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山東省城市化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省內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通過文獻調查法,實證分析法,采用spss相關分析法,整體與部分分析等相關數學計算分析的方法折射近年山東省城市化發展狀況,得出結論山東省內存在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現象,并通過對工業化、第三產業等影響城市化進展因素進行辯證分析,找出城市化與經濟又好發展措施,積極推動山東省城市化與經濟協調發展。
關鍵詞:城市化;經濟發展;山東
1城市化基本介紹
隨著世界經濟體的崛起,世界經濟一體化愈發明顯,城市化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城市化高度的發展表現一個國家經濟旺盛的標志,工業化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經濟力量。城市化從內容上分為“人口城市化”“空間城市化”“鄉村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變,表現在從事第一產業人口數量的下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人口數量的增多;空間城市化,是一種區域模式,是由農村向城市集聚的空間現象;沃思(L.wirth)認為,城市化是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城市不斷完善發展,生活方式質的轉變的過程。配第-克拉認為,勞動力是經濟發展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現代業發展的重要表現因素,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引起勞動力空間分布,農業人員向非農人員轉變,城市化,城鎮化集聚的變化。
2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歷來被世界各國人們研究,主要有發展國家、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研究;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導向作用研究,促進城市化進程措施等。城市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是單向的,城市化和工業化與第三產業是雙向導向關系,即工業化,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經濟發展吸引鄉村人口進城務農,發展個人經濟水平提高,另一方面,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變,增加城市勞動力,與新發展的技術相結合,更好的促進工業化與第三產業的雙向發展。。中國城市化主要表現指標在非農人口比重、城市區域、就業結構、產業結構、城市用地比重法,即以某地區的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占該區域總面積的比重來反映城市化水平,社會生活城市化水平,經濟城市化水平(人均GDP)等,本文應用論文研究中最常用的非農人口比重,即城市化率,產業結構和人均GDP城市化指標進行分析研究。
3山東省城市化發展特點
通過查閱中國統計局網站、山東省統計局網站2005-2014年城鎮人口與年末總人口數量,2005-2014年全國和山東省年末總人口和城鎮人口明顯逐年增加,這十年間中國和山東省城市化率逐漸升高,通過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城市化率為54.77%,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率,2005-2014年山東省城市化率雖然逐年上升但還是低于全國城市化水平,可見,促進加快山東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必須提高山東省城市化水平勢,逐步跟上國家城市化水平,提高省內人民經濟指數和幸福指數。結束語經過對山東省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經過與國家城市化比較得出結論,第一,山東省內存在城市化與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現象;第二,城市化發展程度與工業化、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程度有相關性,即工業化與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又給工業化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壯大勞動力等資源;第三,影響城市化與區域性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和內部因素,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國家政策等。
參考文獻:
[1]陳成文,劉劍玲.中國城市化研究二十五年[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5):564-569.[2]張敦富.中國區域城市化道路研究[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51-52.
[3]蔣劍芬.福建省城市化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4]謝文蕙,鄧衛.城市經濟學第1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張世銀,周加來.城市化指標體系構建與評析[J].技術經濟,2007,26(3):32-37.
[6]張敦富,李玉江,陳培安.中國城市化發展區域比較研究[C].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兩岸四地城市發展論壇論文集.2002.
作者:秦樂樂 于微 楊萌 李悅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