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俄大學生就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加強教育立法。確保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社會和法律地位。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在一些高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未納入學校發展的整體規劃中。因此必須加強教育立法,以法的形式確保就業指導的社會和法律地位。俄羅斯勞動界和教育界都十分重視職業指導,社會的職業介紹與職業指導是福利性和公益性事業。為了確保其職業指導活動的正常開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職業指導法規,如《職業介紹法》、《勞動基準法》和《職業安定法》和《學校教育法》等。在此基礎上文部省還了一系列指令,如《關于學校要恰當地進行出路指導的通知》等,把職業指導正式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對學校職業指導人員的培訓、選拔、隊伍建設、待遇等都作了規定。
2.把就業指導納入社會化管理.促進就業指導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目前我國大多高校無論師資配備、設施設備、經費投入,還是就業指導模式、理論研究都比較薄弱。據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陸士楨教授與韓國明知大學青少年研究所合作對北京市大學生的調查:在“你對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了解嗎?”和“你通過什么方式知道自己的特長?”的問題調查中,“有49.8%的大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缺乏了解。”而后者“有80%多的大學生知道自己特長是通過自己判斷和周圍的人說的,真正通過科學測試的只占3.43%。”在“如果想接受有關前途(就業升學)的輔導,誰最適合?”的調查中,“大學生首選社會上服務機構人員”。面對這種現狀,筆者建議高校實施開放辦學,像俄羅斯那樣引入社會資源參與就業指導,允許社會上資質較高的職業介紹機構和受過專門培訓的職業指導師投身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實現社會化和市場化運作。但政府要對社會上這些指導機構和人員加強監管,防止出現違規、違法的行為。
3.高校就業指導要“前移”,由畢業班向低年級輻射,把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大學生活的始終。我國大多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職業定位”、“生涯設計”等就業輔導目前做得很不到位。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職業發展任務,如果前一階段職業發展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就會影響后一階段,導致職業選擇時發生障礙。因此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講,大學的就業指導既要“前移”與中學就業指導相銜接,又要延伸連接大學后的“生涯輔導”。所以現階段高校的就業指導要滲透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列入學校的教學計劃、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發展規劃中,并具有與課程同等的地位,使大學生從一入學起就受到較為系統規范的就業教育。
4.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促進就業的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這包括建立校、院(系)專門的就業服務機構,為促進就業提供組織保證;要建立和完善就業服務運行的靈活機制,一切圍繞大學生就業服務;要建立和完善各項促進就業的制度,確保經費、場所、設施設備和人員到位;要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把就業指導師資建設納入學校的整體師資規劃中,從而為促進就業提供人才保證。
5.國家要完善就業政策與指導。各地要加強對學生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學生就業納入當地就業總體規劃,統籌安排,確定目標任務,實行目標責任制,加強工作考核和督查。各有關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落實工作責任。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牽頭制定和實施學生離校后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財政部門要根據學生就業形勢和實際需要,統籌安排資金用于促進學生就業。其他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工作。要大力開展學生就業工作宣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形成全社會共同促進學生多渠道就業的良好輿論環境。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千方百計促進學生就業。
對到西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學生,要頒發榮譽證書,并一次性提供一定金額的獎勵,其戶口可以按照本人意愿遷到工作地或生源所在地,免收檔案管理費。若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在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一年以上,國家為學生代還本息。若工作一年后,報考研究生可加十分。目前,鼓勵學生應征人伍是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形式。國家要加強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應征人伍學生由政府補償學費和代償助學貸款;進入部隊以后,要優先考慮把學生安排到技術崗位上工作;學生退伍后,國家要定向把學生推薦到公檢法部f71;退役后參加研究生考試,加十分,若在部隊立了二等功以上,可免試讀研究生。各級政府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條件,鼓勵和支持學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對學生自主創業的,不需要辦理失業登記就可以申請小額貸款。有條件的地區,可通過財政和社會2條渠道籌集“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對學生以從事自由職業、短期職業、個體經營等方式靈活就業的,各級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勞動保障服務,在戶籍管理、勞動關系、社會保險繳納和保險關系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
作者:劉宇飛張秀平邱敏車文實李曉菲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