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齡化對體育影響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生貴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學院體育部
健康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還包括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個體的健康狀態可以看作生理、心理和社會所組成的三維空間中的某個點”。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處于人生階段的末期,其生理機能、心理狀況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無法與年輕人相比,也無法與自己年輕的時候相比。老年階段往往被各種慢性病所糾纏,病程長、醫療費用高,很多老年人糾結于到底是所追求生命的長度還是崇尚生命的質量。所以,在傳統長壽觀念的影響下,很多老年人會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認為自己成為社會和子女的負擔。加之目前我們社會還沒有一套成熟的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方案,所以面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我們有些手足無措,不能提出新的方式方法進行有效干預。
可以說,老齡化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醫療、衛生、教育、體育等社會各部門通力合作,同時還需要市場行為的積極介入,提供各種養老服務措施,以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真正是老年人做到“老有所樂”、“老而不衰”。日前,由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等多家部門共同的新版“24孝”,就是在全社會層面倡導敬老愛老,其中與健康有關的有“定期帶父母體檢;帶父母去旅游或故地重游;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對于老年人自身來講,也要從思想上擺脫傳統文化的束縛,進行心理層面的調試,主動尋求生活樂趣,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積極融入社區生活,進行戶外運動,有效地增進身心健康。這些做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積極、成熟的手段。而早在1999年,國際衛生組織就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觀點:“人類個體老年期的健康和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生的經歷和行為,通過提倡積極老齡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以實現盡可能延長人類健康預期壽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質量的目標”。
與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等針對特殊人群的體育運動相比,社會體育更加注重不同社會群體的運動狀況,更加注重民眾體質的提升。我國歷來重視群眾體育的發展,自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之后,2009年又頒布了《全民健身條例》,并規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等等這些舉措,都是國家希冀通過相關的政策法規來推動整個社會層面體育運動的發展。從社會大眾層面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形式、項目被納入到社會體育之中,使得社會體育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梢哉f“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老年人體育已經成為與社會保障、家庭贍養、福利、保健、醫療、文化娛樂、繼續教育等一起構成了中國老年社會的組成部分,并且發揮越來越重要的社會作用”。面對洶涌澎湃的老齡化浪潮,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讓老年人安詳地度過人生的晚年,成為擺在社會體育發展面前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從社會體育的發展現狀來看,體育人口的多少直接衡量著社會體育開展的效果,而在龐大的體育人口之中,老年人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群體。他們的組織化程度高,作息習慣嚴格,是構成我國體育人口的堅實基礎。然而,從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總體上看,我國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經費投入、市場導向、科技服務、政策引導等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滿足老年人對體育運動的需求。
1細化老年市場,推動老年體育產業的發展
老年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他們在選擇體育項目時,更多的是選擇中國傳統的體育方法,如為人們熟知的太極拳、導引養生功、慢跑、登山等手段的選擇面相對狹窄。所以,我們要及時的引進一些比較時尚、潮流的體育運動形式,針對不同社會層次的老年人進行推廣,同時要注意到老年人在選擇體育項目上的性別比問題。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正確地區分老年人中的高齡化與低齡化的現象,歲都處于老齡化的階段,但有的老年人處于老齡化的低端,有的處于高端,這使得他們在是否選擇體育鍛煉以及體育項目時有所不同??梢哉f,人口老齡化有一個明顯的下線標準,但我們對進入老齡化階段之后的老人的劃分不細致,對他們的各自需求不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也是社會體育工作中必須去認真面對的一項工作。我們的體育產業發展的目光不能僅僅盯著體育賽事、體育表演業等,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的體育需求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和商機。在老年體育市場的培育與開發中,要著重突出體育鍛煉中的情感化服務。體育器材、體育場地是冷冰冰的,如何使老年人在鍛煉中能夠獲得身心很愉悅的感受,這一點至關重要。在發展老年體育產業的時候,要從原來的標準化產品和一般化服務向定制個性化產品和高清感化服務的方向轉變。根據不同年齡段、性別、健康、收入等狀況的老年人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可以為個體的老年人制定專門的健身計劃,制定特殊的運動處方;可以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私人教練,對需要保健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方面的指導。
2大力推進社區體育建設,方便老年人就近健身
社區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都依托與社區,社會體育的發展更好要走進社區,為廣大的老百姓的健康服務。現在很多社區在建設之前,都被要求要有專門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很多社區在建設中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但從日常的維護方面來看,很多方面不能令人滿意,場地被占用、挪用的現象屢有發生,體育設施器材的損壞不能及時得到修復。更為要緊的是,一些的體育設施沒有充分考慮到老人群體的特殊要求。還需要指出的一點就是,在城市化建設中,土地成為一件稀缺的資源,許多城市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在房地產開發收益最大化的誘使下,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往往被作為可有可無的東西被高額的利潤扼殺掉。對此,2009年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有了明確的規定“:居民住宅的設計應當安排健身活動場地”。為此,社區在建設發展中,要為群眾體育的發展騰出足夠的空間,同時要培訓專門的社區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以便組織老年人的體育活動,使老年人在體育活動中不斷獲得身心健康,從而收獲歸屬感。
3推動社會體育進入老年人的日常休閑,提升老年人的休閑品味
進入老年階段,老年人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他們擁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休閑和娛樂。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的休閑生活存在很多問題,休閑內容庸俗化、休閑行為被動化,休閑觀念落后。據零點公司調查,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看電視約為4小時16分,休閑生活質量低。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必須大力提升老年人的休閑質量,改變一些不健康的休閑方式,切實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是顯而易見的,可以減少發病率,預防慢性疾病?!绑w育活動和運動訓練能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漿胰島素濃度,增加葡萄糖的耐受力,這樣就能減少成年人尤其是過胖的人得糖尿病的機會,運動還是減少中風、腦中猝的有效手段,運動也能降低各種各種類型癌癥的發病率”。體育運動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滿足了老年人對于健康的需要,也以其積極的生活態度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首選。因此,在應對老齡化社會進程中,我們應當大力提倡健康的休閑娛樂方式,將體育活動積極融入到老年人的休閑方式之中,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也為減輕家庭的醫療負擔,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提供重要保障。
老齡化是一個自然地生命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涉及多維度的社會問題,如何應對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歷史性的擺在我們面前。老年階段,人體機能退化、精神衰老,由此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老齡化對涉及健康的部門又提出了獨特的要求。體育運動作為阻止人類身體退化,優化人類生命狀態的運動形式,在人口老齡化階段應當有自己的作為。而這一切,不斷需要政府層面的干預,也需要市場化的介入,更需要老年人自己積極地調整心態以應對老齡化的到來,將體育活動真正融入到日常休閑方式之中,從而真正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