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引導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受主客觀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女大學生就業更顯得難上加難,部分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就業心理困惑。高校幫助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不僅可提升女大學生群體就業實效性,更是切實關心關愛、助力女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
一、當前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分析
(一)就業期望值過高而職業核心能力不足
受從眾心理影響,部分女大學生認為社會普遍追尋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適合自己的,對于就業的期望值難免過高。她們大多拋開自身專業、素質與能力等實際,盲目地將就業目標定位于中心城市、機關事業編制單位、高薪崗位等所謂“體面工作”,而不愿意到中西部偏遠地區、非公有制單位就業。然而,那些“高大上”的工作往往對女大學生的現代職業核心能力有較高要求,而女大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儲備好,動手實踐能力欠缺,導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就業局面產生。
(二)就業公平意識增強而性別自信不足
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公平的性別待遇是其中之一。隨著教育公平的發展和女大學生性別意識的覺醒,當代女大學生除了擔負必要的家庭責任外,也渴望在職業領域竭力爭取公平就業機會,主動承擔起社會使命與責任,實現自我價值。然而,社會“女不如男”的刻板性別印象不僅已深入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部分女大學生自身也在潛意識中強化著這種錯誤觀念,對于自身所具有的敏銳的觀察力、較好的記憶力與語言表達能力、認真負責的態度、較強的自覺自律性等性別優勢顯得自信心不足,在求職中表現為性別自卑、在與男性共事時畏首畏尾。
(三)初具冒險精神而抗壓、抗挫心理準備不足
當代女大學生追求真知,成就動機和成才意識強烈,渴望在社會職業領域里大展拳腳。在求職就業過程中,部分女大學生已初具冒險精神,愿意奮斗拼搏,嘗試新興行業,挑戰高薪,也有著吃苦耐勞的初步準備。但就業的過程并不一定是順風順水的。女大學生社會歷練有限,對求職就業中可能存在的復雜性、艱難性、持久性,以及可能引發的挫折與需要承受的壓力的預估和容忍能力不足,部分可能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自卑與依賴等消極情緒,這不僅會對成功就業產生阻礙,同時不利于女大學生未來職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一)重視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職業素質培養
女大學生過硬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職業素質是其在就業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女大學生不是不可以對就業抱有高期望、高要求,而是“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應當協同相關部門,調動專職任課教師與教輔人員全員、全過程參與職業生涯規劃,從新生入學伊始,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學生專業培養結構、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計劃;不僅幫助女大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而且幫助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認識職業,明確職業定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社會需要什么和自己適合什么,從而在大學有針對性地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社會閱歷、增強相關職業素質,勇闖就業難關。
(二)重視女大學生性別教育,提升性別自信
男女性別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受傳統觀念及鮮明的性別特征等所引起的男女大學生就業困難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長期以來,學校“無性別差異”的就業指導教育不僅使女大學生在知識與能力結構構建上與男大學生雷同,而且強化了女大學生“平等就業”的意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的心理壓力。高校應當通過針對性、系統性的教育,幫助女大學生在承認性別差異這一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客觀評價自身性別優勢及相對應的就業優勢,充分挖掘職業潛能,從而在求職中揚長避短、準確定位就業目標、成功就業。
(三)重視女大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助力從容就業
當代女大學生成功、成才意識增強,但受傳統觀念及自身局限的影響,面對復雜的就業過程,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攀比、自卑、依賴等就業心理問題。高校相關部門不僅要在客觀調查的基礎上做好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咨詢、指導與追蹤,必要時還應采取專業的心理干預措施,矯正各類消極心理,增強抗壓、抗挫能力,使其敢于競爭。這不僅可以幫助女大學生建立就業信心,還能培養其健全的人格,也將為其未來職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要徹底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不僅需要高校在就業指導上的努力,還需要女大學生自身及全社會共同參與,齊心協力、多管齊下,切實幫助女大學生了解自我,準確定位,成功就業。
作者:李華偉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