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命教育下地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地理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內容
(一)生命意識教育生命意識教育是其他生命教育內容的前提。地理知識涉及生命的存在條件、分布等內容,其中不乏有關生命意識的教育內容。如,通過學習“宇宙中的地球”,學生可以了解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學生在認識生命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獨特與珍貴,樹立熱愛地球、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學生還可以了解宇宙空間的浩瀚與無窮,感嘆生命的短暫與渺小、脆弱與堅韌,增強生命意識,由善待生命領悟到人類以最高級生命形式存在于地球上是大自然的恩賜,人們有何理由不珍惜生命、不熱愛生命?
(二)生存能力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生命教育最基本的內容,地理是研究人類生存環境的學科,必然包含生存能力的內容。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我國頻發,由于民眾的“減災防災”意識不夠、素養不高,常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因此,提高公民防災減災、應急避險的意識和能力是減輕災害的關鍵。中學地理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述有關自然災害的發生機制、常發時間、地點、征兆等內容,提高學生識別自然災害的能力;通過教學逃生知識和演練逃生技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桑棗中學全校師生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僅用1分36秒全部撤離到安全地方,這一奇跡緣于學校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給學生安排一堂緊急避險課。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學生需要學會運用知識守護生命。
(三)生命價值教育生命價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升華,地理教學涉及不同區域、不同物種、不同國家的知識,其中必然涉及包含生命價值教育在內的價值判斷內容。如,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和差異性,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景觀和生物種群,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都有內在價值、都是高貴而平等的,據此學會尊重不同的生命形式,保護生物多樣性。學生在學習“世界人種”知識時,能夠認識到人種的差異是自然界長期作用的結果,沒有優劣之分;不同種族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應該尊重生命個體差異,消除種族主義、民族歧視,樹立“人生而平等”的觀念。
(四)生命智慧教育生命智慧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層次,為了實現人類自由的無限發展,地理研究中必然體現出生命智慧的教育內容。如,人類開采礦產、開墾土地是大肆掠奪大自然資源的行為,雖滿足人類的需要,但造成資源枯竭、水土流失、荒漠化、酸雨等眾多環境問題,嚴重破壞了大自然的平衡,危及人類生存。學習這些內容能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就是珍愛生命,能夠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堅持可持續發展之路。科學的人地觀是關乎全人類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乃人類之大智慧。地理教學中擁有如此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教師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呈現生命教育內容、推進生命教育實踐。
二、地理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策略
(一)學校應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來推進生命教育首先,學校的教育理念要實現兩個轉變:“教育目標從生存轉向生活,教育立場從社會轉向個人”。教育應從僅僅教授學生“如何能考個好分數”、“如何找一份賺錢多的工作”等為生的本領,轉向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懂得感受生活、欣賞生命。現代社會倡導“以人為本”,當今的教育卻是以批量的生產方式為社會輸送標準化“人才”,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和需求。直面人的生命教育就應該為人服務,而不僅僅是為社會服務,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內心情感。其次,學校要加強教師的生命教育培訓,積極營造濃厚的生命教育氛圍,使學生張揚生命個性、釋放生命活力,使校園中處處綻放生命的光彩,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濃厚氛圍。
(二)教師應樹立生命教育理念,提升生命教育能力杜威說,“所有的改革都取決于從事教師職業者的素質和性格的改革”。地理教師要意識到當前教育的弊端,深入學習生命教育理念,強化生命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真正的生命關懷。一個激情洋溢、積極樂觀的地理教師更能帶給學生活力,使學生感受生命的樂趣、傳遞生命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生命。同時,地理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教育能力,熟悉各種生命教育素材與生命教育形式,掌握生命教育的各種實施策略,從而在地理教學中真正有效地實施生命教育。
(三)充分利用地理課堂教學開展生命教育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內涵。地理教材中處處閃爍著生命的活力與價值,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增強生命意識、體會生命主體的意義。其次,選擇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學內容,新課標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生命離不開生活,對生活有用即對生命有用,地理教學的內容應來源于生活、貼近生命。如教師使用的地圖、旅游策略等都源于生活,是對生活有用、對生命有益的教學內容。再次,將生命教育納入三維目標體系,把具體的生命教育內容設置為教學目標,使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比如,在學習地震知識時,將“識別地震發生的征兆”設置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學習地圖使用時,把“通過閱讀某一地圖,分析歸納某些信息”設置為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世界人種時,將“樹立人生而平等的觀念、消除種族歧視”設置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四)恰當利用地理實踐教學開展生命教育學生長期處于校園內和課堂中,生活單調、壓抑,當他們走入大自然時,長期的壓抑得到釋放,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悅,能夠感受到生命的舒展和涌動。地理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走進自然,親身體味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萬物的生機與活力、領略生命的崇高與美好,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欣賞生命;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親眼目睹工業污染的河流、城市垃圾的危害等,增強環保意識;可以讓學生進行野外生存訓練、鍛煉生存技能,提升生存能力;可以讓學生參與地理考察、地理測量、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在動手、動腦中增強實踐能力。
作者:宋曉麗郝靜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