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建筑法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通過文獻查閱、經驗總結等方法對高職建筑法規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討。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建筑法規課程教學現狀不樂觀,實踐教學被忽略或停留在形式上,其價值并未得到真正發揮,抑制了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提升?;诖?,文章根據高職建筑法規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征就實踐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建議:明確建筑法規課程定位;優化建筑法規教學內容;采取多元化實踐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法規課程;實踐教學
0前言
高職教育承擔社會人才培養的重任,主要面向服務、管理、建設、生產第一線培養有良好職業道德、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教師要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實踐操作能力。然而,在當前高職建筑法規課程教學中,實踐教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受到阻礙,職業素養難以得到質的提升?;诖?,文章立足高職建筑法規教學現狀就實踐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探討。
1高職建筑法規教學現狀
建筑法規課程教學的出發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建筑法規知識,要求他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做到既了解建筑又掌握法律,成為復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當前高職建筑法規課程教學現狀不樂觀,存在諸多問題,最明顯的就是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教學。具體來說,在建筑法規教學中,教師以單向灌輸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并未參與課堂,課堂氣氛沉悶,這讓很多學生喪失學習建筑法規的興趣,應付考試是他們聽課的主要目的[1]。由于長期接受課堂教學而缺乏實踐機會,學生很難將學到的建筑法規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融合,無法做到融會貫通,這違背了課程開設的初衷。從根本上來說,開設建筑法規課程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深入學習并掌握建筑法規理論與建筑法律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處理問題,具備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應變能力[2]。所以,教師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引導他們進行實踐鍛煉,加深他們對課程理論的理解并且能夠巧妙運用,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再讓實踐教學停留在口號或形式上。
2建筑法規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2.1明確建筑法規課程定位,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
建筑法規實踐教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停留在口號與形式上,導致教學效果提升不明顯,與教師對實踐教學在建筑法規課程中的地位存在認知模糊有關。除此之外,就整體情況來看,高職學生對法律存在認知局限性,敬畏程度不夠。因此,教學改革背景下,為了突出實踐教學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法律意識,教師需要明確建筑法規課程定位,給予實踐教學足夠的重視,在這個基礎上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尤其要針對學生強化教育,改變他們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既注重理論知識學習也重視實踐操作。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針對建筑法規課程內容對學生今后工作的影響進行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建筑工程行業中的相關標準、規范、規程、制度等并不是隨意制定的,而是用血的教訓換取的,了解這些法規并嚴格遵守是對社會負責,同時也對自身安全負責,以此增強學生的職業法律意識。只有教師和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課程實踐的重要性,才能為建筑法規課程實踐教學的順利改革以及良好教學效果的產生奠定基礎[3]。
2.2優化建筑法規教學內容,突出法規知識實用性
教學內容是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依據,直接影響實踐教學效果。在高職教育中,教學內容的取舍以及教材的選用需要體現“夠用”“實效”的特色與原則,注重技能教育與基礎教育的相互協調與依存。因此,在建筑法規實踐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著重優化教學內容,突出高職教育特色,彰顯法規知識的實用性[4]。例如,筆者在教育工作中并未照本宣科,而是根據教學需要重新編寫教材及題庫,摒棄了傳統教材中多而雜的內容,深入房地產、市政工程、建筑施工現場以及相關的建筑工程中介機構中,通過現場調查、專家訪談、資料查閱等方法充分了解當前建設工程實務與建筑工程行業對于法律知識內容的需要,同時了解建造師、監理工程師、資料員、安全員等職業資格考試內容,提取了其中對于法律實務的相關要求。然后對這些信息與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編寫了教材內容與題庫,保證了建筑法規實踐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與科學性。通過筆者編寫的教材與題庫,學生學到了最新建筑法律知識以及建筑法規涉及的流程與內容,掌握了建設工程質量法律實務、安全管理法律實務、監理法律實務、發承包法律實務及建設工程許可法律實務等,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行業并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2.3采取多元化實踐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
授課方式直接決定了教學成效,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建筑法規課程教師應摒棄過去“灌輸-接受”式教學模式,而是根據學科特點以及高職教育特色、學生學習特征采取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參與其中,以此鍛煉其應用能力。例如,采取案例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案例教學是重要環節,具有互動性、實踐性、啟發性等特點,運用這一授課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將能力發展與知識掌握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經常采取案例教學法,先利用互聯網建立學生公共信箱、微信班群、QQ班群等,然后選擇一些沒有爭議的、典型的案例并通過這些平臺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去分析這些案例。在這些真實的、典型的任務驅動下,學生實現了實踐操作與理論知識的有效結合,其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探索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均得到培養,從而提升其建筑法律素養。又如,教師可以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邀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經理、行業協會負責人、專家等參與課堂教學或者舉行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講座、專題報告等,使學生切實有效地感受到建筑法規知識對于建筑工程質量以及企業安全生產起到的保障作用[5]。再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施工現場實地查看,引導他們發現安全隱患并提出整改建議。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建筑領域內出現工程質量問題或違反安全生產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模擬違法犯罪案件庭審現場、招投標現場等,引導他們運用法律知識制裁違反法規的罪犯,掌握招投標的程序等。通過這些手段培養學生遷移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以此提升其職業素養?;蛘呓M織學生開展撰寫小論文、調查研究、校內實訓等教學活動,促進實踐鍛煉與理論知識的有效銜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專業素質。
3結論
綜上所述,高職建筑法規課程教師應根據高職教育特色并深入研究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效改革實踐教學,變過去以理論知識傳輸為主的授課方式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學會并運用技能,真正成為一個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從而彰顯高職院校育人特色,推動學生以及建筑法規課程教育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程斐涵.高職院校建筑法規課程信息化教學的探討[J].職業,9(28):82-83.
[2]陸婷.高職院校建筑法規課程改革研究[J].四川水泥,9(08):317.
[3]趙婉竹.淺談建筑法規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現代國企研究,6(18):97.
[4]錢正安.關于高職建筑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江西建材,6(08):299-.
[5]陳晨.高職院校建筑法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福建質量管理,5(11):.
作者:賴德銘 單位: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