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概念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南方社會又充斥著極端種族主義思想和狂熱清教主義思想。此外,南方人還要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和家庭的重負。生活在這樣一個荒誕、異己的世界里的南方人身心受到束縛,心靈遭到異化。特別是有黑人血統的人,始終處在被歧視、被排斥的地位中。在當時種族歧視盛行的南方社會,“哪怕祖上有一滴‘黑人’的血液,就使一個人成了黑人。”[2]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喬•克里斯默斯的一生充滿矛盾與痛苦。在喬出生前,他的父親就因被認為有黑人血統而被外祖父海因斯殺害。海因斯是當時美國南方極端種族主義者的代表,他懷疑喬的父親有黑人血統,就毫不猶豫地將他槍殺,并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女兒即喬的母親在難產中慢慢死去而持槍阻止家人去請醫生救她。他將出生不久的喬丟棄在一家孤兒院門口,放棄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孤兒院擔任看門人,目的只是盯著喬,并告訴其他孩子喬有黑人血統,教唆其他小孩叫他“黑鬼”,孤立他、遠離他。于是,從記事起黑人的陰影就一直追隨著喬,籠罩著他,影響著他的思想和生活。在他人歧視的目光下,他感到驚恐、自卑、壓抑,而且這種壓抑的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嚴重。后來,當他的情人喬安娜試圖讓他承認他的黑人身份時,出于對黑人身份的恐懼與排斥,他殺了喬安娜。喬也因此被白人種族主義者追殺,最終結束了自己荒誕的生存。人生的異化存在主義者指出,“異化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主要指主體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分裂出其對立面,變成與主體相異的、外在的、對立的力量?!盵3]生活在種族觀念極強的南方,喬逐漸接受了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思想。然而,這種思想卻更加使他無法忍受自己有著白人的面孔與體膚,而體內卻可能流有黑人血液。這種身份的不確定性使得喬的內心充滿不安與矛盾,人生被徹底異化。他以冷漠敵對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他的養母出于關愛給他端來食物,他故意將所有的食物掀翻在地。養父想把他培養成一個清教徒,他以一種寧死不屈的態度進行抵制。當他跟白人生活在一起時,體內潛在的黑人血統讓他感覺不安,根本無法融入白人世界。當他試圖跟黑人生活在一起時,他體內的白人血液和白人至上的思想使他無法容忍黑人的“氣味”。他對那些稱他為白人的黑人大打出手。卻故意向白人透露他可能存在的白人血統,挑逗白人罵他是“黑鬼”。他無法弄清楚自己的身份,無法控制內心的糾結,不斷游走于“白與黑”之間,內心極度孤獨與迷茫,承受著痛苦的心理煎熬。于是,他異化的人生充斥著冷漠、與無數女性的淫亂、暴力傾向和自虐行為?!爱攤€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時,這種個人是被對象化了的失去了個性的、受他人和社會約束的個人,是一種被他人、集體或社會所吞沒的個人?!盵3]生活在白人至上的社會里,主人公喬無法漠視種族主義,無法坦然面對自己身上可能存在的黑人血統,只是沉浸于尋求身份的不安中,所以,他短暫的33年人生是被種族偏見所異化的一生。他的身份尋求之旅,他內心的不安,他的自虐行為和暴力傾向都是他被異化的表現。
自由選擇
“存在先于本質”是以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哲學所提出的第一原則,認為人最初來到世界上時是一種單純的主觀存在,沒有什么本質,只是在此后,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造就了本質等一切特性。也就是說,人的一切特性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存在中形成的,是作為自由的人按照的意愿創造的。人的存在意味著人的自由、人的行動和人的選擇。通過自由選擇,人能根據自己的意向不斷地否定自己并超越自己,從而使自己獲得本質、價值和意義。在被麥克伊琴夫婦收養后,喬•克里斯默斯本可以選擇過正常人的生活,因為只要他不說,沒有人知道他身上可能有黑人血統,但他卻沒法控制內心的不安,始終糾結于自己身份的模糊性。他錯誤地選擇將他的身份等同于自我本質,認為只有先確認自己的身份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立足于社會。18歲時,他用椅子砸倒養父離家出走,一方面是出于對養父的不滿,另一方面,他想通過尋求之旅弄清自己的身份。然而,他沒有意識到從他開始尋找自己身份的那一刻起,他便陷入一個無法爬出的絕望的深淵中。他想要弄清自己到底是黑人還是白人的努力是徒勞的。他的思想和行為始終深陷于兩種互不相溶的血統的對抗中,他的身份尋求之旅反倒加速了社會對他的異化過程。長達十五年的流浪生活是荒淫、墮落的。他走南闖北,干過許多工作,同許多不同膚色的女人鬼混過。潛在的黑人血液的不安始終折磨著他。出于內心的迷茫、無助與憤怒,他干了許多壞事,通過傷害別人或者被別人傷害來感知自己的存在。“他影子一樣漂游不定的行蹤和自虐的氣質,他外表的冷漠與意志力,他與女人親近后又有意地疏遠,甚至連他最后的兇殺暴力,其實都是他努力逃避自身的模糊,拼命追求身份的表現?!盵4]他沒有意識到從他出生那刻起,他首先是作為一個真實的人存在于社會,自我的本質應該靠自己的自由意志來選擇,而不在于他是白人還是黑人。所以,他的悲劇不在于他因為潛在的黑人血統而遭受到外界的歧視和迫害,而在于他的內心深處對黑人身份的厭惡和對白人生活的向往,在于他將選擇自我本質的自由權利過渡給了社會上存在的種族主義思想。喬在殺死了情人喬安娜后逃亡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過去的歲月始終是在一個怪圈里繞,自己一生所追求的東西毫無意義。他心中的矛盾和糾結慢慢趨于平靜,逐漸接受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對自己一生對身份的探尋作出了最后的定位。內心趨于平靜后,他不再對他人抱有敵意,也不再傷害無辜的人。存在主義哲學強調人只有在選擇中才能獲得自由,而且要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喬選擇勇敢地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準備好接受殺人應受到的懲罰。他不再逃避,而是理了發,修了面,換上新衣服,從容地走在大街上,任由那些狂熱的種族主義者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沒有開槍還擊。他以死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一生痛苦的追尋和荒誕的生存。雖然結局很悲慘,但我們可以看出,“克里斯默斯在選擇死亡中獲得了內心的寧靜與自由,他選擇了死亡就選擇了對過去的全盤否定,選擇了一種新的希望?!盵5]
與他人的關系
薩特在著名的劇本《密室》中借劇中人之口說了一句震聾發聵的話:“地獄,就是他人?!边@句話表述了薩特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他人。在薩特看來,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與他人的關系中試圖保持自己的主體地位,都想將別人當作自己的支配對象。這樣一來,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就變成“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人為了保持自己的自由,就要否定或限制他人的自由。因此,個人自由與他人自由總是處于彼此對立和沖突之中。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戒備、傾軋、欺瞞與指責的關系,這使得人類的現實生活境遇甚至比真正的地獄更悲慘。縱觀《八月之光》中的喬•克里斯默斯一生的人際關系,他與周圍他人的關系基本總是處于冷漠、不信任和敵對的狀態。喬和殘忍的種族主義者外祖父海因斯之間是監視與被監視的關系。在孤兒院,由于海因斯的教唆,從小喬就被其他小孩叫做“黑鬼”,受到孤立與歧視。他因無意間發現了孤兒園營養師的茍且之事,受到營養師的排擠,并在其暗中使力的作用下被送出孤兒院。他與養父麥克伊琴之間的關系建立在打罵與反抗之上。養父想將他培養成一名虔誠的清教徒,卻以不近人情的鞭打方式教育他,強迫他背誦《教義問答手冊》。喬任由養父用鞭子抽他,臉上沒有絲毫的顫動,還將手冊放在馬廄的地上,以示不滿及對上帝的藐視。他對養父的不滿與憤恨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與日俱增,直到最終用椅子砸倒養父,離家出走。他對養母的態度更是絕情,雖然養母對他視為己出,為他端上飯菜,為他打來洗腳水,替他擋鞭子,在他做了錯事后替他撒謊隱瞞,將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的私房錢送給他,他非但不領情,反而對此感到憎恨和厭惡。他悲慘的身世使得他的內心扭曲變態,無法感受他人的善意。女招待博比是喬•克里斯默斯的初戀情人,喬對她的情感充滿懵懂少年對愛情的憧憬與渴望,而她只是個暗娼,當喬打傷養父,拿著養母的私房錢來找她一起私奔時,她不僅將他羞辱、痛罵了一通,還叫人將他打倒在地,棄他而去。由此,喬對人間溫情的向往消失殆盡。喬安娜是喬人生中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物,是喬在流浪過程中偶遇的情人。喬安娜是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因為其與黑人的特殊關系以及對黑人的同情與幫助使得她被當地的白人完全孤立開來。喬到來之時,她雖然40多歲,仍孑然一身。當喬強暴她時,她先是極力抵抗,然后屈服了。體驗到男女之情的快樂后,她那長期被清教主義和孤獨生活所壓抑的欲望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喬和她的關系是肉體上的相互需求。她為喬提供住所和飲食,要求他承認自己的黑人身份,去黑人學校學習,做自己的助手。這一切都被喬看成是對自己的控制與占有,違背了他的意愿,所以喬在盛怒之下殺死了她,并因此被白人種族主義者追殺。悲慘的身世與痛苦的經歷使得喬的性格異常孤僻冷漠,缺少對他人最起碼的信任,很難與他人建立起友好、親密的關系,一生都生活在孤獨、冷漠和無情中。
結語
在《八月之光》中,福克納正是通過主人公喬•克里斯默斯對生活的悲劇性體驗形象地闡述了存在主義有關荒謬、異化、自由選擇以及與他人的關系等重要哲學概念。通過主人公荒謬、異化的生存現狀,作者在刻意表現南方現代社會中人們荒誕的生存狀態及混亂的思維狀態,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和心理感受,并對整個人類的存在價值和存在意義進行思考。作者通過喬的悲慘人生提醒現實生活中的人們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生活,要以正確的態度選擇生活的方式,要積極融入社會,肩負起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價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存在。
作者:郭愛云單位:西安財經學院公共外語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