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直觀性與動作性
舞蹈是一種視覺表現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理念通過情節的刻畫和人物的塑造展現給觀眾,這些都以直觀性的可視化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舞蹈的直觀性需要作品的情節開門見山,劇情沖突雖尖銳但又不復雜,給觀眾以簡潔明了的感覺。如若不然,則會使作品真正的主題與內涵的抒發受到抑制,主要人物的個性不鮮明。因而,舞蹈作品的創作劇情應盡量簡潔。舞蹈的直觀性還要求作品的情節應按時間來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不同的事件發生時間:
(1)以前發生的事件。
(2)正在發生的事件。
(3)將來要發生的事件。在舞蹈作品中如果僅通過一個人物的出場來表現過去的、未來的,抑或對不在場人物的事件敘述是很困難的。因此,為了能夠表現作品中一些將來要發生的情節,就要通過運用一些特殊的處理方式。通常的方式,可以使舞者通過展現一些將來的動作,使觀眾能夠清楚地理解舞者所表達的意思,同時輔之以一些音樂或聲音的配合,才能使觀眾更易理解事件將在未來發生。如芭蕾舞《灰姑娘》中,仙女就是運用一系列的舞蹈動作預告灰姑娘必須在午夜12之前回來,這在話劇中通常只需幾句話的交代就可以使觀眾知道將來將發生的事件,而舞蹈只能通過動作來引起觀眾的聯想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同樣,如果要表現過去發生的事件,則需要舞者重復過去出現過的動作,再以音樂背景強化渲染。如舞蹈劇《吉賽爾》,吉賽爾就是不斷地重復撕扯花瓣的動作,讓觀眾知道他在回憶業已破滅的愛情,以引起觀眾對往事的回憶。此外,還可以借助準確和形象化的動作來敘述不在場人物的情況。如舞蹈劇《文成公主》中通過“疊化”的方式表現文成公主對聯姻的決心以及對松贊干布的思念之情。直觀性是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這也使舞蹈藝術形成了與其他舞臺藝術不同的表現手法。因而,舞蹈編導與戲劇導演相比,他們更注重動作形象的表現。舞蹈作品的特點在于其豐富的動作性,通過舞蹈的演繹推動著情節的展開。一些靜景如“柳浪聞鶯”等景觀都出現在眾多的傳說之中,舞蹈編導通過其形象思維,巧妙地編排,可以化靜為動,從而將舞蹈的動作性美學特征融入作品之中。但是,有些生活現象如麻醉、節育等就很難從中捕捉到豐富的舞蹈藝術美學特征。這往往會使人們覺得有些舞蹈中沒有美感,這其實并不是由于舞蹈本身的舞蹈性不強,而是編導者自身缺乏動作性的思維細胞,不善于運用舞蹈的動作來表現生活,不善于用舞蹈的動作來塑造生動的形象。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編導者在編排舞蹈時,選擇的就是那些本身動作性極其缺乏的舞蹈。那也就無從法創作出具有極強動作性的舞蹈藝術作品了。例如,如果用電影藝術去展現戰爭的場面,可以將畫面近乎真實地還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而如果用舞蹈藝術來表現戰爭場面的話,將會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如作品《穿越》通過舞蹈生動的動作性語言,將戰士的英勇戰斗刻畫得如此生動,極富藝術性,這類題材的舞蹈作品比真實生活表現得更為激烈、鮮活和生動。所以,舞蹈編導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舞蹈動作,善于發現動作性的生活瞬間,這是衡量他們藝術修養的基本原則之一。舞蹈的世界是用動作性的肢體語言來抒發人的情感,然而舞蹈的動作性又不可避免地會制約作品的情感表達。由于舞蹈是一種緘默的藝術表達形式,只能借助人體的律動來表達舞者的內心體驗。因此,優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將人的情感蘊涵在舞蹈動作之中,產生情動于體的效果。人體的律動,都是情感的反映。舞者在情感的引導下,表演各種舞蹈動作,以完成人物的形塑。舞蹈的動作性不能以忽略其抒情性為代價,不能僅注重舞蹈動作的外在美,而應該更注重人物內心情感的展現。所以舞蹈應以鮮明而強烈的動作性語言去激發人們的情感,這樣的舞蹈作品才算成功。
(二)虛擬性與假設性
舞蹈在藝術的八大領域之中,是極富特色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與話劇和電影藝術等不同,舞蹈的展現與生活的動作往往不相同,有時甚至會和常規的生活動作相悖。如舞蹈作品《水》中,舞者梳頭時一邊快速旋轉,一邊挽發,而生活中的梳頭卻不是這樣的。《金山戰鼓》的戰斗場面,舞者在鼓上翻轉騰挪,如果在實際戰斗中這樣則是不可想象的。同樣《追魚》中的舞者與魚一起挽臂而行,但是以生活中的常識來判斷的話,這種舞蹈場景的再現是極不真實的、是虛假的。但是,欣賞舞蹈的觀眾卻希望觀賞到這種帶有強烈虛擬性的舞蹈動作,極富藝術性的動作不時地會引起他們的驚嘆和喝彩。因為他們在欣賞的過程中獲得了舞蹈藝術的美的享受。那些合乎生活規律的動作,卻不是他們想看到的,因為生活不是藝術,藝術應高于生活。舞蹈就是用一種虛擬的藝術形式來敘述生活。舞蹈藝術是虛假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但舞蹈藝術的虛擬與假設的結合,就是舞蹈藝術美學的另一重要特征,也是其美學特征的重要表現。其實,不論何種舞臺藝術,包括舞蹈藝術、戲曲藝術、話劇藝術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假設性,只是程度不同。如戲曲藝術中的武斗、唱腔等戲份,都是假設性和虛擬性的結合。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的時間,人們都是用語言來進行交流,只有極少數的少數民族會用唱歌的方式來進行交流,也大多限制于情感的交流。同樣,生活中人們用比較平緩的發音來說話,而不會采用戲曲中的那種音腔來溝通、交流。舞蹈藝術由于其本身的緘默性,其表現就更為突出,它是用肢體語言來敘述事件發生的過程,因而它的假設性就更加明顯。所以舞蹈的創作就應充分運用它的假設性、虛擬性的美學特征來凸顯其藝術的特性。假設性、虛擬性就是用一種形象的、概括的方式反映日常生活,而與之相對立的圖示性則是運用自然主義的方式復制和模仿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以圖示性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它與舞蹈藝術所表現的美學特征有著極大的差異。
二、結語
總之,舞蹈藝術的創作應遵循自身的藝術特征,靈活地運用直觀性和動作性、虛擬性和假設性去反映生活,探索出一條符合舞蹈藝術規律的創作方式。但是,雖然我們提倡運用虛擬性和假設性的手法進行創作,卻不能回避一切藝術的創作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只有能夠反映生活本質的藝術作品才是優秀的,與生活完全割裂的作品不能稱其為藝術。因此,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編導一定要把握好“融”與“隔”的對立關系。所謂“融”就是舞蹈藝術的創作一定要融合生活;而“隔”是指舞蹈藝術又要高于一定的生活現象。兩者不能簡單地等同,要存在明晰的界限,這個界限一定要保留,不然舞蹈藝術作品就會淪落為日常生活的復制品。因而,我們要努力探索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使其為舞蹈藝術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張龍單位:欽州學院音樂學院
第二篇 一、舞蹈具有綜合性和生命本原性
舞蹈藝術的生命本原性舞蹈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原始藝術,與人類生命息息相關,離開舞蹈人類就無法生存。舞蹈與生命具有密切的聯系,舞蹈是生命情調的充分表現,是生命機能的完美展現,這是對舞蹈本質最樸素的表達。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只有舞蹈能夠不借助任何外在手段而將思想與作品融為一體,因為舞蹈是以人體為藝術媒介的,這也使得舞蹈能夠以最貼近和最真實的情感與方式觸及人類生命的核心。雖然舞蹈也會借助于音樂、燈光等藝術手段,但其最根本、最核心的還是具有主觀能動性、意志和情感的人體,以及人的肢體語言,這些特質使得舞蹈與人類的生命之間具有了最為密切的聯系。舞蹈承載著人類的真實情感與主觀體驗,因而成為了傳達人體內在生命本質的藝術,也是最容易感動觀眾的藝術。
二、舞蹈具有直觀性和動作性
(一)舞蹈藝術的直觀性
舞蹈是一種視覺形象藝術,它所要表現的形象、性格能夠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舞蹈的劇情安排應直截了當,情節要鮮明,人物設置要集中,矛盾要尖銳但不能復雜,這樣才能突出主要人物,才有利于作品中心環節的開展,因而,在舞蹈創編過程中內容不可太紛繁,事件不可過多。舞蹈情節按照時間觀念來劃分,可以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和未來時三類,舞蹈的直觀性要求舞蹈作品應當力求表現正在發生的事件和情節。在舞蹈中要想通過一個舞臺人物來表現過去或未來發生的事情,或者對不在場的人物進行描述是很困難的,此時就需要運用一些特殊的處理手法。如在舞劇《灰姑娘》中,仙女們告訴灰姑娘一定要在十二點鐘之前回來,如果使用臺詞的話,一句話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在舞蹈中要表現這個未來動作就必須單獨安排一場戲,使觀眾明白所要表達的意思。對于過去發生的事件,舞蹈上只能通過重復相同的動作和再現音樂旋律才能表現對過去事件的回憶。如舞劇《吉賽爾》中,吉賽爾發瘋時會回憶起她的愛情,舞劇是通過重復撕花和兩人跳舞時的動作來表現的,通過觀看這些動作,觀眾就明白了吉賽爾是在回憶她那已經破滅的愛情。“疊化”和“倒敘”也是舞劇中常用的一種描述未來的手法。如在舞劇《文成公主》中,演員通過“疊化”的手法表現了文成公主對聯姻的決心。此外,準確和形象化的動作也可以敘述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或交代不在場的人物。舞蹈的直觀性是舞蹈藝術的獨特性之所在,這就決定了舞蹈編導必須運用舞蹈的形象思維對舞蹈動作結構進行想象和構思。
(二)舞蹈藝術的動作性
舞蹈的動作性是指舞蹈動作受制于人體的律動,因而其動作和情節必須華美。在富有動作性的情節中,舞蹈是為情節服務的,情節在舞蹈中自然地展開,反過來舞蹈又會受情節的支配。舞蹈和形象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二者統一于舞蹈動作之中,情節和形象的動作性能夠使舞蹈自然地產生,同時,舞蹈又推動著情節不斷向前發展。通過編導的形象思維,可以將有些景物化靜為動,從中誘發出舞蹈的動作性因素。但也有一些生活現象,如吸煙等,很難誘發出舞蹈動因和舞蹈藝術形象,由于動作性和可塑性不強,因而很難雕琢出好的舞蹈藝術作品來。同樣的題材,采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其表現力是不一樣的。戰爭中狂轟濫炸的情景,電影、電視可以將其在銀幕上真實、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但對舞蹈來說,要想表現出這樣的場景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表現戰士們在炮火硝煙中英勇戰斗的行動以及戰友間同生共死的情誼,舞蹈會表現得比生活更強烈、更鮮明,會使藝術形象更豐滿、情節更感人。
三、舞蹈具有假設性與虛擬性
(一)傳統舞蹈美學中的“虛”與“實”
“虛”與“實”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概念范疇,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國舞蹈藝術的美學追求,也是舞蹈鑒賞的一項重要的審美標準。在舞蹈藝術中,動作造型、舞臺表演等是“實”的,而舞蹈所創造的視覺意象、表達的情感與精神世界等卻是“虛”的。這里的“虛”并非什么都沒有,而是指非現實生活的、被演員創造出來的東西。中國傳統美學提倡“大美無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味必淡”等,認為在審美過程中物質的東西被人覺察得越少,審美內涵就越純粹,就越能接近藝術的真諦。同樣,中國舞蹈也多用虛擬、象征、暗示等手法來展現情思、創造藝術形象。當下的舞蹈藝術往往被聲、光、色等塞得滿滿的,但其實這種“視覺盛宴”早已遠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真諦,只不過是一種膚淺的視覺感官刺激。正如唐代張彥遠所說的,“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
(二)舞蹈中的假設性與虛擬性
舞蹈是各種藝術形式中最為特殊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中的一切都與現實生活不同類,甚至是違背現實生活常態的。如《紅扇》是雙人舞,整個舞蹈以演員手中共執的一把扇子為視點展開,扇子在左收右展、開合轉換、前隱后藏中展現出了人物間依靠、排斥、擺脫、控制等各種糾葛的關系,反映出了人物迷茫、猶豫、追隨、放棄等的心理情感。又如《金山戰鼓》中,酣戰的梁紅玉可以躍然鼓上、翻撲而下,這在真實的戰場上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刀美蘭在《水》舞中,一邊挽發,一邊急速旋轉,放到現實生活中人們一定認為她在發瘋。用生活邏輯對舞蹈進行檢驗時會發現,舞蹈中的一切都是虛假的,都是與現實生活相矛盾的,但在欣賞舞蹈時,觀眾卻更喜歡這種虛假,因為可以從中獲取一種美的感受與藝術情趣。梁紅玉的鼓上翻撲,刀美蘭的挽發旋轉,這些展現的都是藝術的真實。舞蹈就是用其特有的藝術語言來描繪生活,因而,虛擬性、假設性就成為了舞蹈藝術重要的美學特征。由于舞蹈使用的是肢體語言,因而舞臺藝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的虛假性。如傳統戲曲中的打、唱、做等都是對現實生活高度提煉、夸張的結果,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拿腔拿調地說話,也沒有人使用夸張性的舞蹈動作。而假設性是指舞蹈用形象的、夸張的藝術語言來模擬現實生活,詩情畫意地反映現實生活,概括生活的本質。藝術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是相互區別的。生活是舞蹈藝術的創作源泉,因此只有將舞蹈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才能使舞蹈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同時,舞蹈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也有著鮮明的界限,舞蹈并非現實生活的簡單圖解與機械模擬,這種假設性與虛擬性正是連接舞蹈藝術與現實生活的重要橋梁。
四、舞蹈具有轉瞬即逝性
舞蹈是一種轉瞬即逝的藝術形式,在攝像技術出現之前,舞蹈藝術是無法復制再現的。其他藝術形式都可以以其特有的方式進行復制和再現,唯有舞蹈不具有固化的物質形態和固定的符號系統。舞蹈既不像繪畫、文學、建筑、雕塑等藝術形式那樣,可以以固化的物質形態存在于時空之中,也不像音樂、戲劇等藝術一樣,有著完善的符號記錄系統,舞蹈藝術的形象只是存在于演員與觀眾的記憶之中,并會隨著舞臺的落幕、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記憶之中。這種轉瞬即逝的舞蹈存在方式嚴重制約了舞蹈藝術的傳播、舞蹈理論的研究和觀眾的審美體驗。沒有藝術體驗就沒有藝術總結,沒有藝術總結就無法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這也是造成舞蹈藝術滯后于其他藝術理論研究水平的原因。舞蹈藝術是特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精神層面上的積淀,是創作者在思維上的一種美學追求、價值取向。美是一切藝術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也是藝術的精華之所在。舞蹈藝術創作應深入社會去體驗生活、感悟人生,不斷從現實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創作出經典的舞蹈藝術。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是舞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舞蹈藝術的鑒賞、舞蹈作品的理解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堅持對舞蹈藝術的思想內容、藝術表現手法等進行深入探討,把握舞蹈藝術的美學特征,才能創造出有不朽藝術價值的舞蹈作品。
作者:楊愛勝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