序,了解企業的一系列情況,為就業打下基礎。
(四)加強教材建設,規劃、有序,形成系列教材
認真規劃電子類專業教材建設,并根據形勢發展及時調整完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規劃教材建設。需要建設電子產品結構工藝、電子產品檢測、電子整機裝配工藝等實用技術教程,初步形成電子類技術專業系列教材。
(五)要及時收集電子信息產業的動態,緊隨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準確調節專業課程設置
課程內容要始終緊跟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保證學生能學到最新的技術。同時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適時調整,不斷加以完善。可以對學生的實習、實訓場所和教室的布置盡量突顯企業特色,通過專欄等形式宣傳產業與專業的最新的發展趨勢、體現市場對人才最新的需求、企業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以便讓學生能感受電子信息產業的日新月異,增強自身學習的緊迫感和學習的動力。
四、結束語
各大中職院校應及時加大對電子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加快重慶市信息化腳步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電子類高技術人才,為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