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與建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問題尤為引人關注?!胺€就業”的重點群體之一就是大學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是穩經濟發展、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和優化勞動力市場的重要舉措。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情況整體呈現四個特征:一是大學畢業生數量仍然呈上升趨勢。例如從2011年到2019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總量從660萬增長到834萬,年均漲幅高達26.36%。二是不同學歷層次的大學生就業率發生變化。例如2017年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本科生就業率為91.6%,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率為92.1%,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生。三是大學生就業的區域分化趨勢已經顯現。例如從就業地區來看,大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的占比從2013年的32.4%增加到2017年的39%,中西部地區的地級及以下城市對畢業生的吸納程度上升較為明顯。四是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工資差異顯著。根據薪酬網2018年公布的數據,軟件工程、材料物理、應用化學、生物科學等理工科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起薪較高,而管理學、農學、法學等人文社科類專業平均起薪相對較低。
隨著就業結構的變動,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也受到影響。一方面,由于產業結構升級、就業結構優化,使部分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提高,工作環境改善,勞動權益得到更多的保障,就業質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效益下降,提高就業質量面臨著困難和障礙。
根據北京某985高校數據平臺的數據,當前畢業生就業穩定性需求增強,大學畢業生對于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就業需求強烈,尋求穩定工作的期許顯著提升。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大學生就業選擇單位就業的占比高達75.8%,選擇創業的占比顯著降低。就業期望城市仍然以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為主。大學畢業生普遍期望在北京、廣州、成都、上海、深圳、杭州、南京、西安、重慶、鄭州等大城市就業。
畢業生期望薪酬差異顯著。智聯招聘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平均期望薪酬為6930元,低于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水平。其中,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的期望薪酬差異顯著,期望薪酬最高的是科研院所畢業生,其次是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再次是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專科畢業生期望薪酬水平最低。
畢業生對職業發展需求有所提升。數據表明,大學畢業生雖然看重工資水平,但也愿意從事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渴望有較好的晉升路徑,期望在工作和生活二者間尋求平衡,并未因為疫情而降低對就業質量的要求??傮w而言,疫情對畢業生的工作穩定性、就業去向等有一定影響,但并未改變畢業生對薪資水平、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期待,大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趨勢并未變化。
長期來看,疫情并未改變大學生就業情況總體向好的發展趨勢,未來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國際經貿環境改善、區域就業中心的就業乘數效應更強、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優化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會得到進一步解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
積極處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就業穩定的關系?;凇胺€就業”“保就業”的總體就業工作要求,要進一步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疫情防控與就業穩定之間的關系。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往往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地區,因此要進一步發揮城市群的就業帶動作用,尤其是發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重要就業增長區域的帶動作用。
加快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主動調整和優化高等教育質量,積極應對新的外部沖擊,提升勞動者素質與崗位匹配程度,進一步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其次,我國高等教育擴張為勞動力市場和第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儲備。預計到2030年,27%的勞動人口將擁有大學學歷,屆時中國將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技能勞動力群體。政府應力促高等教育內部的結構化轉型,尤其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進一步打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限,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匠人,為制造業的創新升級提供高端人才。各地應積極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緩解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再次,進一步擴充高職院校畢業生規模,主動應對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過程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
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釋放創新創業紅利是減輕外部風險沖擊,推動經濟提質增效,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抓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核心關鍵在于激發青年人的創造力。因而要進一步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促進大學生雙創能力,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此外,應統籌城鄉兩個勞動力市場,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加強大學生返鄉創業培訓,引導大學生到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等領域就業創業,助推鄉村產業結構升級,釋放鄉村吸納就業能力。
引導大學生到第三產業領域就業。無論存量還是增量,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人從事服務業。隨著數字經濟的廣泛應用,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服務的可貿易性也大幅增強,服務外包化、數字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已經超過第二產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及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可引導畢業生到醫療、養老、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就業創業。
鼓勵大學生到新的就業增長區域工作。疫情導致國際經貿環境不確定性增加,進一步凸顯內需市場的重要性,我們應當積極鼓勵大學生到新的就業增長區域工作。首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就業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結合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點建設區域的需求開展人才輸送,同時對接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國家戰略,通過貿易市場多元化發展,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服務于跨境合作項目,開拓就業新崗位。其次,促進區域間的就業平衡。要進一步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的具體要求,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落實基層和西部就業獎勵計劃,發揮中西部地區承載中低端行業就業潛力,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
作者:史蓓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