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節能下建筑設計方法新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能源結構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當今我國的能源取向很大程度上依靠碳能源。然而,隨著二氧化碳的空氣含量逐漸身高,低碳節能理念也越來越為廣大民眾所接受,逐步發展為具有時代意義重要課題,同時,低碳節能的建筑也走入大眾視線。文章主要簡述了低碳建筑的概念及其重要意義,同時對低碳節能下的建筑設計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低碳節能;建筑設計;設計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相對于農村人口的比重逐漸增大,為提高生活水平,追求更多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人民從農村走到城市發展,城市的建筑數量快速增加。建筑消耗資源巨大,如何將建筑業與低碳節能理念結合,節省更多的資源,使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綠色健康,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是符合時代意義的重要構想。
1建筑行業的發展
社會的發展帶來的機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的施工技術和設計技術的不斷革新方式也在與時代的理念不斷磨合,建筑設計對城市的規劃和環境的保護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另一方面,城市建筑的優劣不僅能決定其是否能夠成為城市的標志和象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眾生活質量的高低。建筑在建設時巨大的耗能,過高的碳排放量為環境保護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因而,必須思考將低碳節能的理念與建筑設計融合的具體舉措并積極付諸實施。
2低碳建筑設計
縱觀各地的代表性建筑不難發現,建筑師對建筑的主題構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建筑的格調與品位,鑒于建筑主題的重要作用,建筑師應將低碳節能的理念與建筑設計相結合,這也是一個建筑能否達到低碳標準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城市的規劃過程中,建筑的建設應以不擴張土地為原則,在拓廣低碳建筑理念的實施范圍時,還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允許范圍內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革實施方案。同時,對于廢舊建筑材料的回收處理也應制定相關方案,實現可持續利用或循環利用,將資源浪費降至最低水平,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爭取將建筑設計施工的每一環節都與低碳節能理念貼合,使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水平。
3將低碳節能理念與建筑設計方法結合的重要性
3.1能源、資源方面
低碳節能下的建筑設計,其主要依據就是以更低的能源、資源消耗為基準,包括土地資源,空間資源,建筑材料資源以及施工環節中對人力與能源的需求。同時,對于建成后建筑的耗能量也有一定的降低。據可靠數據顯示,空氣中近于一半的廢氣產自于建筑范圍內,建筑的施工不僅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甚至產生了34%的空氣破壞物質,將低碳節能理念與建筑設計結合不僅在能耗上減少了一半以上的比重,還能減少施工環節進行時產生的有害物質。
3.2人民生活方面
低碳節能建筑與傳統的建筑相比,區別之一是:低碳建筑在更大程度上將建筑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致力于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節能建筑所采取的內外連接,調節氣候變化的功能使人們更適應于環境的變化,生活更為舒適、健康。
3.3城市標志方面
低碳節能的建筑是時代新興的標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低碳節能是建筑的美學理念。簡潔美觀,以人為本是低碳建筑的核心原則,建筑恰當的選址與美觀的格局布置應體現出更強烈的空間流動感和陽光感。對于一個城市而言,低碳建筑的合理建設,不僅有利于城市的規劃,對于城市的新生展形象也具有提升作用。
4低碳節能下的建筑設計方法
低碳的建筑設計貫穿于整個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從第一步的設計理念至建筑的構造與設計,再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與回收和施工過程中的革新方案,每一步的進行都與低碳理念密切相關。
4.1低碳建筑材料的選擇與利用率的提高
裝修、建筑的材料的生產與使用對能源造成巨大的損耗,使地球環境、氣候不斷惡化。現今城市建筑的材料以鋼筋水泥為主體,其中,水泥耗能較高,對環境的污染也較為嚴重,建筑拆遷產生難以處理的質量巨大的混凝土也為環境造成一定的負擔,同時,材料的使用不當造成不穩定的問題也為建筑帶來了安全隱患。因而,低碳建筑材料的選擇應以耗能低,功效高為原則,同時應具有能耗低,可循環,可持續利用的特點,對于室內環境可以依據外部氣候隨時進行調節。一般的綠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少采用自然資源的前提下,采用可再生的固體廢料通過清潔的生產技術制造的無污染無毒害并具有一定使用周期的建筑材料。低碳節能理念下的建筑設計則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基準,因而綠色建筑材料與低碳節能理念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在材料使用率方面,可以從材料資源設計角度入手,一方面要滿足節能理念,另一方面,要降低垃圾的排放量。不僅要掌握建筑材料的各種性能,還要選擇耐久性強,便于搭建的材料。
4.2低碳建筑的設計理念
在建筑保暖方面的耗能一直以來占據了能源支出的大部分比重,因此,低碳節能下的建筑在墻體方面的設計要注重保暖的功能,在這一方面,設計者可以將對太陽能的利用納入到設計理念當中。墻體的結構與材料,墻面的顏色都會對建筑的保暖產生一定影響,而設計者應綜合以上多種因素在允許范圍內最大程度地保證并優化建筑的保暖效果。目前的應用實例中有多種設計方式可以達到調節、保持室內溫濕度的效果,比如覆土種植、架空、蓄水等,設計者可以將屋面與墻面的綠化設計結合起來,采取以上多種方式達到保溫,調溫濕度的目的。
4.3建筑內部與屋頂的設計
要做到建筑與環境的有機融合,需要綜合考慮周圍的自然環境與建筑內部設計,在低碳理念下,建筑的各部分設計應滿足低碳節能的宗旨,有效利用建筑周邊環境,并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對于屋頂的設計,其形狀與材料也會影響隔熱的效果,選擇隔熱材料或采取坡型屋頂設計,可以疏通雨雪,進而達到隔熱的目的。
4.4建筑空間利用率
建筑空間利用率的提高不僅可以降低建筑的總面積,對于空間的節約利用可以使得更多的空間被納入到規劃當中,當今社會人口不斷增長,建筑物空間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住房緊張的局面。同時,建筑的空間設計存在很大的靈活性,而建筑空間利用率的提高也符合時展的特點,尤其在低碳節能的理念下,提高建筑的空間利用率是大勢所趨。
5結束語
在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低碳節能的建筑必將占據建筑界的主流地位,當今建筑行業可持續、綠色健康的發展必然脫離不了低碳節能的主題,設計者應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對建筑的設計以低碳環保的理念為核心不斷革新設計方案,最終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與耐久性。
參考文獻
[1]薛一馳,許其莊.基于低碳節能理念下建筑設計的幾點思考[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0):902.
[2]劉包慶.基于低碳節能的建筑設計方法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3):1483.
[3]歐洋,喬歡.低碳節能理念下建筑設計方法與技術探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1):3312
作者:張天逸 呂喆 單位:上海電子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陽市工程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