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科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探究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可以通過激趣引題,自學探究、解疑引導,合作探究、明理強化,實踐探究、激勵評價,深入探究四步進行探究式教學。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學生一些事例和問題,讓他們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筆者認為可分為以下四步進行:
一、激趣引題,自學探究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激趣引題要求教師一堂課的開頭像無形的“磁鐵”,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緒,形成良好課堂氣氛切入口。引入方法要依據教學的任務和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靈活應用。例如:講解CO2一節,我給同學們用講故事的辦法引入:大偵探牽著他的愛犬去追壞蛋,來到了一座深山里發現這座深山,很久沒有人來過。但不經意間他發現了一個山洞口似乎有被人踩過的跡象。他帶著他的愛犬進入這個山洞,愛犬不久后,突然倒地死亡。大偵探很驚訝,但他很快恢復鎮靜,忙掏出打火機準備點火,但是怎么也點不著。這是為什么?這樣引入后。同學們覺得很好奇,我就接著說:同學們,我們翻開書,一同來找尋答案吧!這樣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學探究的目標是挖掘學生潛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使其終身受益。但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探究式教學,如:《遺傳和變異》中一些陳述性的知識,尤其是一些生物學概念:基因、性狀、染色體、減數分裂、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如果采用探究方式來歸納這些概念,只會徒然浪費時間,降低教學的有效性。自學探究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不少于7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接受情感熏陶。學生自學探究是由學、思、疑、問四個相互聯系的學習要素組成的。學生在自學探究中,能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就會給自學探究增添無限的樂趣和動力。因此不必擔心學生有沒有自學探究能力,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師相信不相信學生,給不給學生自學探究的權利。
二、解疑引導,合作探究
學生自學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這一步開始給學生3-5分鐘時間,綜合大家的提問,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種:一是生生合作探究;二是小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體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切不可搞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巡視指導工作,只需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引導。合作探究能促進學生思想情感交流,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構建民主和諧氣氛,養成良好個性品質。
三、明理強化,實踐探究
這一步既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又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學生實踐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同時也是吸收、消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實踐探究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學科要求和特點決定,不必強求統一。總之,實踐探究是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有利途徑,方法形式一定要靈活多樣,只要有利于學生擴大知識和發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四、激勵評價,深入探究
這一階段既要總結前三步探究活動的基本收獲,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給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結論,為學生今后解決類似或相關問題導向指路。這是探究式課堂教學活動繼往開來的一步,其作用在于進一步讓學生牢記探究的方法,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把學習探究變成自己生活的一大樂趣。激勵評價可由教師進行,也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大家總結,教師補充。要盡量避免評價方式不恰當:一是評價形式過于單一;二是評價的時機把握不當。例如:關于“基因重組的類型”,有的學生認為“除了包括減數分裂中四分體時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自合,還應該包括受精作用時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對于學生的這個錯誤論斷,我沒有立即評價指正,而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們在暢所欲言的討論中,相互啟發,最終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受精作用中精卵細胞的結合不屬于基因重組。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會更深刻。教師要告知學生任何知識與方法都不一定是完美無缺的,引導學生通過批判性思維來選擇性接受或創新。例如:“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無法解釋生物膜的某些現象和功能,有必要繼續探究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以發展和完善“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探究教學,并適當使用其它教學方法,創造性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作者:董利程 單位:河北省青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