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實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分層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對于現有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發展潛力,將層次較為接近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并針對不同組別對于知識的掌握和接受能力,展開有區別性或有針對性的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分類上來說,分層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班級內分組,一種是年級性分組,目前高中采用的“尖子班”、“沖刺班”其實就是第二種分類實踐方式.本文主要就第一種形式展開討論.
高中數學的傳統教學方法,是由教師主導課堂內容,采取統一授課、統一提問的方法、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不能保證班級中所有人都能跟上教學進度,面對那些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較差,而且自律性也不夠理想的學生,這種方法只能促使其逐漸拉大與班級平均學習水平之間的差距,久而久之喪失對于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兩極分化的趨勢將愈發明顯.同時,針對那些基礎較為扎實、學習能力較強,自律性也較強的學生,教師由于長時間出于迎合班級大部分中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得不將統一知識內容反復講解,而這個反復講解的過程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則造成了一種時間上的浪費,顯然這對于其進一步發展是不利的.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也會喪失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覺得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沒有新意.針對這兩種極端現象,實施分層教學有積極的意義,就是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其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使其各有所獲.換言之,成績原本就不錯的學生,可以在分層教學中實現能力的拔高;原本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不斷鞏固學習基礎,掌握基本的學習內容,從而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所有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1.合理分層
合理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個重要步驟,要求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掌握情況了然于心.此外,筆者在接觸一個全新的班集體時,會利用一套難度較為適中的題目,對全班學生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將學生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之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課上、課下有關學習能力的觀察,再對分層進行適度的調整.同時,出于穩定學生自信心的需要,會向學生強調,分層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之后都會進行一定的調整;分層沒有優與劣,只有基礎、提升與拔高.
2.分層備課
在確立分層之后,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展開有針對性的備課.例如,在講“三垂線定理”時,筆者分層備課,將教學內容和目標同樣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以及教材中的例題;提升層次的學生需進一步掌握同類型或衍生類型的題目解法;高層次的學生則需要熟練掌握“三垂線定理”,并能解決其與其他知識點混合的創新類題目.
3.分層授課和作業
由于當前課堂教學的條件限制,無法將一個班集體的學生分組在三個教室分別上課,所以展開分層授課,就必須輔助以其他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分組合作、自主學習等.在這個環節中,筆者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預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展開教學,目的在于不放棄班級的任何一個學生,讓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得.同時,在課堂結束后,根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采取分層作業的模式.同樣以“三垂線定理”為例,筆者會在課后安排若干道題目,題目難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別,根據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安排基礎層次的學生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安排提升層次的學生完成需要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解決的題目;安排高層次的學生完成較為復雜、較有難度的題目.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筆者不會明確表示每道題目所屬的難度級別,而且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挑戰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表示歡迎.
4.分層檢測
在進行試卷的命題時,筆者會將每種題型按照自己的要求劃分為不同難易程度,各層次的學生按照試卷要求,將題目全部完成或者按組完成.同時,在試卷的評分標準上,也會進行適度調整,既要保護基礎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打擊高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分組檢測結束以后,結合成績重新進行分組,并在教學中將此模式延續下去,周而復始,形成一種確定的流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有助于實現班級整體教學策略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升.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客觀存在性,唯有尊重這種差異性,并在其基礎上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才能實現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作者:張志剛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