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學理論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陳宸方來武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于社會學理論層面的思想
1.社會學的方法論
所闡述的社會學是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方法的,他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社會現象的法則。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六號發表了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中不僅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并且提出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去研究社會現象。他指出歷史唯物主義“于社會學上的進步,就有很大很重要的貢獻。他能造出一種有一定排列的組織,能把那從前各自發展不相為謀的三個學科,就是經濟、法律、歷史,連為一體,使他現在真值得起那社會學的名稱。因為他發現階級競爭的根本法則因為他指出那從前全被誤解或蔑視的經濟現象,在社會學現象中是頂重要的,因為他把于決定法律現象有力的部分歸于經濟現象,因而知道用法律現象去決定經濟現象是逆勢的行為。因為他借助于這些根本的原則,努力以圖說明過去現在全體社會學上的現象”。②因此,他在《唯物史觀在現代社會學上的價值》指出唯物史觀是社會學的一個核心法則———“社會學得到這樣一個重要的法則,使研究斯學的人有所依據傅得循此以考察復雜變動的社會現象,而易得比較真實的效果。這是唯物史觀對于社會學上的絕大貢獻,全與對于史學上的貢獻一樣偉大”③。所闡釋的社會學是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方法的,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的這一系列的觀點與總結,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與深遠的影響,為中國的社會學指明了方向。
2.對西方學者的社會學思想的梳理
馬克思主義固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建立與發展的核心理念與指導思想,唯物史觀也固然為其指導方法,但是在此過程中,不能忽略對西方社會學家的思想、西方社會學理論的學習與借鑒。對圣西門、韋柯、孔德等社會學家的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學習與梳理。在《韋柯及其歷史思想》中直接指出,韋柯是在意大利社會學先驅中,與孔德地位并駕齊驅的,他的研究方法帶有馬克思主義的意思。同時,還闡述了韋柯的社會學理論有著很大的缺陷。他的研究方法即為經驗的歸納法,其銳利的觀察力雖然往往帶有唯物的傾向,但“他把自然的環境及于個人及國民的影響,看得過大”④;通過學習,發現孔德繼承了圣西門的知識歷史觀,即以為知識決定宗教,宗教決定歷史,同時韋柯的社會學思想對孔德起到了啟發的作用,“足以喚起孔德的神學的、形而上學的、實理的三段時期說”⑤;還對圣西門(原文中用桑西門)的社會學思想進行了研究,圣西門認為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而尋的,歷史也是前進發展的,這便是他的社會學思想的核心。指出,圣西門是社會學先驅的又一人,圣西門認為,社會進步的目標,是創造社會幸福,“因為勞動階級在社會上占多數而且極其重要,所以向此標的進行的第一步,應是勞動階級運命的改善。這是改造社會中的政治的主要問題,他主張以社會主義解決此問題。”⑥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初露端倪的五四時期,就將西方學者的一些社會學思想進行了分析,雖然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他的研究無法做到全面與透徹,但是在當時,足以體現他思想的先進性。
3.社會與歷史、政治的思想融合
在比較與融合各類科學中發展與研究社會學,他在《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中強調“研究各種科學,與其重在區分,毋寧重在關系;說明形成各種科學基礎的社會制度,與其為解析的觀察,不如為綜合的觀察。”⑦他在闡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時,就做到了不斷地去發現與比較社會與歷史、社會與政治的關系。(1)社會與歷史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他把歷史學與社會學結合起來。他認為“人類的歷史,乃是人在社會上的歷史,亦就是人類的社會生活史。人類的社會生活,是種種互有關聯,互與影響的活動,故人類的歷史,應該是包括一切社會生活現象廣大的活動”⑧。因此,他認為“社會的變遷,便是歷史”⑨。社會與歷史是同質異觀,“同一吾人所托以生存的社會,縱以觀之,則為歷史,橫以觀之,則為社會”⑩。社會學與歷史學都是以社會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學與社會學具有同質性的論點,對從事社會學研究的人具有很重要的啟示。但盡管如此,社會學與歷史學“不可認作全為同物”。社會學與歷史學“其間有相異的性質”。“歷史學的目的,在考察人類社會生活的經歷及其變革;而社會學乃在人類社會生活的結合及其組織。歷史學是就人及人群的生活經歷為理論的研究,以尋其理法者;社會學是就人群的共同生存的一切社會現象,為理論的研究,以尋其理法者。簡明的說,歷史學是把人類社會的生活縱起來研究的學問,社會學是把人類社會的生活橫起來研究的學問。”輯訛輥的《史觀》、《原人社會于文字書契之唯物的反映》等文章,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探索中國社會史的,沿著社會學是由歷史哲學逐漸發展而來的理念與思路,探索社會學理論的淵源,以此來探索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發展的軌跡和社會學規律的演變,這一點,也對后人研究社會學起到了啟發作用。(2)社會與政治認為,社會與政治的關系是,并不是單項的因果關系,“須知社會與政治,是互為因果的,不可偏重一面的。”輰訛輥同時,他對社會問題的概念也進行的闡述,凡是能引起社會不安,并且社會立志于尋求解決的方法的問題都是社會問題。在《社會問題與政治》中,以婦女參政問題與童工問題為例,詳盡的闡述了社會問題與政治的緊密聯系與互為因果關系,并為從政治上入手如何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做出了要想改良社會,就必須從政治入手,依靠政治的力量的結論。這為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社會問題提供了廣闊的視角。
關于社會學實踐方面的思想
1.勞動者問題
的社會學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緊密聯系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回答人們對社會學的種種偏見與誤解,闡明社會學的基本思想內容。同志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精神理念對當時中國工人、兒童、農民的勞動、生活、教育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的研究,《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勞動教育問題》、《北京市民應該要求的新生活》、《上海的童工問題》等一系列文章應運而生。這些文章是同志做了周密的實地調查之后,用詳實的資料寫出來的,集中地關注了城市市民的勞動、教育、生活等問題。
(1)工人問題
在深度訪問了唐山煤場的朋友之后,先生寫下了《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一文,直接揭示了“工人不如騾馬”的事實;在《勞動教育問題》中,他指出資本家從根本上剝奪了工人學習、教育的權利,“那知道那些資本家奪去勞工社會精神修養的工夫,這種暴虐,這種罪惡,卻比掠奪他們的資財更是可怕,更是可惡”,并呼吁現代社會改善教育不昌、國民知識貧弱的現狀。同志在《勞動問題的禍源》一文中,一針見血的指出工人勞動者問題的禍源是工銀制度、資本制度、工廠制度以及社會上少數人的統治權,同時他還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是導致工人被剝削問題的根本原因。同志還分外關注一個特殊的工人群體———童工。在他教授杜會學課程的時候,就對兒童問題非常熱心。1924年他到蘇聯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時,順便親自調查了革命后蘇聯兒童的生活情況。當他親眼目睹到蘇聯兒童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幸福的生活、成長、接受教育時候,不禁為中國兒童的悲慘遭遇深感憤怒,為此,他查閱了大量的報刊資料,并寫下了《上海的童工問題》,寄回國內,以引起國內有關人士的注意。《上海的童工問題》一文,闡明中國社會童工問題的嚴重性。他懷著萬分憐憫的心情寫道:“上海工人在身體上精神上都受極重的損傷,而以童工為尤烈,這都是長時間工作疲勞過度之所致。童工被傭于家內鋪店、小工廠、家庭工業、洗衣房、并建筑業及大工廠等。女童工間有淪落而為娼為婢者。”輲訛輥指出,童工問題的解決,不能寄希望于軍閥政府,不能依靠外國人的執政機關,因為他們不會實施一些保護童工利益的政策的。“為擁護這十七萬三千二百七十二人的利益和免除他們的損害,非賴上海的勞工團體的本身不可;為幫助他們智能的發育,娛養的得宜,非賴上海的獻身于無產同胞的青年不可。”輳訛輥文中他用詳實的資料,分析指出童工制度的罪惡和上海童工遭受的非人待遇,并呼吁廣大人民關注、關心童工問題。在當時,能系統地揭露、研究童工問題的人實為罕見。
(2)農民問題
除了關注市民、工人的生活、勞動及教育等問題外,同志也同樣關注著農民的生活勞動等問題。他不僅在北方指導了一系列的農民運動,而且寫文章從理論上闡述中國農民困苦的生活現狀,指導農民運動的發展。在《土地與農民》一文中,他闡述了歷史上平均地權的活動,并指出農民中最多數最困苦的階級便是自耕農與佃農。同時,他也論述了農民、特別是貧農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號召革命同志到農村去組織農民協會,開展農民運動。“革命的青年同志們,應該結合起來,到鄉村去幫助這一般農民改善他們的組織,反抗他們所受的壓迫,中國浩大的農民樣眾,如果能夠組織起來,參加國民革命,中國國民革命的成功就不遠了。”輴訛輥同志曾把此文編入《農民問題叢刊》,作為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材,指導中國的農民革命。在《魯豫陜等省的紅槍會》一文中,同志高興地指出,紅槍會的出現“可以證明中國的農民已經覺醒起來,知道只有靠他們自己結合的力量才能從帝國主義和軍閥所造成的兵匪擾亂之政局解放出來,這樣在農民運動中形成一個偉大的勢力”輵訛輥。他在文中總結了紅槍會的特點,還弘揚了這種農民大運動的可貴精神,表現出對農民自發組織的極大關心和熱情,呼吁農民朋友了解農民階級在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地位和責任,清楚的認識誰是他們的仇敵和朋友,了解紅槍會的性質及其應走的道路。同時,他又指出,由于農民的狹隘、落后的思想意識,他們往往會受到軍閥們的利誘與剝殺。因此,他倡導農村工作者及進步青年一定要幫助農民,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這是的杜會學思想在農民問題、農民運動問題上的成功運用,為后人用杜會學的思想方法研究、解決農村問題作出了貢獻。
2.人口問題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導致人口問題早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學者就針對人口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不過,他們得出的結論卻是落后的甚至反動的,支持英國人口學家馬爾薩斯的觀點,即人口問題可以通過戰爭來解決,實質上,就是為戰爭者發動戰爭找到最佳的借口和理由。同志是我國批判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前驅。他寫的《戰爭與人口》一文,對上述的反動觀點進行了透徹的批判。他從古今人口發展史等角度,證明戰爭不僅不能解決人口問題,反而會帶來一來列其他問題。“夫人口過庶,固當求解決之道,而以戰爭以解決之,乃無異于墮胎自殺也。觀于近日交戰國之面包問題日益危迫,足知饑饉之來逼,全為戰爭之所賜。輶訛輥”接著,他又從當時世界各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從不同方面再次論證馬氏學說的非科學性。該文對當時關于戰爭與人口的反動觀點進行了尖銳地批評,使人們認識到戰爭的本質及人口問題的根源。在文章的最后,同志又指出了馬氏學說的部分合理性。“余雖時于馬說有所非難,然并不抹殺其說于經濟學上之價值,懸其說以為警戒,使人益知奮進,以謀文明之發展。輷訛輥”同志關于人口問題的闡述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觀點來分析、解決人口問題的范例,具有典型性與可借鑒性。在這篇文章中,同志的某些觀點未必會適用于我國當前的人口問題,但是這是社會發展導致的。同志能夠將社會學理論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決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治學態度與刻苦的鉆研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學者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3.婦女問題
社會學家一直以來都致力于研究婦女問題。當社會學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成熟時,婦女問題就作為一個較為鮮明的社會問題而為我國的社會學家所矚目。同志于1920年7月,在女子高等師范、朝陽大學等校講授“女權運動史”、“社會學”等課程。他有不少篇章著述了他對婦女生活現狀的觀感,表達了他對婦嬰幸福生活的展望。在蘇聯,關于婦女問題的許多理論和設想,都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蘇聯婦女、兒童的幸福生活,讓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仰,成為他繼續推動中國婦女解放前進的強大動力,使婦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更具世界性。1920年前后,他教學期間,寫下了《戰后之婦人問題》、《廢娼問題》、《現代的女權運動》等直接探討婦女問題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力主婦女參政議政,揭露封建的娼妓制度對于婦女身心健康的侵害。同志指出,中國由于過去受封建思想的長期束縛,對于婦女的歧視和壓制是很嚴重的。針對這種情況,同志在《戰后之婦人問題》中指出,婦女應該同男子一樣參政議政,享有自己的權利。同時,對于戰后世界婦女的狀況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也作了相應的研究。同志針對戰后婦女過剩、女工與男工的關系以及勞動階級的母親問題三個方面分別作出了分析,并指出,由于婦女相對過剩,就會出現女工與男工爭奪勞動機會的問題。在此,他指出“男女工人間有了結合,定能于階級斗爭添一層力量。輮訛輦”他希望我們中國的婦女們能夠行動起來,珍視自己的權利,爭取自己的地位與解放。同志從社會學視野中觀察到,在當時的社會,關注婦女問題的人少之又少,并且當時的中國人心理,大多都不認為婦女有人格。所以,在《廢娼問題》文章里,同志從人權及法律的角度,指出堅決廢除娼妓制度的五大理由。“第一,為尊重人道不可不廢娼;第二,為尊重戀愛生活不可不廢娼;第三,為尊重公共衛生不可不廢娼;第四,為保障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不可不廢娼;第五,為保持社會上婦女的地位不可不廢娼。輯訛輦”此外,他還從幾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娼妓問題的辦法。縱觀各國的女權運動歷史加以研究,在《現代的女權運動》一文中,針對女權運動的現狀從教育、勞動、生活、法律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婦女們要達到伊們完全解放的目的,非組織一個世界的大聯合不可。”婦女的解放運動,是與女權運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同時,“勞工婦女的運動亦不該與勞工男子的運動互相敵對,應該有一種階級的自覺與男子勞工團體打成一氣,取一致的行動。輱訛輦”他以世界的女權運動為重點,剖析其特點,分析其中的優勢和不足,提出中國的婦女運動要從中借鑒寶貴經驗。他還指出了婦女運動的最根本不足在于自身的素質。自身素質未提高,女權運動(或婦女運動)是難以取得勝利的。從社會學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視角婦女問題,在中國是較早的一位。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理論來研究指導中國的婦女運動,為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支持,成為中國社會學發展進程中的一個光輝的里程碑。這種方法影響了之后中國的社會學家研究婦女問題。
4.自殺問題
對自殺這一社會現象一直予以十分的關注,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13年,就寫有《原殺(暗殺與自殺)》一文,他認為暗殺和自殺是因不良政治和社會諸多因素造成的,是社會墮落的極端體現。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后,更加注意對自殺問題的研究,于1919年11月、1919年12月、1922年1月分別發表了《一個自殺的青年》、《青年厭世自殺問題》、《論自殺》等論述自殺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認為中國的自殺現象源于社會的缺陷,根本上是源于黑暗的社會制度。的1.3萬多字的《論自殺》一文,分十個部分對自殺進行系統而全面的研究。《論自殺》分析了諸多影響自殺的因素,并梳理了大量有關自殺的統計數據、各教派的自殺觀,以及中外學者關于自殺的一些論述,是五四時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自殺問題少有的具有分量的社會學研究的學術論文。《論自殺》在中國社會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學術地位,引起了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同志的諸多著作從多方面研究和探討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同志本人為開創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努力及所形成的社會學的傳統,對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同志以一個革命家所應有的責任感和一個社會學者所具有的敏銳,時刻關注著當時的社會種種現象和問題,不失時機地深入研究當時的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都是亟待解決并影響深遠的,他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豐富與發展了社會學理論內容,在中國社會學史上譜寫了不朽的篇章。并為中國革命的發展以及中國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