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理教學中學生記憶力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開發大腦的照相功能
東漢末年的符融,《晉書•符融載記》:說:“符融下筆成章,耳聞則育,過目不忘?!毙睦韺W家曾經對沒有經過訓練的中學生做過照相功能的試驗,結果表明:十幾歲的中學生,在5秒內能夠比較準確記憶的事物一般超過10個,少數學生能夠比較準確地記憶16個事物,極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能夠記住幾十個事物。人腦的照相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圍棋和象棋,都有下盲棋的說法。即下棋對陣的兩個人,都不看棋盤,背對著棋盤說下一步把什么地方的棋子擺放到什么位置,有他們的助手擺布棋子。這些下盲棋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會,而是在下明棋的過程中,逐漸練就了下盲棋的本領。由此看來,人腦的照相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提高的。地理課比較適合于培養學生大腦的照相能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在長期的、不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地理屬于文科,和理科相比較,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需要理解的內容比較少。因為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這就給學生提供了較多鍛煉大腦照相功能的機會。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地理課程的特點,提高學生大腦的照相功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學習地理都需要記住各個地域的地理位置。教學中國的行政區域,教師可以先展示我國東三省的地區圖,3秒鐘后把地圖收起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描繪出東三省的地區圖,看誰畫得最準確。再展示半個中國的行政區圖,讓學生看5秒鐘后,獨自繪出半個中國的行政區域圖,比比看誰畫得最快、最準;最后,把中國地圖在學生面前展示半分鐘,讓學生把我國的行政區域圖畫出來,對先畫出來的,畫得準確的予以獎勵。在記憶中國行政區域圖中引進競爭機制,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用照相法記憶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不斷加大照相記憶的難度,可以逐漸擴展學生大腦的照相功能,提高他們照相記憶的能力。
2、從宏觀到微觀認識事物
人們對事物的記憶,有膚淺的和深刻的之分,全面的和局部的之分。談河南省的地理,只知道河南省地域的大致形狀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圖中的位置,這樣的記憶是膚淺的。不但知道河南省的形狀以及在祖國版圖中的位置,而且知道它所包含縣市的具體位置和形狀,這樣的記憶就比較深刻。如果還知道河南省的人口構成,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那么這樣的記憶就更加深刻。如果只知道自己所在縣市的地理狀況,對其他縣市了解甚少,那么對河南地理的記憶就是局部的;如果不但熟悉自己所在縣市的地理狀況,而且熟知其他縣市的地理狀況,那么對河南省的記憶就是全面的。不論是學習地理,還是記憶其他什么事物,我們總希望記憶是全面的、深刻的。人們認識事物,一般先認識事物的外表,再認識事物的本質。即先從大的方面對事物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深入認識事物的各個細微的部分。比如,認識地球,總是先認識到地球的大致形狀是一個球,或者是一個橄欖球,或者說它像個紅薯。在此基礎上,從縱向研究地球,認識到地球像雞蛋一樣,由地核(相當于蛋黃)、地幔(相當于蛋清)地殼(相當于蛋殼)和地表板塊(相當于附在蛋殼上的塵埃);從橫向研究,用經度和緯度把地表分成若干個區域,或者分成不同的洲和洋。把地球看成橄欖球或者紅薯,是對地球的宏觀認識;按照一定規則把地表分成不同的區域,是對地球的微觀認識。因為地球和關于地球的道理是可分的,所以,我們可以對地理知識進行分解。概念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關于地球的知識是用概念進行表達的,也就是說,地理知識是有一系列概念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對地理知識進行分類。分類是細化概念的過程,是深入認識事物的方法,也是學習地理,記憶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的方法。分類總是把外延大的概念分成外延比較小的概念。所以,分類其實是從宏觀到微觀研究事物的方法。教學中國地理,可以按照行政區域把我國劃分不同的省市自治區,再把省市自治區劃分成不同的縣市,縣市劃分成不同的鄉鎮,鄉鎮劃分成不同的村;可以根據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點,把我國劃分成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可以根據水流情況,把我國分為七大水系:長江、黃河、珠江、淮河、海河、遼河、松花江(三江四河),分別進行研究。教學本省地理,可以在教學中國地理的基礎上,再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把本省地理分得更細一些,研究得更加深入一些。這樣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思想,體驗由粗到細,由淺入深,由大到小的認識規律,掌握認識事物,記憶事物的基本方法。從宏觀到微觀教學地理,先使學生從大的方面了解所教學地理知識的整體情況,再對所要教學的內容做細致入微的研究,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獲得的地理知識既全面也深刻。學生在回憶的時候,會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認識順序,先憶起地理知識的整體情況,聯想到它所包含的類別,逐漸想到學習過的內容。如果每一步的學習都是扎實的,那么一般不會遺漏學習過的內容。所以,從宏觀到微觀地認識地理,是一種記憶地理知識的好途徑。
3、從微觀到宏觀認識事物
從宏觀到微觀教學地理,能夠使學生對地理,由大致了解逐漸全面認識,由一般認識逐漸深入了解。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需要記憶的內容越來越多。人腦是一個存放知識的容器,可以用來存放各種各樣的知識,也包括地理知識;但是它是一個有限的容器,不可能無限量地存儲。如果我們無限量地往大腦里輸入地理知識,那么當大腦接受到一定量的知識后,再往里塞東西,就會非常困難。那個時候,學習的效率會大幅度降低,學習的效果會越來越差,甚至會出現,剛剛學習過的地理知識,轉過身就忘掉了的現象。要提高學習地理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須減輕大腦的負擔,擴充大腦的容量,騰出一些區域以備存放新的地理知識。從微觀到宏觀的認識方法,可以壓縮地理知識的體積,把眾多的地理知識變換成一個或者幾個知識點,在大腦里騰出大量的空間。我國的疆域可以劃分成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教學中國地理,在教學了這四個地區之后,可以把我國的這四個地區歸結為我國的山系和氣候。我國的山脈走向總的說來,以西北東南和東北西南為主。山水相連,有山必有溝壑。我國的山系決定了我國的水系也是以這兩個走向為主。水具有搬運能力,可以把上游的泥沙帶到下游。由于我國的水大部分西北向東南和東北向西南流動,帶走了我國北部地表的腐殖質,使得我國的北部土地較南部瘠薄,雨水較南部匱乏,多沙漠、戈壁、荒山。相反的,我國的南部多為河流泥沙的淤積面,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系發達。地域的特點,決定了當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農作物,北方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南方一年兩熟或者三熟;交通運輸,北方以陸運為主,南方常用水運;住房,北方房低坡度??;南方房高坡度大。由此看來,我國地理特點,主要由山系和氣候所決定的。學生知道了山系氣候與各地地理特點的關系,就沒有必要死記硬背各個地區的地理特點,只要記住山系氣候和山系氣候對地域的影響,就可以了,極大地減少了記憶量。比如說,提到浙江省,可以根據它在山系中的位置,聯想到它的地形特點、自然特點和人文特點。把許多具體的地理知識歸結到某一個或者幾個知識點,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認知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減少記憶量,有效地提高記憶力,是學習地理和記憶其他事物的好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示意圖、實物圖、表格等手段,教學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度A章》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劉銳單位:河南省鄧州市城區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