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社會治安狀況的原因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保南地區農村社會治安現狀
通過此次走訪調查,筆者了解到,由于受到農民經濟收入增加和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的社會治安呈現了一些新的狀況。
1.傳統的刑事犯罪仍然是影響農村社會治安的主要因素。一是盜搶案件,尤其是入室盜竊在農村的發案率極高。二是因宅基地、耕地、農田灌溉、鄰里糾紛等問題所引發的傷害案件時有發生。三是多種手段的詐騙案件在農村也呈現高發態勢,尤其是以騙婚為手段的詐騙案。近日發生于河北邯鄲地區的“云南新娘集體逃離,致使眾多農村男青年人財兩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并為鳳凰網、騰訊等各大網站所關注。在保南地區的部分農村也存在這樣的個案。四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拐賣婦女、兒童案件也日益猖獗。五是破壞電力設備、設施的犯罪頻發。地處保南地區的望都、滿城、清苑、定州等縣市處于華北平原的腹地,有廣闊的農田,為保障農田灌溉基礎水利設施的配置也相對完善。這些農田水利設施尤其是電力設備則成為不法分子實施盜竊行為的目標。每年的冬、春兩季都是這類案件的高發期。據筆者走訪獲知,僅2013年3月至4月,隸屬定州市號頭莊鄉的3個行政村被盜變壓器就有11臺之多,不僅給地方政府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還直接影響了這些地區的春季播種和灌溉。
2.婚姻家庭關系呈現復雜化的發展態勢。農村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方面的轉變,同時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也隨之形成,家庭暴力、不贍養老人、不撫養子女、非法同居、輕率地對待婚姻導致農村的離婚率連年攀升、一方外出務工或者雙方異地務工夫婦的出軌行為等,這些都嚴重地擾亂了農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響了農村家庭和社會的穩定。
3.農村群體性事件和涉農問題的上訪案件時有發生。河北省2005年至2010年先后發生了“定州6•11土地征用”、“廊坊10•19鐵路征地”、“灤縣民警打傷群眾”等一系列典型群體性事件,尤其是發生在2005年的定州“6•11事件”更是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這些事件給農村的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4.農村交通事故頻發,而且逃逸現象嚴重。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扶持下,廣大農村開展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以改善農村的道路狀況,但是交通問題也隨之而來。公路質量不高,低級公路占多數。窄、陡、彎是農村公路的突出特點,這些公路均未列入交通部門的養護范疇,而且在這些路段上均未設置交通標志。在農村,許多村民出行,大多是騎摩托車,經濟好轉之后在農村購買機動車的村民也越來越多,但是由于觀念的影響,購買價格便宜、性能低劣的“二手車”甚至是報廢車的大有人在。只買車不上牌,只開車不考證的現象也很嚴重。于是在農村就出現了車輛、車況參差不齊的現象。再加上大多數機動車駕駛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對機動車的結構不熟悉,對交通法規不清楚,從而造成交通事故,產生糾紛。更有甚者,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制裁以及承擔經濟賠償而逃逸。
5.假冒偽劣產品,尤其是假農藥、假化肥、假種子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經過筆者在保南地區的走訪和調查,發現在廣大農村的小超市里充斥著各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以及日用品,尤其是在農村集市上擺攤的小商販所兜售的食品、兒童食品更是沒有任何安全保障,假農藥、假化肥、假種子等農用品成為危害農業安全生產的重大殺手。這些問題也是影響農村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理特征。從地理特征來看,保定地處北京以南,素有“北京南大門”之稱。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神黃鐵路、津保高速公路橫跨東西,交通便利。隨著建設“大北京經濟圈”戰略構想的提出,從保定市向外擴展,在150千米半徑內,構成了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為主,擁有四千多萬人口的多層次、大容量的消費市場。保定市轄4市、3區、18縣,總面積2.2萬平方千米,總人口1070萬。保南地區的廣大農村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村落聚集。住宅的建筑結構以傳統的北方民居形式為主,院落寬敞、縱深。這些條件也為犯罪分子實施非法活動提供了便利。據悉,在破壞電力設備、設施的犯罪活動中,拆卸變壓器的行為不超過15分鐘,幾個小時之內該贓物就被轉移到了外地。交通的便利也為拐賣婦女、兒童案件提供了可實施的條件。保南地區的民居特點又為入戶侵犯財產的犯罪或是侵犯人身的犯罪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人文特征。保南地區的農村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村民由于與土地的耕種關系而形成的人際交往,再加上交織的姻親關系,就更增強了這一熟人社會的特征。這些人文因素最終導致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戒備、防范心理較差,對于家庭財物以及未成年人的監管比較松懈,致使財產犯罪、拐賣兒童的犯罪在農村極易得手。另外,在廣大農村還遺留一些“俗理”,例如結婚收取一定的彩禮錢。近兩年來在保南地區的彩禮也隨著物價的上漲而飆升。據調查得知,農村男青年要迎娶新娘入門需要過“一二三四”四道關卡:一是結婚用的新房一間;二是贍養老人和為結婚而產生的家庭債務兩項,新婚家庭概不負責;三是由男方負責買給女方“三金”,即金項鏈、金耳環和金戒指,作為定親信物;四是備齊四大件家用電器,現在還有外加一輛機動車的。在領取結婚登記證的當天也要有所表示,俗稱“登記不登空”。一番下來,在農村結婚要花費十幾萬元至二十幾萬元。這無形就給靠天吃飯的農民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致使許多家庭的青壯年不得不在農閑的時節外出務工,積累財富。同時,產生了到外省“買新娘”的行為,詐騙案件以及拐賣婦女案件的發生就不足為奇了。在廣大農村封建迷信思想還比較嚴重,這就為一些“會道門”、邪教等非法組織進行滲透、展開破壞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市場。在農村還基本保持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方式以及我行我素的生活習慣,導致部分村民的自我約束力不強,尤其是在參與交通運輸時隨意性很大。這是導致農村交通肇事案件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思想因素
涉及農村社會治安的思想因素,主要是相關主體對農村的社會治安認識不到位。這既有被害人個人的原因,也有基層組織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1.基層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工作薄弱,這是影響農村社會治安狀況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鄉鎮政府在思想上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導致治理措施流于形式,沒有充分發揮基層安保、人民調解的作用,治安聯防隊伍建設工作滯后甚至是沒有,群防群治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村委會對社會治安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夠。在村內存在聯戶聯防組織、治保會、調委會建立不完善的問題,甚至部分村干部不再愿意承擔治保調解工作,認為吃力不討好,導致民事糾紛調解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時、矛盾升級、民事案件轉化為刑事案件。在此次問卷調查中,針對“本村的社會治安有無負責人員”的問題作答,有43%的被調查者回答“不清楚”,有10%的被調查者則回答“沒有”。在回答村委的分工中是否設有專門的治保主任時,“不清楚”以及“沒有”的回答反映了村兩委對治安問題并未重視,沒有及時向村民公布負責人及安排相應的治安措施。
2.村民。在思想上村民對社會治安的重視程度不夠。這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熟人社會所形成的人際關系致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對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保護意識較差;二是文化素質較低直接導致了村民的法律意識相對比較薄弱。據調查得知,在農村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為小學及初中。市場經濟給農村帶來了眾多的致富機會,也將一些錯誤的觀念輸入村民的思想中,讀書無用論以及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念時下比較盛行。在經濟利益和錯誤思想的驅使下,一些村民會不自覺地步入違法犯罪的泥潭。例如,為了利益偷盜本村或是鄰村的嬰幼兒并進行拐賣,在村兩委會的選舉中賄選以及威脅選民,稱霸一方,為非作惡,通過走“捷徑”購買到“駕照”,未經正規培訓就駕車上路,對于安全及救援常識一無所知或是知之甚少,這些均是社會治安狀況的典型表現。
(三)社會因素
1.城鎮化進程對農村的沖擊。城鎮化一方面讓廣大農民體驗到了生活的豐富,購物、出行的便捷,另一方面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使農村中的部分勞動力迅速轉移出去,改變了農村家庭收入完全依賴土地的生存狀態。保南地區農村種植的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可以開展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因此在農閑時節,大部分家庭中的青壯年就會外出務工,只有老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家中。留守的這部分群體安全防范的能力相對較差,這也是影響農村治安狀況的一個原因。
2.社會管理配套設施十分欠缺。城鎮化進程給農民帶來了類似城市的繁榮,而且在惠農政策的推行下,農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改善,年收入普遍得到提高。但是金融部門設在鄉鎮的分支機構很少,甚至沒有,村民要存錢和取錢要跑很遠的路,為了方便就把大量的現金存放在家里,這就產生了不安全的因素。此外,在農村的道路上、村口、路口普遍沒有安裝交通信號燈以及監控裝置,對于發生在村內的交通肇事、搶劫等刑事案件,就非常缺乏這些視聽資料所形成的電子證據。
3.基層組織建設的經費保障嚴重不足。在鄉鎮、村按照分工,均設有專門負責基層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人員或部門。但是由于經費緊張,相應的硬件設施不足,部分綜治中心甚至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從而無法正常開展工作,也就無法正常受理治安案件,致使其作用發揮有限。鄉鎮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同樣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這些都嚴重制約了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4.地方警力不夠。在我國警力缺乏是一個普遍的事實,在鄉鎮這一問題尤為突出。在保定市所轄的定州市號頭莊鄉共管轄15個行政村,村民四萬余人,但鄉派出所僅有警員5人(包括所長在內),警力嚴重缺乏。城鄉之間警務工作的協調機制也不通暢,甚至處于癱瘓狀態,市區警力到鄉鎮執行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些因素是導致發生于農村內的糾紛不能及時解決的主要原因。由于糾紛不能及時解決,警力不足,不能及時出警,往往會導致案件升級,民事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
三、改善農村社會治安狀況的對策
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改善農村社會治安狀況的有效措施。這就需要運用各種手段科學整合農村現有的社會資源,把打擊、防范、管理、控制、建設等多種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建設全方位動態防控的一體化工程。
(一)積極展開人防
1.提高思想認識。主要是提高基層組織以及村民對農村社會治安重要性的認識?;鶎咏M織要將農村的社會治安工作安排到實處,確定負責人員,安排民兵巡邏,加大對本村基礎設施的保護,加強對本村外來人員情況的掌握。從目前的調查來看,農村的外來人員相對較少,盡管如此,村民同樣要提高防范意識,做好自衛防范,尤其是防范能力較弱的家庭要與周圍鄰居加強聯系,展開共防。在處理群體性及上訪事件時,要剔除“唯權力”意識和“一味的順民”意識,要形成村民自上而下地管理與自下而上地參與相結合的溝通模式,避免使政府成為沖突直擊對象的尷尬。以謀求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終極目標,重視廣大農民的權益。構建回應型政府,注重公共利益服務共享機制與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的完善,及時、有效地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避免積聚到一定程度造成大爆發。
2.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文化素質建設和普法宣傳要在農村廣泛地開展下去,以徹底清除違法犯罪行為滋生的土壤。通過樹立一些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農戶、文明家庭來扭轉人們的道德觀念,推動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在此次調查中,有58%的村民認為本村的閑散人員較多,因此基層組織要及時掌握閑散人員的動向,尤其是在農閑的時節,這對于社會治安來講是很重要的??梢酝ㄟ^開展一些文體活動來活躍農村的文化生活,以避免聚眾賭博和尋釁滋事的行為發生?,F在各村均設置了圖書室,還可以組織一些文藝演出來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要大力加強對農民的法律宣傳和教育,以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學會使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抓好鄉鎮的警務建設,強化對農村社會治安的管理和控制。在廣大農村,普遍存在警力不足、裝備落后的問題。這就要求鄉鎮派出所在面對現實困難的情況下,整合周邊以及所轄區域內可以利用的資源,形成警民聯防。一方面,與周邊鄉鎮加強橫向聯系,當有大的治安事件發生時,可以及時、迅速地取得警力支援。另一方面,結合當前農村治安狀況的實際,建立以鄉鎮綜合治理部門和派出所為主導,以農村治安員和巡防志愿者為主體的聯防機制。在村內可以吸收政治素質和身體素質過硬、法治觀念和工作能力較強的村干部、黨員以及復員軍人作為巡防志愿者,以解決警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二)加大物防的投入力度
1.加大對農村治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針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交通路口要投資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鼓勵有條件的農村企業安裝視頻監控和聯網報警設備,加大鄉鎮政府機關、農村較大的學校、農村郵政、金融網點、村內主要路口視頻監控探頭的安裝和覆蓋率,有效發揮技防設施在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作用。
2.加大警力建設以及治安聯防建設的投入力度。從經濟上要加大對農村警力和治安聯防的投入力度,例如增加福利、更新警用設施等物質保障。在正規警力難以補給的情況下,要運用群眾的力量,多村聯合組建治安聯防。
(三)廣泛推進技防
推進技術防范設施建設是目前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條新途徑。
1.建立農村治安防范網絡。要保障農村的社會治安,建立農村治安防范網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遠程監控和即時報警等手段,廣泛推進網絡報警系統,形成以整體防范、聯網報警、互助互救為主的農村治安防范網絡。還要加強對技防資源的管理,以確保技防建設質量。在農村治安防范網絡建設的同時,還要培養和儲備好治安信息員,在村民中挑選有一定政治素質、思想作風正派的人擔任信息員,及時收集、上報村內的不穩定因素等重大信息。
2.提高工作人員的執法水平。農村的治安問題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征地補償款的發放以及婚姻家庭、鄰里、生產經營性糾紛等問題上,這就要求相應的工作人員在解決糾紛的方式上靈活、多變,防止激化矛盾。以農村基層組織為依托,聯合鄉鎮派出所、政府、司法和民政等部門解決農村中的矛盾糾紛,運用情理、法理進行有效的排查和化解矛盾。農村社會治安的穩定以及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關乎著國家的穩定。建立有效的農村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實現城鄉之間的快速反應、整體聯動、全方位動態防控的一體化工程,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治理方略。
作者:劉紅程雨絲單位:中央司法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