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流動人口問題本質及服務管理方向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遷移現象越來越普遍,流動人口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界定、解決流動人口流動是當前學界及實務界研究的重點。本文分析了流動人口問題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方向。
一、流動人口問題及其本質
1.流動人口問題
所謂的流動人口問題,實際上就是因人擴流動引發的各種消極社會影響的總和。人口流動問題涉及到諸多方面,其中不但包括社會就業、子女教育,還包括農民工權益、社會融入、社會保障等。人口流動問題,不但會影響流動人口本身,還會給其他人造成影響,諸如留守人員。
2.流動人口問題的本質原因
人口流動、遷移產生的社會問題在全球內都很普遍,并非只有我國有這樣的問題。結合我國的情況來看,我國流動人口問題的產生,本質原因包括如下幾點:
(1)社會文化排斥
流動人口從家鄉流動、遷移到陌生的地方,在新居住地,他們需要就業、生活,適應當地的社會文化,遭遇和解決很難困難。這種社會文化劣勢會使他們面臨短暫不愉快、艱難的生活狀況。雖然我國的文化異質性不是很大,但是在某些激烈沖突、誘因的影響下,還是會導致如勞動糾紛、子女教育勸不公等各方面的問題。
(2)市場融入排斥
我國有大量的流動人員,其中的大部分是一般勞動者。進入城市的陌生環境就業,他們會遭受到資本的剝削;即便有些流動人員文化水平較高,在職業生涯的起始階段仍然會面臨各種困境。在過去的30年里,我國的人口紅利優勢明顯,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提高,資本稀缺程度逐漸提高,勞動者供應過剩。在這樣的情況下,流動人口在勞動關系中的優勢不再,不但面臨工資低、待遇差、保護不到位等境況,還面臨著社會的歧視以及不公平待遇,這也是誘發流動人口問題的原因之一。
(3)公共服務排斥
流動人口被看作是“外地人”,所以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對其存在歧視和排斥。比較典型的就是僵化的戶籍管理,由于不具備當地戶口,流動人口很難獲得相應的公共服務。
二、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方向
1.維護公平平等的社會權利
為了讓流動人口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紅利,享受到不斷提高的社會公共服務,政府應該從公共政策層面,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規定并維護流動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實現公共資源分配上的平等。解決當前流動人口問題,改革、完善當前的戶籍制度是關鍵。所謂的改革戶籍制度,就是要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選擇自由,讓公民子在落戶地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務。若是不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將很難消除戶籍制度帶來的差別性的服務機制,也就無法有效地消除流動人口問題。明確戶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目標后,還需要為改革的實現創造條件。具體來說,政府要實施平衡的發展戰略,消除區域性經濟收入差距、社會發展差距,要力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協同一致,大力推動地區間公共服務的發展,實現公共服務的“公平”。只有實現了這個“公平”,才能實現人口流動的均衡,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解決流動人口問題。
2.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入
政府應該推進社會體制改革,一方面要著力增加流動人口的社會資本,增強其社會融入的信心和“底氣”,另一方面要盡力消除體制性掌握。具體來說,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促進流動人口與當地人口的融合。政府應該充分調動社區、社會組織的力量,幫助、引導流動人口融入到當前的社會文化環境、人群。其二,增加流動人口的社會資本。政府要鼓勵、引導流動人口參與政治活動、社會活動,增加其社會資本,減少其和當地人的心理差距、“身份”差距、“文化”差距,使其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3.消減流動人口文化差距
我國各地文化差異較大,呈現文化差異明顯,農村人在文化領域處于相對的弱勢,難以融入到城市的文化環境中去,被不禮貌地稱為“鄉下人”,因此導致的矛盾、糾紛不在少數。雖然隨著農村人口的流動和文化的交融,這種文化差異逐漸減弱,但是仍舊比較突出。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促進流動人口、當地人口的文化融合,使流動人口融入到當地的生活文化中,就需要制定系統、詳實的公共政策流程,消減流動人口文化差距。只有如此,才能減少流動人口和當地人口的矛盾、沖突、糾紛,改善、解決部分流動人口問題。
三、總結
流動人口問題比較復雜、多樣,很難進行確切的界定,主要指的就是因人口流動、遷移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的總和。為了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決流動人口問題迫在眉睫。而要解決流動人口問題,就需要弄清流動人口問題的本質。只有如此,才能追本溯源,找到有效的改善、解決辦法。本文分析了流動人口問題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流動人口問題的服務管理方向,以期加深人們對流動人口問題的了解,促進流動人口問題的解決。
作者:張興月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