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企產權理論制度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關于產權理論的探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困境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的產權理論、現代產權經濟學的產權理論\產權主體性的缺失、產權交易性的缺失、產權制度本身的改革、虛擬經濟體系的改革:完善金融體系為國企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實體經濟體系的改革: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降低國企壟斷市場的程度,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國企改革產權理論國企產權改革途徑
[論文摘要]國企改革能否成功關系到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根本性問題。國企產權制度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環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馬克思與西方產權理論,指明了國企產權改革之路:從產權制度本身,虛擬經濟,實體經濟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綜合配套改革,并在改革的實踐中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產權模式。
一、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礎。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產權制度改革是國企改革的中心環節。國企產權制度改革能否成功關系到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鞏固我黨的執政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根本性問題。
二、關于產權理論的探析
(一)馬克思主義的產權理論
產權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概念,從斯密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對產權理論進行不間斷的研究。而在這其中馬克思的產權理論無疑是最能體現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學說。馬克思指出:“財產最初無非意味著這樣一種關系:人們把他生產的自然條件看作是屬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與他自身存在一起產生的前提;這種前提可以說僅僅是他身體的延伸。”[5]“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占有是一個事實,是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力:只有社會賦予實際占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質,才具有私有財產的性質”[6]這里馬克思所說的財產不是純粹指獨立于主體之外的物,而是指在人同財產之間的財產權利或財產關系。同時馬克思又在《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中指出“每個時代中的所有權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會經濟關系下面發展起來的。”[7]。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認為:產權是主體對客體的權利,是在占有事實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法權,是社會共同認可的所有制關系,其形式是由社會生產力狀況決定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歷史過程。
(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產權理論
現代產權經濟學從不同角度對產權制度進行了研究,科斯從產權的社會屬性來分析產權制度,指出:“人們通常認為,商人得到和利用的是事物(一畝土地或一噸化肥),而不是行使一定行為的權利,但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我們會說否認擁有土地,但土地所有者實際上擁有的是實施一定行為的權利。”[8]諾斯則從產權的排他性來定義產權,他指出:“產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排他性權利。”哈羅德-德姆塞茨在《關于產權的理論》從產權的外部性出發指出:“產權是一種社會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實上它們能幫助一個人形成他與其他人進行交易時的合理預期。”“產權是界定人們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損,因而誰必須向誰提供補償以使他修正人們所采取的行動。”
所以,現代產權經濟學理論把產權看作是一種由法律規定和實施的,使用權、收益權等權利組合而成的排他性的獨占權。他們認為這些權利不是在人類社會的生產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而是先驗的超歷史的自然權利,是法律關系決定的經濟關系,因而是表面的膚淺的。這就指導我們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在借鑒現代產權經濟學的有益研究成果時,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公有制這一基本經濟制度,而實行全面的私有化。
三、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困境
(一)產權主體性的缺失
國有企業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然而很難找到調和公有制與私有制之間根本矛盾的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也不能完全解決其中的矛盾)這使得我國國有企業產權關系模糊,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委托-關系。
(二)產權交易性的缺失
公有制對產權不可交易性的要求與市場經濟對產權可交易性要求的沖突,使得國有產權難以實現其交易性。這一矛盾的存在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上市的國有企業因國有資本不能流轉因而存在股權分置的問題,非上市的國有企業缺乏市場化的產權交易途徑。
四、國企產權制度的改革途徑
(一)產權制度本身的改革
1.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企業制度
從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的本身即內因方面來說,國企股份制改革后雖然有了現代公司制度的結構,但是企業內部的權力運行和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簡單的照搬西方企業管理制度的模式而不真正研究企業運行內在的規律是難以讓國企走向改革成功之路。
如在西方運行良好的股票期權制度激勵經理人,使得很多企業迅速成長,但是在中國不成熟的股票市場的環境下,這種制度加劇的市場的投機行為,使得經理人去炒作公司股票從而獲得巨額股權收益,而不去真正把企業管理好。所以建立一套真正適合國情的現在企業治理制度,對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繼續推進國企股份制改革,重組國企產權結構
所謂股份就是對企業的所有權即產權,股份制實質上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產權形式。這為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提供了方式,所以股份制是國企改革不可扭轉的方向。雖然現階段國企股份制改革存在著諸如股權分置、產權虛設等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改革帶來的成果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虛擬經濟體系的改革:完善金融體系為國企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虛擬經濟在經濟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有促進和激勵作用。金融體系是虛擬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改革產權制度本身的同時必須完善金融體系改革為國企產權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國企股份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大方向,是深化改革的良方,但是在不完善的金融體系下股份制改革的效果必大打折扣。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完善法制系統,提高金融運行效率以及抗風險能力。只有為國企股份制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才能真正深化國企產權制度改革。
(三)實體經濟體系的改革: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降低國企壟斷市場的程度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在完全競爭或類似的情況下,市場機制會用其最少資源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商品與勞務。但在存在著壟斷、寡頭或類似的市場不靈的情況下,市場機制就會遭到破壞,導致企業效率和資源了利用率的下降。所以提高國企的資源利用率,真正做到節能減排,就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1.在充分的發揮看不見的手作用的前提下運用宏觀調控的政策。2.國企改革要實踐有進有退,進而有為,退而有序的原則。3.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引入競爭機制,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2008年8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就是向此方向邁進的一步。
總之,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在改革的過程中找到具有中國特色的國企產權模式。只有這樣我國的國企產權制度改革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