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插畫設計中空間藝術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插畫一般具有裝飾性,視覺效果十分獨特,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的空間藝術性能夠為人們帶來輕松的生活氛圍,其所創造的價值是不可低估的。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的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插畫的空間藝術性也就顯得格外重要。文章首先分析插畫設計的歷史,然后探討插畫設計的空間藝術性,希望對從事插畫設計的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插畫設計空間藝術性
插畫最開始叫插圖,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單一的攝影圖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讀圖需求,于是就出現了插畫設計。從某種程度上講,空間風格呈現的只是空間的整體氣質,并非空間的靈魂,而空間的藝術性才具有真正豐富的內涵,能夠引導人們的審美觀念。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插畫在藝術方面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效果,所以進一步了解插畫設計的空間藝術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插畫設計的歷史
起初,插畫是附屬于書籍的,對書籍內容起著補充說明、圖文釋義的作用。插畫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帛書中,以宗教書籍為主,幫助人們理解書籍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需要插畫,特別是插畫在科學、文學、地理等方面的應用尤為突出,由此插畫大量地應用于書籍之中。但是,現在純手繪手法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不斷開發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和媒介,將插畫變成了一種能夠獨立呈現、表達思想、描繪意境的藝術形式。如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大大提升了插畫設計的工作效率,同時也增強了插畫表現形式的美觀性。插畫藝術的表現呈現出多樣化傾向,甚至跨越了學科的界限,打破了固有插畫藝術形式的束縛。由此可見,自從有了新科技手段,插畫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插畫藝術在建筑空間的應用,充分展示了其審美的自由表現形式,給觀者帶來了不同的審美情感和精神享受。
二、插畫設計的空間藝術性
1.寫實藝術
插畫設計的主要作用是將文字、商品信息轉化成視覺形象,但是要體現出真實性,寫實技巧至關重要。具體地講,插畫設計師通過真實地再現內容,向人們傳達思想和感情,再通過對光的合理運用,形象地表現體積和空間,以便真實地描繪出物象的形狀、質感、量感等元素,并對環境、時間、地點、人物心理等進行刻畫,對這些元素進行寫實化藝術處理,這樣就可以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
2.抽象藝術
抽象性是指通過變換色彩和形式充分地體現情感,注重創造形式感,靈活地利用點、線、面等元素概括事物的諸多特征。當然,設計師在進行插圖設計時,采用抽象藝術具有一定的優點,因為這樣設計比較自由,完全打破了固有表現手法的束縛,而且更能體現個性化風格,突出時代性,從而能讓觀眾產生許多豐富的想象。抽象藝術在現代插圖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凸顯了生動、形象的空間藝術性。
3.聯想藝術
聯想是指設計師通過塑造具體事物,從而表現出一種個性化的藝術形象,其目的是傳遞思想,進行創意。現代插圖設計中應用聯想藝術主要以物象為基礎,從而展開一連串的聯想,由此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一般來說,客觀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系,這種聯系是設計師進行聯想的橋梁,當設計師捕捉到這種共性時,其作品就具有了一形多義的藝術價值,從而全面體現藝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同時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獨特的藝術特征。正因為如此,插畫設計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它能夠讓聯想彰顯出一定的個性特征,為插畫設計師帶來了無窮的創意空間。
4.比擬藝術
比擬藝術能夠使插畫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同時能給觀眾帶來震撼的審美意趣,物象之間的比擬轉化是其最重要的價值,最終形成的是一種動態鮮明的藝術效果。一般來說,在插畫藝術設計中,如果塑造形象過于寫實,就容易缺失藝術懸念,難以形成新奇的藝術特點。這就要求設計師打破常規,轉變思想觀念,采用先進的藝術表現手段,賦予插畫一種極其強烈的戲劇感,給觀眾帶來一種意料之外的藝術體驗。通過比擬藝術,插畫設計師能夠對事物進行藝術化創造,使其呈現出人的形態,再對其進行人格化處理,同時還要使這些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情感,這也是比擬藝術的核心。也就是說,對事物進行擬人化處理極易使無生命力的事物充滿生命力,讓整個空間畫面折射出一種人文情懷。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插畫開始向周邊滲透,人們將會在藝術品、時裝、建筑、電影、廣告等更多領域看到插畫的影子。插畫一旦與空間相結合,就會大大提升環境空間內的表現半徑,創設美的意境,為人們的生活增添光彩。城市的飛速發展使建筑行業日益繁榮,而建筑裝飾離不開插畫藝術,在追求美的時代里,插畫設計的空間藝術性能更好地展現插畫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朵慧.現代插圖設計的藝術性應用.大舞臺,2014(7).
[2]鮑瑜.淺析現代插畫設計的發展方向.中國包裝,2008(5).
[3]陳芳,冀婧.淺談插畫的裝飾性在建筑空間中的應用.大眾文藝,2012(22).
作者:武文婷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