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色農產業推進低收入農民增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農產業推進低收入農民增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特色農產業推進低收入農民增收

      1低收入農戶收入的基本現狀

      目前,杭州市尚有年人均2500元以下的低收人農戶5.62萬戶,從抽樣調查427戶1212人的低收人農戶情況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0一1000元的204戶,占47.8%,l(X)0一2000元的140戶,占32.8%,2000一2500元的83戶,占一9.4%。誠然,大多數低收人農戶是由老弱病殘所所致,但也有部分農戶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在抽樣的低收人農戶中,有一定產業和生產能力的有103戶,占24.1%;有擴大再生產能力的39戶,占總數的9.1%,這說明通過產業開發扶貧有一定的潛力。

      2從事農業產業農戶低收入原因及需求分析

      2.1低收入原因

      2.1.1產業發展水平不高,土地產出率低一是自然資源條件差。如土地資源短缺,土壤貧痔,人均耕地面積少;交通不便,地處偏遠,居住分散;水源不足。二是特色產業水平低。如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整體效益低;農產品品牌效應不明顯。三是農業基礎設施弱。如小型農田水利和耕地排灌設施長年失修,林地、園地的道路和蓄水池建設滯后。

      2.1.2農業企業發展緩慢,龍頭帶動能力弱一是農產品銷售困難,效益低。二是病弱勞動力就業困難。

      2.1.3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產品比較效益低隨著人民幣升值和輸人性通脹的加速,農業生產資料和工本費不斷增加,多數農產品漲價幅度遠小于生產資料和工本的漲幅,有的農產品價格甚至出現結構性和階段性下降,農產品“新的剪刀差”正在不斷擴大。

      2.1.4本身綜合素質較低,自我創業能力差據對382戶低收人農戶的問卷調查,這些農戶中20歲以下的占18.7%,21一60歲的占48.3%,60歲以上的占犯%,21~60歲的農民中一半以上為病殘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占8.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2.9%,小學及文盲的占68.5%。因此,低收人農戶家庭中的勞動力絕大多數文化素質低、年齡結構老化,思想觀念陳舊,吸收新事物新技術的能力弱。

      2.2低收入農戶需求分析

      2.2.1低收入農戶對產業發展服務的需求由于自身生產創業能力較弱,低收人農戶迫切需要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得到各類服務性幫助。從382份問卷調查的情況看,90.3%的農戶要求植保、農機統一服務;89%的農戶要求技術信息培訓指導的服務;89.5%的農戶要求農產品銷售的服務;72%的農戶要求農資與種子種苗供應的服務;64.1%的農戶要求結構調整與品牌整合提升的服務;20.9%的農戶要求保險與小額貸款擔保的服務;50.5%的農戶要求本地就業指導的服務等。

      2.2.2低收入農戶對產業政策的需求低收人農戶產業開發能力較弱,加上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因此對產業政策扶持的需求特別強烈。據調查,92.1%的農戶要求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扶持;90.3%的農戶要求在農業社會化統一服務進行扶持;79.8%的農戶要求在良種與生產資料補助上進行扶持;53.9%的農戶要求在產品收購和勞動力吸納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扶持上進行扶持;39.8%的農戶要求在農業政策性保險費用減免上進行扶持;25.7%的農戶要求在小額貸款貼息上進行扶持;24.9%的農戶要求在如農家樂、農產品經營等其他內容上進行扶持。

      3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對策建議

      調查分析表明,低收人農戶是農民這一弱勢群體中的更弱者,與一般農戶相比,自身能力更弱,同樣的外部因素對其收人的影響程度更大,因此,在幫扶方法上,應更特殊、更專一、更直接、更具體。一是對占低收人農戶25%左右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農戶進行面上產業幫扶;二是對少數有一定擴大再生產能力的低收人農戶,采取農業科技人員一對一結對幫扶;三是對占總數10%左右的因喪失勞動力或失地而沒有生產能力低收人農戶,則納人社會保障救助體系。

      3.1提升產業,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

      調查發現,杭州市低收人農戶相對集中的鎮、村多分布在山區、半山區,要充分利用當地適宜的山地、氣候、環境資源和產業基礎,結合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依托市場,培育和提升特色農業產業。

      3.1.1開發適合本地發展的新型產業以鎮或村為單位開展可利用土地、市場需求、低收人農民的意愿等調查,制定特色農業的開發規劃,新發展和擴大發展的產業,要充分體現對低收人農戶的適應性和市場前景穩定性,可以是一村一品,也可以是一村二品或三品,以增加發展的可行性和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在蠶桑西進范圍的淳安、臨安、桐廬、建德等縣市,可利用桑枝生產食用菌,變廢為寶,拉長產業鏈,增加效益;淳安、臨安、桐廬等山區可發展山核桃、中藥材、山羊、土雞等,也可發展茶葉、毛竹;水稻區可發展稻田漁業、冬季蔬菜等,這些產業內容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低收人農戶較適應,使他們能在不離土不離鄉的情況下發展生產,增加收人。

      3.1.2提升有發展潛力的現有產業對當地有發展潛力的現有產業,特別是有一定產業基礎、傳統習慣和特色知名度的產業,要針對其中瓶頸問題提出提升的對策。重點是要解決一家一戶做不到、辦不了的問題。一是要改善地力和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通過中低產田改造和“沃土工程”提高土地質量,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山地重點修建運輸與機耕道路、蓄水池與節水灌溉系統;平地重點修建溝渠等排灌系統。二是調整品種結構,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建立健全良種繁育體系,重點選育推廣適合本地發展的優質高產品種,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三是整合和提升農業品牌。著力整合多、散、小的農產品品牌,強化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名牌,以名牌爭市場的意識,增加品牌附加值,提升整體效益。四是加快關鍵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如蠶桑方格簇技術、山地蔬菜節水灌溉技術等,提高土地產出率。政策建議:設立專項資金,對低收人農戶新發展種養業的種苗(畜禽、漁)實行全額補貼,現有的支農產業政策優先向特色產業明顯的欠發達鄉鎮和低收人農戶集中村傾斜。

      3.2培育龍頭,帶動農民增收

      依托當地特色產業,以帶動當地農業和農民為目標,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解決或緩沖農產品銷售難和農戶尤其是低收人農戶本地就業難的問題,帶動低收人農戶增收。

      3.2.1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加工業對低收人農戶增收的貢獻,關鍵是要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農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較強的帶動力。要充分尊重農民的需求和意愿,采用合同契約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明確規范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建立“農戶+中介或合作組織(協會、合作社)+企業”模式,確保“雙贏”。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既要做大做強優勢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業,更要注重扶持發展能吸納本地勞動力和收購當地農產品,成長型性能好的中小加工企業。

      3.2.2促進農產品流通業為使低收入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在家門口就能賣個好價錢,重點要培育三類流通載體。一是建立農產品產地交易市場或物流中心,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降低銷售成本;二是培育農產品中介組織(包括農產品經紀組織和農產品流通專業合作社),協調和保障農戶與各地客商的關系,形成良好的農產品流通長效機制;三是壯大農產品返銷隊伍。

      3.2.3拓展農業生產功能鑒于低收人農戶集中在山區半山區這一特點,要充分依托山水林地的生態優勢和當地各類集聚度高的產業基地、特色農產品,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拓展農業功能,實現農業一產向農業三產的跨越,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就業率。

      政策建議:對與低收人農戶建立緊密關系,幫助低收人農戶銷售農產品和吸納低收人農戶就業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中介組織、種養大戶,在項目扶持上給予優先考慮和提高獎勵比例。制定出臺培育農產品經紀組織的專門扶持政策。對開辦農家樂的低收人農戶或吸納低收人農戶就業的農業休閑觀光業業主,在設施設備和稅收上給予一定的補助和優惠。

      3.3深化服務,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

      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容易產生“分散經營”、“粗放管理”、“投人缺位”等不足。這些問題在低收人農戶中表現尤甚,社會化服務是解決和緩解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3.3.1依托政府部門組織開展公益性社會化服務以區(縣)、鎮(鄉)農技人員為主體,對低收人農戶開展一對一的幫扶。

      一是技術指導與培訓。為低收人農戶產業發展提供全程的技術培訓、信息咨詢、法律指導的幫助。做到:優質良種到家、種養技術到家、新型農機到家、農民信箱到家和綠劍護農到家,使每戶低收人農戶中有一個致富明白人,有一條致富路,掌握1一2門致富技能。

      二是農業政策性保險。開發農村小額保險產品,低收人農戶對動物疫病防控、重大病蟲害防治、旱澇雪臺風等自然災害要求保險的,有意向發展畜牧業、養蠶、種竹、大棚蔬菜等要求保險的,要對他們提供農業政策性保險有關信息,幫助辦理有關申請和理賠手續。

      三是小額貸款信用擔保。資金缺乏和貸款難是有產業發展愿望的低收入農戶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要鼓勵各類農村專業經濟組織成立農業專業擔保機構,采取吸收會員資金設立擔保基金的方式,為低收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進一步降低貸款門檻,小額貸款額度以3萬元至ro萬元為妥,可以考慮3款保費低、保障適度、簡捷易懂的“定額式”小額貸款險種,即保費100元、150元、200元,保額為3萬元、5萬元、7萬元。其方式,通過建立農戶聯保小組(一般5戶以上),利用農戶聯保貸款的方式給予信貸。

      3.3.2依托各類經濟組織開展合作與經營性的統一服務針對低收人農戶缺乏勞動力、綜合素質較低的現狀,積極培育村級服務隊、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縣級農業行業協會等服務組織,開展以作物統(代)防統(代)治,農機統一(代)耕種、收獲為重點的服務。培育農村經紀組織、農業租賃經營服務公司,開展農機租賃維修、農業生產資料(含種子種苗)統一供應、農產品統一銷售為重點的經營性服務。

      政策建議:一是加大對現有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的扶持力度。對以低收人農戶為主要對象,開展植保統(代)防統(代)治和農機統(代)耕、種、收服務的,在立項目時應給予優先考慮和政策傾斜。二是低收人農戶參加農業政策性保險的免除全部保費。三是降低低收人農戶申請小額貸款的門檻,免除擔保費并給予貼息的優惠政策。

      3.33完善直補政策近兩年出臺的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柴油補貼、農資增支綜合補貼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效應十分顯現。但是目前補貼力度尚小,難以真正實現對農民利益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對于小規模生產的低收人農戶來說,每畝幾十元的補貼遠跟不上農資上漲的支出。因此,建議在進一步加大直補力度的同時,對處于弱勢的低收人農戶的農業生產.予以制度性保護,直補政策要因地制宜,視不同生產情況區別對待,形成保證低收人農民收人穩定增長的直接補貼長效機制。并從水稻擴大到低收入農戶所有產業,扶持低收人農民發展農業生產和家庭副業。

      政策建議:一是對擴大再生產的低收人農戶,在農藥、肥料、種子種苗和種禽種畜上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二是提高低收人農戶農資綜合直補標準和補助覆蓋面。三是山區農機購置補貼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擴大低收人農戶集中村小型適用農機具享受補貼的目錄范圍。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