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由于專業特色不突出,教學課程與實踐環節設置不當,導致培養的人才缺乏創業能力的問題,課題組提出在“全產業鏈視角”下設置特色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的教學體系,并與“教賽創”融合以提高人才實踐能力的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同時提出構建基于“產學研政用”的“全過程監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課題組經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培養“創新、創業”電子商務人才的成果。
[關鍵詞]全產業鏈;教賽創;全過程監控;培養模式
伴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產業的融合,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上升態勢極為迅猛。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為28.66萬億元,同比增長24.77%。2018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4.08萬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20.4個百分點[1]。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巨大需求。據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聲稱,截至2017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310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300萬人[2]。同時有84%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在2018年的預計招聘需求上,被調查的電商企業均表示電商員工規模會有大增長,有大規模招聘計劃的占57%[3]。在電商行業對電商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前,電商人才的供給顯得捉襟見肘。國內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中由于專業特色不突出,教學課程與實踐環節設置不當,導致培養的人才不管是從知識結構,還是能力要求,都存在較大斷層,電商的人才存量及人才結構明顯跟不上電商發展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電商行業在不斷向縱深發展,生態環境越來越豐饒,隨著新零售、物聯網、跨境電商、農村電商、人工智能、現代物流等不同電商形態的快速推進,更需要大量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電子商務人才。為尋求人才培養模式的突破,課題組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性質和特點,提出在“全產業鏈視角”下設置特色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的教學體系,并與“教賽創”融合以提高人才實踐能力的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同時提出構建“全過程監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經課題組經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培養“創新、創業“電子商務人才的成果,為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地方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培養思路模糊人才培養思路模糊,目標定位不清晰
在大部分普通高校,特別是以地方性大學為代表的二本院校中,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往往缺失對專業建設的頂層設計,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市場定位、學科定位的分析不夠,對本專業教育現狀也了解不透徹[4]。由此,必然導致人才培養思路模糊,目標定位不清晰。同時,也必然會引起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同小異,甚至與高職區別不大。總體上,過于偏重電子商務的具體操作,整體層次不高。
(二)與地方產業結合不緊密與地方產業結合不緊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在大部分普通高校中,電子商務專業往往不強調產業背景,由此導致培養特色不鮮明。進一步,則必然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畢業生到工作單位后,往往還要有半年到一年的培訓期。
(三)培養特色不鮮明培養特色不鮮明,課程體系大同小異
在很多普通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由于缺乏與產業的對接,課程體系只能是大眾化,即在教育部電子商務類專業教指委要求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稍做調整。這樣做確實是符合了培養的要求,但是缺失了特色。
(四)學生學生“雙創”意識薄弱,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突出地表現為: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對創新創業存在錯誤看法與觀點;沒有創新創業精神,缺乏最基本的擔當和責任意識;缺少創造性思維,對于就業和創業過于墨守成規;沒有堅定的創業意志,對于創業的價值和目的缺乏足夠的認識[5]。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目前仍然處于探索的階段。一些高校空有創新創業的概念,卻沒有具體的內容,更沒有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比較系統的、制度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二是在我國目前高校課程體系中,創新創業課程較少,其設置也比較零散,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三是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精神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的創造性消磨殆盡。
(五)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填鴨式”,讓學生死記硬背,尋找標準答案,強調教師單向的傳授,忽視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望的培養。由此,就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學習目標缺失、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欠缺、學習意志力薄弱、易受客觀環境的影響,等等,最終結果就是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二、五邑大學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進行專業綜合改革的頂層設計
專業綜合改革的頂層設計就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為做好頂層設計,要做好三個階段的工作。
1.提供頂層設計依據
這一階段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領會學校層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五邑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二是要分析本專業的市場定位,具體包括:分析國內外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國家、廣東省、珠三角、江門五邑地區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情況,并做出預測。三是分析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科定位,具體包括:教育部電子商務類專業教指委對本專業人才培養要求;相關學科特性與發展趨勢分析;國內外電子商務類專業改革趨勢分析。根據教指委擬定的《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電子商務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和信息經濟理念,掌握信息技術和電子服務綜合技能,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結構,具備一定的互聯網創新創業素質,能從事網絡環境下商務運營、專業管理和技術服務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
2.明晰人才培養現存問題
對本專業而言,主要是通過綜合以下四方面的信息:校內相關教學單位、教學管理單位、任課教師的反饋意見,重點對本專業的教學基本運行和狀態數據進行分析,如招生狀況、師資狀況、就業狀況、現行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師評價等;本專業各年度“人才培養目標、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委員會”的評價意見;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效果的反饋;與國內同類型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情況的比較。
3.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在這一階段,要做好四個依次遞進的工作:一是在前兩階段工作的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二是為保證目標定位的實現,構建好“知識•能力•素質”模型,即確定人才培養規格;三是按照“知識•能力•素質”設計培養體系,即以知識點為核心的理論課程體系、以能力點為核心的實踐課程體系、以素質點為核心的課內外一體化提升體系;四是在上述基礎上,形成人才培養方案,如圖2所示。通過頂層設計,也就明晰了電子商務專業綜合改革思路,即基于全產業鏈視角,堅持“教賽創”融合的教學體系,培養電子商務“雙創”型人才。
(二)規劃專業方向和專業核心競爭力
綜合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因素:服裝是江門市的傳統優勢產業;服裝是最適合電子商務銷售的產品之一,且需要的專業知識相對容易掌握;五邑大學服裝類專業優勢明顯,具有華南地區唯一的碩士點;移動商務是未來若干年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所設置兩個專業方向,一個偏技術,一個重營銷,進而提升各方向的專業核心競爭力,這兩個專業方向為移動商務的技術開發能力和服飾產品的網絡營銷能力。這樣的專業方向設置與教育部電子商務教指委的指導思想一致。根據2014年《電子商務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的精神,“電子商務專業可以分為兩個基本方向:電子商務經濟管理類(以下簡稱經管類)方向和電子商務工程技術類(以下簡稱工程類)方向。經管類方向要求側重掌握商務管理和經濟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工程類方向要求側重掌握商務信息科學、工程和技術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三)設計基于設計基于“全產業鏈”視角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全產業鏈”是中糧集團提出來的一種發展模式,是在中國居民食品消費升級、農產品產業升級、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直觀上講,“全產業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從產業鏈源頭做起,經過生產與采購、貿易及物流、產品信息傳播、客戶問題解決方案、用戶體驗、售后服務及跟蹤等每一個環節,除了實現源頭產品流通過程的可追溯以外,還形成售前、售后、上中下游環節聯動的全過程[6]。針對兩個專業方向,參考“全產業鏈”模式,分析負責和移動電商對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設置與各環節對應的課程體系和實踐內容,以服飾電子商務方向為例,服飾電子商務整個產業鏈條包括:服裝面料(包括布料、輔料)、服裝設計與生產、倉儲與物流、電子商務系統開發與網絡營銷、企業管理與營運。沿著這條產業鏈,設計課程。同樣,移動電子商務也可以按照“全產業鏈”的視角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如圖4所示。基于“全產業鏈”視角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能夠較為系統地掌握基礎、了解前沿。
(四)堅持堅持“教賽創”融合的教學體系
“教賽創”融合的教學體系的核心可簡要概括為:項目是載體,企業是伙伴,教學是基礎,大賽是抓手,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的提升是目標。在“教賽創”融合的教學過程中,強調多方面協同培養。多方面協同培養是指與教指委、行業協會、企業等協作,實現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協同培養。在協同培養過程中,采用全周期的項目化教學方法,實施“地方高校基于協同培養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項目來源于協同企業,如:中國移動、阿里巴巴、青島海爾、江門電子商務協會等,充分反映了當前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同時,根據教學實施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知識•能力•素質”體系。五邑大學電子商務專業教、賽、創三個環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有針對性的教學有利于獲得好的大賽成績,好的大賽項目有利于提升“雙創”水平,有利于轉化為創業,大賽和創業又會對教學形成良性的正反饋。
(五)““產學研政用”五力協同,構筑了全過程監控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
為保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五邑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綜合“產學研政用”五方力量,組建了“人才培養目標、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委員會”,以實現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監控。委員會由國內領先電子商務專業帶頭人、電子商務行業協會負責人、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和企業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組成。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召開一次會議。每年度的“質量評價會議”總結該年度工作取得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對下年度的工作進行部署,保障了專業建設沿著正確的軌道快速前進。
三、總結
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下一步五邑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是積極借鑒其他學科人才培養的經驗與方法,學習國際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做法,結合地方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情況,把握最新電子商務發展態勢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堅持不懈地從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學科體系與課程設置、師資隊伍的培訓教育、教育評價體系等方面去創新發展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EB/OL].[2018-06-01].
[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8年度(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EB/OL].[2017-10-09].
[3]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EB/OL].[2017-10-09].
[4]李琪,張利,彭麗芳.多樣化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經濟管理,2007(14).
[5]向輝,雷家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2).
[6]張曉林,羅永泰.基于全產業鏈的農產品流通困局與流通體系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12).
作者:王天擎 肖健華 單位:五邑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