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升學壓力下數學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已經明確提出中職學校學生就業和升學雙通道同時開放,數學課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必須承擔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務。教師要在升學和就業雙重壓力下進行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加快構建中職學校數學課程核心素養,讓中職學校教育呈現出“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通道,終身發展有基礎”的良好態勢。
[關鍵詞]升學就業;雙重壓力;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研究實踐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數學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數學素養是當代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對于學生理性思維、分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升學和就業雙重壓力下,如何更好地實現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中職數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新的雙重壓力下,教師要實行教學內容重組的創新、課堂管理理念的創新與教學理念的創新。優化數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尋求升學和就業的兩條路徑,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因材施教,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一、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偏低,沒有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根據對學生的學情調查數據分析和個別訪談發現,中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偏低,很多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動機不足。數學學科對中職學生升學和就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學生并沒有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學習狀態都是渙散的、消極的,很少有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問教師問題或在課后主動向教師同學請教。學生在中職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很低,當教師隨機提問時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現象很普遍。數學是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奠基石,也是學生接受繼續教育以及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學生沒有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而言危害是較大的。
(二)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要求不高,數學學習信心不足
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在過去的學習經歷中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的學習要求不嚴,這種不良的習慣已經延續到中職階段的學習中。很多中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聽教師講課,偷偷在做自己的事情,甚至還會有學生在課堂上破壞紀律,擾亂教師的講解進程。很多學生不完成課后的練習作業,或者是抄其他人的作業應付了事。以上的不良學習習慣導致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較差。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信心不足,因為在之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學生面對難度稍大、計算稍復雜的習題就會產生畏難心理。錯誤的學習態度同樣不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
(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缺乏培育核心素養的環境
在中職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自己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的方式大多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與鍛煉較少。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完善發展,教師的數學教學單單只是讓學生做了大量的習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容易產生厭倦和排斥的心理。在問題的選擇上,教師會給學生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擔心更復雜、更困難的問題學生不能解決。學生長期接觸不到較困難、較復雜的問題,會使學生的思維始終停留在淺層次上,不能對問題進行深入地思考與研究,缺乏培育核心素養的教育環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始終得不到鍛煉與加強。
二、升學和就業雙重壓力下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策略
(一)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營造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多給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作用。例如,教師在中職數學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教學回歸“問題解決”的本質。教師可以根據專業課程的教學計劃調整數學知識教學的順序,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讓數學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多向學生提問,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升學與就業都具有很大的益處。在“命題邏輯”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判斷不同命題的正誤,教師可以給學生出混淆性的問題,故意說錯的答案讓學生甄別,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與批判精神,養成學生理性思維,讓學生更好地解決后續在學習上和就業上出現的問題。
(二)嘗試開展分類培養,滿足學生不同需求
教師要改變“一刀切”的教育理念,嘗試開展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滿足學生升學和就業不同的需求,分別組織和實施以升學為目標和以就業為目標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更好地升學和就業。例如,以升學為主要目標的數學課程教學主要是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差的問題,解決升學考試的問題。教師要將中職教育前的數學知識與中職數學知識進行重新整合,給學生構建新舊知識相融合的數學學習體系,研究以往單招考試數學的題型和知識點供學生學習使用,將學生基礎課程改革與提高學生基礎素質緊密結合,完善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為學生今后的升學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就業為主要目標的數學課程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按照實用、夠用的原則給學生開發數學課程,數學課程為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服務,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把企業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融入課堂,幫助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的管理。教師開展分類培養、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知識,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是應對升學與就業雙重壓力的有效舉措。
(三)解決學生厭學問題,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學生對于現實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較高,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給學生構建生活化的問題解決情境,解決學生厭學的心理,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合理地甄別問題的難度,一切以學生的學情和能力為基礎,減輕學生數學學習的壓力。例如,在“集合”教學中,教師從生活中有關案例出發讓學生形成集合的概念,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與能力。教師讓學生觀看課件上出示的某中等職業學校四個學生的數學平時成績。教師給學生解釋四個學生姓名和他們的數學平時成績都是由某些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整體,如學生的姓名有王×、趙×、胡×、楊×,這四個學生的姓名就是一個整體,學生數學平時成績90、92、85、65也組成一個整體,并且兩個整體都是由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教師告訴學生,這樣由某些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整體就是集合,簡稱集。集合里的每一個對象稱為集合的元素。教師讓學生按照同樣的方法找出教室里能形成集合的對象,辨別集合的元素。學生在教室里找到能形成集合的對象如課本、黑板刷、課桌等,這些整體都是由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教師繼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能形成集合的對象,將課程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教師接著再一次給學生講解集合的概念,讓學生明確集合的元素特點是確定的,即集合的元素具有確定性,教師接著講解集合與元素的關系。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集合,并講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舉法和描述法,讓學生判斷集合與元素的關系。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對知識掌握得又快又好,減輕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壓力。在升學和就業雙重壓力下,中職數學教學要想走出教學困境,更好地完成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務,就需要對中職數學教學進行改革和研究。利用教學內容重組、創新課堂管理理念,同時打通學生就業和升學的雙通道,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完善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讓中職學校教育呈現出“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通道,終身發展有基礎”的良好態勢,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葉家興.影響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對策探究[J].職業,2020(14):93-94.
[2]王曉.以新標準引領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答記者問[J].教育科學論壇,2020(9):9-12.
[3]李小東.中職數學教育教學方法新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9):162-163.
[4]段清波.職業化教學導向下中職數學教學創新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42.
作者:王川 單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