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堂評價生物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建立評價標準,尊重學生差異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正常個體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只是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各人在智能強項和弱項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在認知方式上也不同。由此可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如果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去限制學生的自我發展,他們的個體智能將得不到施展,課堂評價也將失去其本質意義。在新課程的課堂評價中,我們要關注個體差異,發展“分層次、多維度”的評價標準,在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潛能,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聽過一堂高三的“細胞膜”復習課,課程開始時,教師先提出了一個問題情境:細胞膜除了能夠維持穩定的細胞內環境,還有什么重要的功能呢?當時,第一個學生回答道:“細胞膜還能幫助細胞與周圍環境交換和運輸物質。”顯然,這位同學的基礎很扎實,教師給出了“能夠記得高二時所學的內容,非常好”的評價。第二位同學認為很多不具有線粒體結構的原核生物在有氧呼吸時都在細胞膜上進行,這位同學能從這章的知識聯想到其他版塊的知識,真正做到了知識的融會貫通,是綜合素質較高的一個體現,教師也給出了非常好的評價。到第三位同學時,他認為某些沒有葉綠體的原核生物也應該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作用,面對錯誤的答案,教師沒有給出明確的批評,而是首先表揚了他很會舉一反三,繼而點明由于原核生物光合作用場所的復雜性,并不能簡單判斷其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作用。
二、發展評價手段,實現科學評價
科學的評價手段建立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基礎之上,過于脫離實際的課堂評價將失去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了提高生物課堂評價的有效性,我們必須發展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
1、大力推行檔案袋評價法
檔案袋評價法是根據教學目標,系統的收集學生在課堂上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評價方法。在檔案袋里放入的材料沒有硬性的規定,可以是生物成績單、作業本,也可是生物標本、小制作,還可以是家長、同學、教師的寄語,但一定要選取最具代表性、最優秀的展示性材料。
2、實現師生、生生互評,注重學生自評
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所以我們在課堂評價中要兼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自我評價。多種評價方式共同發展,在發揚學生主體精神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引導和組織作用的發展。
3、設置不同的評價情境
傳統的考試評價策略缺乏真實性、情境性,在考試中所獲得的分數并不能預見學生未來課堂的表現。因此,我們要設置不同的情境來評價學生的表現,如開展生物知識競賽、開辦生物實驗課堂、走訪生物工廠等等,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評價情境中來,客觀判斷學生的未來表現。
三、結語
總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評價現狀急需革新。課堂評價只有以“眷注生命成長”為理念導向,以“激勵自主發展”為實施要義,構建“分層多維”的標準、確立“多元整合”的主體、追尋“唯美詩化”的藝術,才能真正形成開放的、浸潤的、良性的課堂文化,促進高中生物課程目標的最終實現。
作者:徐恒璋吳國元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