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口腔修復美學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探討口腔修復美學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106例牙齒烤瓷冠修復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53),對照組采取烤瓷冠修復術,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融入口腔美學觀點。修復后比較2組患者牙齒美觀度和功能性恢復情況。結果2組患者功能性恢復情況比較,對照組舒適、一般、不舒適比例分別為88.68%、9.43%、1.89%,而觀察組依次為86.79%、11.32%、1.8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美觀程度比較,對照組美觀比例為62.26%,而觀察組美觀比例達90.57%,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口腔修復過程中采取常規口腔修復措施聯合口腔美學觀念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咀嚼、發音等功能障礙和缺陷問題,而且成色自然、色澤一致、面部協調性更佳,美觀度較高,可良好滿足患者的美觀需求,進一步解決患者口腔問題,并顯著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口腔修復;美學;臨床應用
口腔修復美學治療不僅僅針對修復牙齒功能障礙、口腔疾病或其他缺陷等問題,緩解期日常生活不適感,更為強調人體美、審美及醫療技術的良好結合,在滿足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與時代審美需求相匹配[1-2]。醫務人員熟練掌握口腔修復技術,同時融入修復美學理念,在緩解患者口腔疾病痛苦的基礎上,對修復后假牙與自然牙的一致性、面部的協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到臨床實踐中,獲得了較高的滿意度。本研究以大連友誼醫院收治的牙齒烤瓷冠修復治療患者53例采取常規修復和美學觀念相結合的治療方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牙齒烤瓷冠修復治療患者10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30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39.8±3.7)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27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38.9±4.1)歲,比較2組患者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針對牙齒情況確定采用烤瓷冠修復術進行口腔修復。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修復治療手段,而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常規修復基礎上融入先進的口腔美學觀念進行治療,即在烤瓷冠修復術的過程中,以牙齒修復為基礎,確保穩固性、發音、咀嚼功能恢復正常[3],同時綜合考慮修復后牙體色澤對比度、堅實度、美觀度和舒適度[4]。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完成修復手術后,根據佩戴舒適度、發音、咀嚼等功能,評估功能性恢復情況。根據修復后與自然牙區別、色澤、面部結構等指標評估美觀度情況。(1)美觀度評定標準:修復假牙與自然牙一致、色澤無差別、無面部結構改變情況發生,即為美觀[5];色澤或與自然牙相比有輕微差異,但對協調性無影響,即為一般;整體不協調,差異較大,即為不美觀。(2)功能恢復情況:修復后發音和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為舒適;有少許影響為一般;影響較大,直接影響生活為不舒適。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修復治療后功能恢復比較
2組患者經過修復治療后,其咀嚼、發音等功能性恢復情況均較為滿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2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美觀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美觀度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應用口腔修復美學技術,不僅僅是為緩解患者口腔疾病或缺陷,更要在治療過程中考慮到口腔修復對牙齒一致性、對面部協調性、對容貌審美需求的重要性[6]。老年患者考慮到保留牙齒的磨損痕跡,假牙修復時需體現出壓根暴露或尖形頸端的特征;年輕女性患者主要突出陰柔特征,牙冠多為圓鈍形,排列保持稍許弧度,講究對稱、均衡的美學理念;青壯年男性患者在口腔牙齒修復過程中,就需要設置分明的角線,平直排列,主要特征為堅韌、陽剛、力量。除此之外,在修復過程中經過反復選擇、修改、磨面等多重環節[7],對假牙的選擇需考慮到與患者殘留自然牙和膚色的匹配程度,盡量選擇色澤度、飽和度、大小比例相適應的。重視與面部特征的協調性,尤其對牙齒咬合關系的處理[8],力求保持其整體效果的統一性及和諧美。本次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的功能性恢復情況均較為滿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美觀度比較方面,觀察組患者顯著優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臨床口腔修復過程中,采取口腔常規修復措施聯合修復美學觀點同時進行治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綜上所述,在口腔修復過程中采取常規口腔修復措施聯合口腔美學觀念同時進行治療,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咀嚼、發音等功能障礙和缺陷問題,而且成色自然、色澤一致、面部協調性更佳,美觀度較高,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力,郭亞峰,張燁,等.口腔修復美學研究,2012,20(2):64-65.
[2]鄭娟.醫學美學在口腔修復臨床治療中的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6):17-18.
[3]王曉義.口腔修復美學在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2,21(12):35-36.
[4]劉玉梅.口腔修復的美學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3,12(3Z):84-85.
[5]高鵬元,賈平.醫學美學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2):1005-1007.
[6]席存毅.口腔修復治療中應用美學的淺議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0,19(6):66.
[7]傅天明,劉崢.口腔修復美學在臨床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0,23(20):3918-3919.
[8]王美青.口腔修復中的咬合接觸問題[J].華西口腔醫院雜志,2012,30(6):557-561.
作者:李金鳳 單位:大連友誼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