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詮釋歷史高考論述題能力有效培養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全國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歷史高考中的材料論述題所占分值有所提高。材料論述題通常有以下四點答題要求,即題目自擬、主題鮮明、觀點突出、材料使用充分,而學生在答題時往往找不到感覺,丟分比較多。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培養、提高學生解答這種題型的能力尤其是論述能力就很有必要。下文即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解答歷史論述題的能力作一探討。
一、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圖片認知與文字概括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中圖片類題目在材料論述題中占了不小的分量,這類題目主要是以文字為主干圖片為樹枝的形式出現。學生在作答時往往存在這些問題:找不出題目與課本內容的聯系,概括不出文字的中心內容,回答嚴重偏離題目的要求。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培養學生對課本、地圖冊中的圖片的辨別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將圖片與課本相關內容有機聯系起來,并以往年歷史高考典型的圖片題為例,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如何尋找解答的切入點、思考與課本內容的聯系和組織文字的解題技巧,不斷提高學生解答這種題型的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掌握觀察圖片,從圖片中獲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學生解答圖片類材料論述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重視培養學生對文字資料性題目的解讀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中,文字資料性題目在材料論述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這種題目符合學生的總體閱讀水平,所提供的資料包含了一定的歷史信息,它要求學生具有懂得解讀文字資料并從中尋找到相關歷史信息的能力,有時還要求學生從所獲取的歷史信息去分析概括歷史問題,以考查學生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水平。而學生在考試中的表現往往與上述要求相差甚遠:或者因文字功底比較差而讀不懂材料;或者基本了解材料的意思,但因為歷史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無法有效地將材料與課本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或者不會組織答案內容,答不到要點;或者不會利用題目所提供的資料為自己的作答服務。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加以重視,多提供鍛煉機會,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有效組織答案。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論述題中出現了“不定論”的新題型,這種題型的特點是所提供的資料與教材內容不相吻合,很難從教材中找到現成的答案,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歷史觀和思考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日常歷史教學中應盡可能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史學新動態,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看待歷史問題是個動態的過程,提高關注歷史的興趣。比如在介紹火燒圓明園這段歷史時,應注意將最近史學界對圓明園問題的研究動態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同時對圓明園的修復問題作系統的講解。這樣可以增強歷史問題的現代感,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也有幫助。
四、通過開展研究性歷史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學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成為歷史高考論述題考查的一個趨勢,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需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來組織答案,這種題型的主觀性很強,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考生的得分率往往不高。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供一些適合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題目給學生試著自己去思考、探究,然后對學生的探究成果作客觀的評價,并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引導學生逐漸摸索出自主探究歷史問題的有效辦法,不斷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這種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要,是終身學習能力中的重要內容。
五、注重加強學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近年歷史高考對考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的考查有所側重,因此我們的歷史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解答這類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面對這種題型的時候不至于發怵。比如可由17至18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在英、法、美等國的爆發,結合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和思想啟蒙運動等問題一起考慮,鍛煉學生聯系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六、重視引導學生將歷史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歷史高考比較重視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尤其是時事政治聯系起來。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會使學生看問題更客觀更深刻,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學好歷史是“有用的”是很有優越感的,從而自覺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