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制度建設、監督管理、宣傳教育、融資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的建議,以達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政策體系
0引言
建筑節能是指在滿足人類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利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調設備和隔熱保溫的新型墻體材料進行建設生產和維護使用,達到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的目的。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迅速發展的時期,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建筑規模迅猛發展,但在建設領域,節能問題一直沒有有效解決。據統計,我國建筑用能占社會終端能源消費量的比重達到27.45%,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這個比例還將上升,以至達到35%[1]。據測算,目前我國住宅單位面積能耗為美歐等發達國家的3倍~4倍[2],因此加快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推廣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綠色城市、節能城市的重要戰略,同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華騰飛夢想的一項重大舉措。
1建筑節能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各地建設主管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為推進建筑節能做了大量工作,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頂層設計。
對建筑節能在新型城鎮化、綠色崛起、大氣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尚未將建筑節能擺上應有位置,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夠,各級建設主管領導工作站位不高,缺乏該方面頂層設計,沒有系統的節能規劃,導致建筑節能工作效果不夠顯著。
2)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不夠嚴格。
從各地的監督檢查情況看,工程建設中仍存在不按節能設計進行施工,取消分戶墻保溫層;隨意變更節能設計要求,樓梯間保溫層厚度不符;保溫材料不按規定進行進場復試或未試先用等問題。
3)供熱計量工作仍有不足。
許多新建建筑未發揮供熱計量在推動建筑節能中的杠桿作用;既有非節能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進展緩慢;多數小城鎮供熱計量建筑比例較低。
4)籌措資金的渠道不寬。
大多數省市地方財政補助資金嚴重不足,缺乏靈活有效的融資政策,無法激活市場籌資機制。
5)建筑節能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及推廣尚需加強。
目前除個別省市外,科研投入較少,節能產品研發工作跟不上;節能產品推廣宣傳力度不夠,品牌效應差;行業發展層次低,競爭力不強。
2對我國建筑節能產業發展的建議
1)制定技術標準,健全法規制度。
結合我國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各省市綠色建筑技術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標準、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標準等技術規范;制定適合我國不同氣候區的綠色建筑應用技術指南,明確綠色建筑發展指標,完善符合省情、市情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研究制定建筑節能的法律法規及實施對策,對建筑全壽命周期各階段及建筑節能各相關領域實施全面制度覆蓋,為建筑節能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明確的技術標準和堅實的法律基礎。
2)完善政策體系,加強監督管理。
健全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對發展建筑節能產業做出明確的行政規定,研究建筑節能產業發展戰略,完善建筑節能技術研發、節能產品革新、節能產品應用的政策體系[3],探索行之有效的補貼、貸款、減稅、獎補等財稅激勵政策,研究并制定鼓勵住宅產業化項目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的相關政策。相關職能部門切實負起管理責任,對節能政策進行強制推行,從項目審核、規劃審查、土地劃撥與出讓、建設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加強監管。對應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在規劃和設計階段,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應嚴格審核相關建筑節能指標,不滿足綠色建筑標準的不得頒發建設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建筑施工時要確保按圖施工;建立建筑竣工節能驗收制度,對于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建筑堅決不予驗收。
3)注重宣傳教育,強化培訓交流。
充分發揮行業、學校、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普及建筑節能知識,增強建筑節能意識,宣傳建筑節能法規政策,形成全民參與建筑節能的社會氛圍。鼓勵中小學開展節能知識講座,高等院校開設建筑節能等相關課程,把節能知識納入國民教育和培訓體系;提高建筑節能培訓力度,加強建筑節能專業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充分借鑒發達國家建筑節能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我國建筑節能的實效和水平。
4)新建舊改同步推進,城市鄉村協調發展。
在新建居住小區規劃中,建議加入建筑節能強制性指標,明確綠地系統中各種植被的合理比例,有條件的小區適當加大樹木種植比例,切實發揮綠地系統對住區環境的調節作用;盡可能的提高建筑標準,推廣使用綠色環保節能材料和設備,強化建筑維修維護,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抓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制訂改造規劃和分步實施方案,采暖地區堅持圍護結構和供熱計量同步改造,實行用熱商品化和社會化;同時大力推進公共建筑尤其是單體建筑面積大、建設水平高的“高檔”公共建筑的節能改造。按照生態環保、綠色和諧的發展要求進行村鎮建設,編制農村住宅綠色建設和改造推廣圖集、村鎮綠色建筑技術指南,加強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服務,科學引導農房建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不斷改善農民生活質量[4]。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建筑節能示范工程,因地制宜發展節能環保、循環使用、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開發屋面防水保溫一體化構造技術,大力推廣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
5)研發推廣新型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建筑廢棄物。
充分發揮科研單位以及高等院校的研發優勢,加強重點領域建筑節能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a.進行綠色住宅產業化研究、新農村綠色小康住宅技術研究,大力推廣建筑節能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b.開展對標行動,以各地先進建材企業為標桿,組織同行業參觀學習,提高行業整體水平。c.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每年對新技術、新材料進行重點推介,定期淘汰和限制一批落后建設工程材料設備。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要求,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管理,探索建立建筑報廢拆除審核、公告制度。強化對建筑垃圾產生、運輸及處理過程的監管,加強建筑廢棄物的分類、破碎、篩分等技術研發,推廣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新型墻材產品,拓展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途徑[5]。
6)創新激勵獎懲機制,拓寬節能資金渠道。
各級政府應把建筑節能當作新興產業來抓,建立促進建筑節能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大政府投資力度。首先通過財政預算和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機制,扶持和推動建筑節能產業的啟動和發展。其次鼓勵民間資金及國際資金以貸款、抵押、基金、債券等形式參與融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拓展綠色建筑發展融資渠道。第三加大對傳統高耗能建筑企業的懲罰力度,利用市場機制逐步整治和淘汰高耗能建筑生產企業。第四制定優惠貸款、稅收抵免、增值稅、物業稅減免、財政補貼等一系列專門用于建筑節能的金融產品[6],通過稅收優惠、價格補貼、專項獎勵等政策降低建筑節能產業的運營成本,調動其投資和生產的積極性,以提高融資政策的吸引力及靈活性。
3結語
建筑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于建筑設計、施工和使用的全過程,涉及到建筑生產各領域。廣義的建筑節能既包括宏觀上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環境設計、配套設施設計,也包括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材料及設備選擇及建筑設備節能運行等方面,需政府各職能部門及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使我國建筑節能產業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3]王玲,田穩苓,陳朝霞.建筑節能產業發展模式與實施建議[J].商業時代,2011(9):124-125.
[6]武涌,孫金穎,呂石磊.歐盟及法國建筑節能政策與融資機制借鑒與啟示[J].建筑科學,2010(2):1-12.
作者:王學民 劉娜 王以明 單位: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