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疆特色農業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特色農業及其基本特征
(一)特色農業的內涵
特色農業是指人們充分利用特定區域內的農業資源,開發出經濟價值高,相對收益高,品質上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特色農業主要突出“特”字,是和傳統農業相對而言的,它不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為目的,而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農產品多樣化的需求為目的。
(二)特色農業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1•生產的區域性
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性決定了特色農業生產的區域性。較之于傳統農產品而言,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表現出明顯的區域性。其原因一是因為特色農產品對自然條件有著比傳統農產品更高的要求;二是由于市場需要的特色農產品是多種多樣的,而任何一個區域(尤其是在縣鄉區域范圍內)很難同時提供多種特色農產品。
2•產品品質的優質性
與傳統農產品相比較而言,特色農產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品質的優質性上。這是特色農業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如精河縣的枸杞不僅粒大、肉厚、色鮮,而且產量高、品質好、藥性強、品質居全國各產區之首。不僅大陸市場行情好,而且成為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倍受推崇的營養珍品。額敏縣紅花籽亞油酸含量高于世界各地(如:美國加州紅花籽亞油酸含量為76%,北京的為78%,而額敏縣的含量高達87%)。哈密瓜含糖多,但吃而不膩;巴旦木是世界四大著名干果之一,其營養價值比同重量的牛肉高六倍,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居經濟林果之首;紅棗個大、皮薄、核小肉多、脆而甜等等。
3•產品產量的經濟優勢性
特色農產品品質好,市場需求量較大,當產品產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其相對收益也就比較大。如:吐魯番地區1999年產葡萄37•6萬噸,產值近6億元,占當地農業總產值的60%,農民收入的60%來源于葡萄。精河縣枸杞年產量近6000萬元,全縣3•3萬農戶中有1•8萬戶靠種枸札走上富裕之路,人均收入由70年代末的300元提高到現在的2450元,其中托里鄉富甲一方,縣財政每年可以從中得到400萬元的財政收入。
特色農業的以上三個基本特征是緊密關聯的,缺一均不能形成特色農業。區域性是發展特色農業的基礎條件,它是特色農業能否存在的先決條件。產品品質的優劣與否是特色農業能否持久發展的關鍵因素。特色農產品呂質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產品能否實現其市場價值。產量是形成特色農業的充分條件。產品質量好,但產量低,則無法產生規棋效益,在市場競爭中將難以保持持久的競爭力,特色農業也就難以持續發展。因此,發展特色農業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要優選品種,提高產品品質,三是要科學種植(或養殖),在不降低產品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產量,包括單產和總產。
(一)自然條件新疆太陽輻射量普遍較大,日照長,光質優越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使瓜果等農產品著色濃,顏色艷,品質好,農作物生長期積溫大,氣溫日較差大,利于果木和作物養分積累。這為新疆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種植業和林果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新疆具有豐富的農作物品質資源。例如:新疆紅花種質資源鑒定與繁殖入庫1550份,占國家入庫總數的63•4%,成為我國紅花入庫之最。
(二)市場條件改革開放20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國95%以上的人口已解決了溫飽問題,新疆也同樣如此。從全國來看(新疆亦如此),農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變為總量自給有余。據國家統計局新疆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統計資料顯示,我區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70•01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830萬噸;肉類由1980年的12•70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59•96萬噸;禽蛋由1983年的3•11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13•34萬噸;棉花由1980年的7•92萬噸增加到1998年的125萬噸。與此同時,1998年城市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由1980年的138•14kg下降為84•9kg;從1980年至1998年,城市人均肉禽類消費量由7•32kg增長到29•27kg;蛋類從0•85kg增長到6•98kg;水產品由3•12kg增長到3•90kg;鮮乳品由9•12kg增長到19•04kg。反映城市居民消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由1980年的57•26%降為44•65%。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溫飽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對農產品多樣化的需求日益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需求很大,這就為新疆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市場條件。它是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
(三)政策條件
為了充分利用優勢農業資源,抓住市場機遇,不斷優化農業結構,新疆各級政府紛紛采取鼓勵措施和建立政策保障機制,大力扶持特色農業的發展。這為新疆特色農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條件。
(四)科學技術條件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尤其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新疆各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地被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特色農業生物品種不斷得到優化和更新,同時也積極培育和引進了大批優良品種,使特色農產品品質更好,產量更高。交通運輸條件大大改善,保鮮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農產品的貯存。前者大大加快了特色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速度,后者則使某些特色農產品(尤其是瓜果等)所固有的季節性強,保鮮時間短的缺點得以克服。上述條件的改善為特色農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新疆特色農業的分類及其發展現狀新疆特色農業發展的現狀大體上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認識,一是從農產品類型上看,二是從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類型上看。
(一)從農產品類型上來看,新疆特色農業可以劃分為三大類
1•特色種植業
它是與傳統種植業相對而言的。目前新疆特色種植業主要包括紅花、彩色棉花、哈密瓜、番茄、香米等。其中紅花主要分布于塔額盆地,尤其是額敏縣。新疆紅花種植面積、干花產量和種子產量均占全國80%左右。棉花生產是新疆的一個優勢產業,其收益幾乎占了新疆農業的半壁江山。但近些年來國內棉花市場已呈供過于求的狀態,加上國家已放開棉花價格,新疆棉花開始重現增產不增收的局面。與此同時,彩色棉花在市場上則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目前天然彩色棉花已開發成功,這使新疆的棉花發展呈現新的廣闊前景,其每畝收益可比普通棉花高300元。彩色棉花的種植范圍較小,但前景看好。1999年全國彩色棉花種植面積僅一萬畝,而阿瓦提縣豐收一場就種了5000畝彩色棉。哈密瓜主要分布吐哈盆地,其種植面積近3萬公頃,居全國首位。近幾年,兵團農六師103團場哈密瓜種植異軍突起,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番茄主要集中于昌吉州和巴州博湖縣最為有名。
2•特色林果業
主要包括庫爾勒香梨、枸杞、葡萄、大棗、核桃、石榴等。庫爾勒香利主要分布在新疆巴州,1998年全疆種植25萬畝,產量近10萬噸。枸杞主要分布于精河縣,全疆年產量在一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左右。自1990年起,精河枸杞就在種植面積、總產量、出口量和枸杞品質四個方面雄踞全國五大枸杞主產區之首。葡萄主要在吐魯番地區,其年產量近40萬噸,居全國首位。大棗以哈密大棗(又稱五堡大棗)最為有名,產品遠銷區內外。巴旦木主要分布于南疆喀什地區,目前其區域內共有100萬株巴旦木,共中40萬株已進入盛果期,年產量在60噸,石榴主要集中分布于和田地區,且以皮山縣的皮亞勒瑪石榴最為有名,該縣石榴種植面積已超過2萬畝,1999年其石榴總產達540噸。近年來,阿克蘇地區的蘋果及大棗開始走俏烏魯木齊市場。
3•特色養殖業
主要有農十師依靠烏倫古湖漁業而辦的銀狐養殖業,烏魯木齊市水產養魚業和塔里木農二師養鹿業。特色養殖業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如農二師目前已形成集養殖、加工、研究開發、銷售為一體的集團化生產模式,產品不但在國內市場暢銷,而且打入了香港、臺灣及韓國等地的市場。
(二)從產業化類型上來看,新疆特色農業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五種
1•龍頭企業帶動型
如精河縣利用中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基地的資源優勢,以年產6000噸的枸杞為主導產業,以專業化生產基地為依托,以新疆萬利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開發枸杞干果出口新、馬、泰及港臺地區,建立枸杞保健食品廠,開發出杞蕓口服液、枸杞酒、枸杞茶和樂樂血等一批保健食品、飲料,醫藥保健品年銷售額10億元,創利稅2億元。另外,額敏縣現在也正在形成以萬噸紅花籽油加工廠為龍頭企業的紅花產業。
2•專業協會帶動型
如盛產哈密瓜的鄯善縣,成立了哈密瓜協會,為4個鄉近1萬戶瓜農提供技術、物質和信息服務,開展技術咨詢,培訓和技術推廣,并組織農民直接進入市場銷售。在瓜協的帶動下,鄯善縣商品瓜生產、儲運、加工、包裝業迅速發展,瓜農年收入高達數萬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3•主導產品帶動型
如庫爾勒沙依東園藝場,利用獨具資源優勢的香梨生產,實現資源優勢轉換,生產的香梨運銷國內外市場,以特色資源形成的特色主導產品,帶動香梨產業化經營。
4•科技示范帶動型
如昌吉市園藝場,引進開發瓜果菜新品種,采用高新技術示范,帶動瓜菜種子生產專業戶,提高了種子質量和效益,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5•市場帶動型(消費中心帶動型)
如米泉市利用近郊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批發市場,帶動了周圍五個縣65萬戶農戶,種植蔬菜50萬畝,日上市量40噸以上,年成交額可達1•64億元。在擴大規模的同時,發展與其相配套的加工業和運銷業等,不僅周圍縣市的蔬菜在這里集散,南北疆許多地方的蔬菜,水果也在這里銷售,對外還輻射到甘、陜、川和魯等省區。
四、新疆發展特色農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新疆特色農業在發展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為了促使新疆特色農業實現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特色農業的發展要因地制宜
近年來特色農業發展形勢看好,容易人為造成特色農業盲目發展。發展特色農業要上規模,講求規模經營,創規模效益,這是應該做,也是必須要做的。但是擴大特色農業生產,要在詳細調查,摸清所有情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做出科學的規劃,不能不顧實際條件限制一哄而上。例如,新疆林果業應在現有的基礎上,以建設名、優、特經濟林生產基地為突破口,積極發展混農林業,在農田林網和防沙基干林帶的建設中,適當安排一些經濟林樹種,把具有市場優勢的核桃、巴旦木、紅棗、杏仁、葡萄干等五大干果和香梨、石榴、優質杏、優質蘋果等4大鮮果作為經濟林的目標產業,走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二)要加大特色農業生產中的科技含量
目前新疆特色農業生產過程中還存在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限制因素。這導致一些已建瓜果商品基地品質退化嚴重,良種繁育工作沒有跟上,大量的優質鄉土品種沒有得到好地開發和挖掘,且良種苗木供求矛盾突出,科技推廣體系不健全,再加上經營者本身素質差,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制約了許多技術的普及應用。要改變新疆特色農業的這種現狀,就要加大特色農業中的科技含量,特別是要重視優選品種和科學栽培與養殖及科學管理。
(三)正確處理好特色農產品質與量的關系,實現質與量的統一
農產品生產大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即農產品產量的增加與產品品質的提高往往難以同時實現。因此在發展特色農業生產中。首先要堅持質量第一。如目前新疆,特色林果業除了少數幾個品種外,大多存在檔次不高,外觀不美,從而影響了銷售。其次要依靠科技,盡量做到產品質與量同時提高。優質低量形不成規模效益,也不利于特色農業的發展。
(四)要認真研究新疆特色農產品的營銷戰略
近幾年,洋水果成了中國各大城市消費市場的新熱點。洋水果進入中國,其關稅,運費都不會低,它之所以能實現在中國的銷售,不外乎在規模、質量、品牌、營銷網絡等方面具有優勢。不僅如此,連內地省份的水果也在新疆水果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因此,新疆要提高本地水果的競爭能力,就必須對產品營銷戰略進行研究。我們高興地看到,最近(1999年底)新疆庫爾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在梨城庫爾勒掛牌。該公司成立后,將通過萬畝專業化果園基地的建設,以及股份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對果品供應市場的控制。同時通過與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解決栽培、新品種開發、保鮮、綠色衛生、病蟲害防治等問題,以確保香梨的優良品質。另外,還要加強對鮮果的保鮮貯藏,做到反季節銷售;同時也要重視農產品的包裝,要分級包裝,提高農產品的檔次,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又如新疆軍旅集團采用國際上最通行的“OEM”經營方式經營彩色棉花的科研、種植、紡紗、織布、制衣全過程,不僅人人降低成本,而且使產品迅速占領市場,最近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新疆天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要始終重視產品的深加工
目前新疆的農產品除少數實現初級加工外,許多仍然靠賣初級產品為主。為了使特色農產品能在新疆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用,我們要始終強調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變原料為初級、中級甚至高級加工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現多次增值增利。與此同時形成以從事特色農業開發為主的高科技企業為龍頭的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
(六)注重環保理念,生產綠色產品
新疆特色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受污染小甚至無污染,是“綠色產品”。這也是當代消費者選擇農產品的一個趨勢。因此,新疆特色農業在發展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好生產區的生態環境,減少甚至杜絕農藥、化肥和工業污水等對農作物的污染,大力發展環保農業和生態農業,不斷生產綠色產品。
總之,新疆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前景廣闊。它在實現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完善新疆經濟發展戰略;在促進農業產業化實現,鄉鎮企業的發展,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在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中均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說它是新疆農業發展中的又一次大的變革,具有深遠的意義。筆者對新疆特色農業的發展僅作初步探討,愿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廣大有關學者和部門加強對新疆特色農業的研究,從而促進新疆特色農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