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研究性學習生物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研究性學習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作用
(1)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是一項以學生為主體,具有較強的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將研究性學習引入到課堂中,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一起動手,將以前單調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變成學生實踐的樂園,讓學生得到鍛煉,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共同學習,讓學生更加喜愛自己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共同學習,一起研究生物學科。在傳統的中學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忽略了他們的創造和研究能力,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們能夠自己動手進行研究,并在過程中發現問題,最后在實驗中得出結果,找出問題的癥結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夠與教師一起學習,共同進行研究,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拉近距離的同時還在學習效率上得到了提升。
(3)增強了學生在生活中對于生物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到的生物知識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從生物學科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日常的實驗中,學習到學科知識的規律和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相比較,研究性學習更能夠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實現學科本身的使用價值。
2.研究性學習的模式
(1)實驗探索型。所謂的實驗探索型就是從實驗著手,教師針對學科知識點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實驗。
(2)情景創設型。教師針對于當天所學的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其中包括許多環節,比如列舉出背景資料,延伸對知識的闡述,提出相關的問題,展開相應的學生研究活動等。
(3)調查研究型。所謂調查研究型,就是教師根據本節課學習的需要,找出要解決的問題,與學生共同進行探討,明確研究的方向,然后共同進行調查研究,利用調查中所獲取的資料,再進行一定的實驗與討論,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社會課題型。教師針對學過的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將其與現代的科技知識結合起來,并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社會型的教學模式旨在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綜合和聯系,加強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3.初中生物實行研究性學習的實例
在進行生物教學中,隨著大量的課題研究的進行,能夠充分感受到學生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起來,下面就利用我們曾經研究的“糖尿病”進行舉例。目的:對血糖調節的知識進行研究掌握,對糖尿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步驟:①對有關血糖調節的知識進行學習;②對糖尿病的診斷進行了解;③調查大家對糖尿病的認識;④總結糖尿病發病的原因以及醫學界對其治療手段的研究。研究結果: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①腎性糖尿。由于某些腎病引起的腎小管對于糖的吸收機能降低。②病理性糖尿。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由于胰島B細胞受到損害而引起的胰島素分泌不足,進而引發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癥狀:多飲多食、尿多、體重下降。糖尿病所造成的危害:容易導致血栓、糖尿病高滲昏迷以及高血脂等并發癥。糖尿病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的同時,病人必須控制飲食方法。學生們通過對糖尿病的研究性學習,對糖尿病以及人體內血糖的調節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其做出了總結討論,提出了很多關于治療糖尿病的建議。
總之,研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在平時的課堂中更加認真,從而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對知識的運用更加熟練,大大增強了學生在研究分析以及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
作者:張希文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江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