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環境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
學校重視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學校讓教師參加各種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學校還把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學習納入到年終考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效益,大力提倡全體教師利用“班班通”教學,切實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還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學習,收集信息,合理利用信息,提高教師資源型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利用網絡平臺,展開網上交流,網上論談,不但提高了信息技術能力,還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要求學校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更新觀念,大力推進信息化,采用各種靈活的措施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在崗教育培訓,吸取先進學校的先進經驗,改變單純“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使每個教師大膽運用學校引進的信息化教育資源,靈活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現在,有的學校仍然習慣于“傳授”和“接受”的教學模式,使得很多愿意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灌輸式。在這樣的課堂中,信息技術往往并無優勢,甚至是畫蛇添足,淪為一種新的灌輸式的教學——“電灌”。因此,就要求我們每個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必須從“電灌”式模式轉向引導學生質疑、合作、發現、探究,使師生共同感受信息化帶來教學效率提高的喜悅。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充滿活力的地理課堂
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落角點是課堂,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創造一個充滿生機和創新氣息的課堂環境。如果還是以前那種死氣沉沉、一成不變的課堂環境,將勢必成為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大障礙。我們要創造一個“活”的信息化課堂,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教學形式上,都要求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只有這種內容與形式上“新”與“活”的課堂,才是最為學生需要和歡迎的課堂。構建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地理教學新課堂,充分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地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既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又能帶動教育的現代化,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通過上網查資料,能使學生獲取大量的信息,拓寬視野,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在八年級《祖國寶島—臺灣省》的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地理景觀,地理圖像,用錄像一個一個地展示,加強了學生對臺灣知識的理解記憶,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信心。
2.在地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
能使許多抽象事物(如地理概念、現象和規律、地理環境)由靜態變動態、抽象變具體、遙遠變咫尺,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運用Flash將地球的繞太陽公轉和地球的自轉制作一動畫,以顯示地球運動的過程,這樣既大大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也能使學生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地球運動的特點,還能認識到地球的運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運動整體,形成比較直觀的印象。
3.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有機的整合能充分顯示地理學科的特點
利用課件(自制的專題網頁,精選典型例子,合理的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教學,使學生能直觀學習地理知識。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的整合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地理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習的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感受,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導地理課堂教學,既能優化地理課堂教學結構,又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地理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能提高地方戲教學質量。把地理試驗引進課堂,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辟廣闊的天地。能更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他們不再把地理學習當作一種負擔,而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一種享受,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我們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利用網絡,不僅能拓寬教師和學生的視野,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能力,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有利于我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秦勝超 單位:河北省唐縣川里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