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道德修養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信念是主觀的判斷,科學信念是建立在自然科學法則規律基礎之上的信念。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人以一種思想道德準繩對自己的教育,鞭策。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樹立科學信念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在邏輯上密不可分。
引言:1、研究背景:當今的東西方文化觀念交融產生強烈沖擊時代。2、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從改革開放以后,道德教育一直處于一種是否繼承傳統,科學信念處于獨立于道德之外的情況。通過論述,研究希望明確二者之間的客觀關系。3、論文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本文探討了科學信念和思想道德修養的概念,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敘述了如何樹立科學信念,如何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得出了只有堅持客觀科學態度,秉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達到目的的結論。
正文:
在現在社會中,提高樹立科學信念,提高自我思想道德培養,最好方法應該是學習并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客觀的融入現代文化,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思想道德標準,同時明確科學信念的真正含義,毫不動搖地維護二者之間的關系。
什么是信念:信念指人們對某種觀點、原則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內心的真摯信仰。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意識的核心部分。主要表現為人們內心深處的判斷標準和行為動機。信念是后天的,它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對各種觀點、原則、理論和事業經過鑒別和選擇而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當某個人確認某種思想、某種理論和某種事業是正確的,是真理,并去自覺維護這種思想理論和事業,就確立了信念。這些信念大多數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某種認識。所以,信念是帶有主觀性的,并不能客觀地反映每個人的思想和想法。
(首先明確一個悖論,我們往往說某某事物是科學的,就表明此事物是正確的,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科學不等同于正確,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科學信念不是指信念是“科學”的,而是指科學的信念,科學的信念是以科學的世界觀為前提,以科學真理為依據建立的,因此.它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和理性的推敲。我們學的是自然科學,所以我們要樹立科學信念,以科學信念為基礎,堅定自己的學習動機和方向。但是在提高樹立科學信念的同時,要對科學信念有明確客觀地認識。比如說,現在網絡上有人這樣評價定義信念和科學信念:
信念,它強調的是實踐當中的信,或者說強調的是堅定的觀念。共產黨人信仰的信念是什么?是馬克斯主義。信念在實踐當中分為科學信念和非科學信念,什么是科學信念呢?樹立社會主義信念,就是科學的,我們實踐當中說的,宗教、迷信、封建就是非科學性的。
這個論斷本身就是有悖科學信念的。科學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范疇,而是隨著不斷的研究探索,擴大其適用范圍。所以現在未知的,或者當今科學上不能解釋的事物或現象,未必在今后的科學發展中仍然不能被解釋,所以,上述論斷就是違背科學原理的。科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日心說在布魯諾時代就是偽“科學”,但是到了后期逐漸得到的“科學”的認證,成為了當時的“科學”,可是現在的科學研究表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恒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日心說最終被確定為非科學的觀點,但是符合當時發展方向,有進步意義。
所以樹立科學的信念就要有科學的態度,而科學的態度的形成必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修養。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是指人們按照一定社會或一定階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個人品質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國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由傳統道德教育發展的,符合社會進步的道德準繩。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學說里得到了良好的體現。古人把為人處事的經驗和教訓,總結為人處事的準則,流傳并且教育后代,使大家以同一種規則準則要求自己,衡量別人,慢慢形成了所謂的道德標準。這種確定下來的標準,絕大多數仍然符合現在社會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就必須接受、傳承這些教育。明白這些道理,不是把他們當作封建殘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棄。
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傳統道德最濃縮的精華所在,也是現在社會最需要的道德品質。不論是在商業交往,還是社會交際,這些品德都是一個人能否成功,得到社會肯定的法寶,也是一個人作出判斷的堅定依據。也就是做人的信念。這些信念和科學信念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為學的人,一定要志存高遠(仁),尊敬他人(禮),尊敬他人的研究成果(義),誠實守信(信),實事求是(智),這些都是科學信念最基本的體現,也是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的體現。
提高傳統道德就要知道傳統道德屬于什么范疇,傳統道德是依附于傳統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傳統道德的真正含義,就要對傳統文化、傳統哲學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們都是中華兒女,對祖國文化都應該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對古代道德啟蒙教材的學習是最好的途徑,下面是長春市實驗中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一段時間后一個同學的日記:
(長春市實驗中學一年21班學生張陽的"心情日記")
從小到大,我總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父母的關愛,朋友的體諒,本身就是無可厚非的。于是,我常常發小姐脾氣,。。。粗聲粗氣,絲毫沒有感到歉疚之意。。。"中華傳統美德"這門課。。。走進了我們的教室。通過學習,使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人"的為人準則,理解了"溫良恭儉讓"的做人修養,也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表現。。。過去的一切歷歷在目:中考那幾天,父母經歷了他們人生中最難熬的歲月,我們在考場答卷,他們在外面鼓勵,烈日當空卻始終不肯離去。。。在我重病的那些日子里,母親日夜的守候。是愛讓他們可以為我們犧牲,是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們可以為了我們風雨兼程。對于這樣超越了人生感情的來之不易的關懷,我們怎么可以不去珍惜,不去用愛來回報?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應該展現出來的嗎?"親所好,力為具"不也是我們有能力做到的嗎?今天,我幫母親洗了碗,給身體不好的父親捶了背。望著他們嘴角綻放的笑容,眼中飽含的愛意,我深深感到:一個人的美德是對他人的尊重,是對愛的回報。"君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
是什么讓一個少年對做人的認識產生了前后如此劇烈的差異,就是傳統文化的熏染。有人質疑說,這種文化過于腐朽,不適宜現在的競爭性社會。這些顧慮是值得考慮的。因為傳統的東西中并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一些糟粕,已經不適合現在社會的東西,這時候我們就不能盲目的尊崇傳統,應該以科學的視角來審視觀察,也就是我們說的科學信念。但是這些事情其實是不用過于擔憂的,因為一種文化只要根基是好的,即使葉子黃洛了,或者蟲蛀了,還會再生新的、健康的枝葉。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只要樹立正確的科學信念,就能夠辨別傳統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應該摒棄的。正如論語所說:“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就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最經典適用的一個判斷標準:擇善而從。這樣,以科學信念作支撐的思想道德,才是現代的思想道德。
總而言之,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首先要提高傳統文化的修養,同時樹立并堅持正確的科學信念,明確科學和科學信念的真正含義,以科學的信念為人處世,以高尚的道德作為科學信
念的精神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畢竟,歷史上沒有缺德的科學家,更沒有缺德的大醫。同時提高與進步,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