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藝術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8世紀德國美學家席勒在其《美育書簡》著作中首次提出“美育”這一概念,而美育的核心則是藝術教育。在現代社會中,“藝術教育”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從狹義上講,“藝術教育”被理解為對于培養藝術家或專業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從廣義上講,“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為了培養專業藝術工作者。本文所研究的藝術專業是指狹義的“藝術教育”,而體育院校的藝術專業教育則是指體育院校為培養藝術家或專業藝術人才所進行的各種理論和實踐教育。
隨著體育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體育科學體系的不斷完善,體育與藝術的交融呈現出良好發展的勢頭。近幾年來,天津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十余所體育院校相繼開設和增設了藝術類表演、舞蹈學和舞蹈編導專業,使體育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結合不僅成為理論上的可能,而且成為持續發展的現實。然而,如何建設好新辦專業,構建好體育與藝術相結合人才的培養模式,是一個亟待研究與探索的課題。
本文以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沈陽大學體育學院六所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體育院校為研究對象,利用各種學術期刊、體育藝術報刊、專著,廣泛查閱國內外體育舞蹈人才培養文獻資料,對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武漢、天津、首都、南京等體育學院的藝術專業學科帶頭人和部分教師進行專訪,詳細了解各院校藝術專業辦學現狀。
一、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成立的歷史回顧
1.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的成立時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與藝術這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在各自的發展空間中不斷地靠近、接近,直至相互融合,體育與藝術相交融的良好發展勢態,構建了我國體育高等院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廣闊平臺,同時也為全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
我國體育院校創辦藝術類專業始于2000-2004年間,首先在天津、廣東、成都三所體育院校相繼設立了舞蹈學專業,隨后,成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西安體育學院相繼增設了表演專業;2005年,上海體育學院也開設舞蹈編導專業并面向全國開始招生;2006年,南京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沈陽大學體育學院也有了增設藝術類專業的意向。
2.藝術類專業名稱及培養方向現狀
盡管全國體育院校所設置的藝術專業和培養方向不盡相同,但從總體情況分析,我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設置主要以表演和舞蹈兩個專業為主,而舞蹈專業又分為的舞蹈編導、舞蹈表演和舞蹈學三個專業。
“體育與藝術的廣泛融合,并不是藝術向著現實生活領域單項游移、運動,而是體育也越界向著純藝術領域逐漸逼近、匯合、交融的結果。”[1]從我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設置的發展過程來看,恰恰也是體育越界向著純藝術的舞蹈領域逐漸交融的過程。
如果將我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設置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那么第一階段可以說是體育院校藝術專業設置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以體育運動項目中具有較強表演性、藝術性的大眾藝術體操、大眾健美操、體育舞蹈為主。第二階段是以舞蹈藝術作為契合點,將舞蹈藝術和體育運動項目并列設置,這一時期除了表演專業外,舞蹈表演專業、舞蹈學專業也開始在全國體育院校中出現。第三個階段為交融階段,是以舞蹈藝術作為融合點出現了以上海體育學院舞蹈編導專業(體育舞蹈方向)為代表的體育院校創新型藝術專業。總之,三個漸進發展階段的形成,說明了我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設置已由原先的從體育本體出發逐漸發展到創建體育與舞蹈藝術相融合的新專業,發展趨勢已逐漸趨于成熟和理性。
2005年,上海體育學院開設的舞蹈編導專業(體育舞蹈方向),在我國體育院校乃至全國高等院校藝術專業設置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標志著我國體育院校有了培養體育舞蹈高級編導專業人才的開始,而且也標志著在經歷半個世紀之久的舞蹈編導專業的建設歷史中,除中國民間舞、中國古典舞、中國芭蕾舞和中國現代舞編導之外,上海體育學院所設置的體育舞蹈編導專業也開始在編導專業的歷史中寫下舉足輕重的一筆!
總之,在體育與藝術的雙向融合上,我國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的設置首先是以舞蹈藝術作為契合點,使舞蹈和體育運動項目的融合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并成為引領體育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新趨向。
二、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狀況
筆者對全國部分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進行了調查分析,內容主要涉及到現已開設的和準備開設的課程名稱、教學內容、學時學分數及藝術、體育教育教學量占總體教學量的百分比等幾個方面。
1.公共基礎課設置情況
全國體育院校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原理、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等課程,但各院校所占的總學時數不盡相同,列表如下:
全國體育院校公共基礎課設置情況
2.體育理論與技能課設置情況
我國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所開設課程類型除公共基礎課程之外,大致可分為體育理論與技能、藝術理論與技能兩大類別課程。其體育理論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體育技能課程則包括:體操、健美操等課程,教學時數也是根據各學校所設專業及方向的不同,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全國體育院校體育理論與技能課設置情況
從上表的統計結果分析得知,上海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在課程設置中,對于體育理論及技能的課程設置較少,分別占總學時的7%和8%,對于一個在體育院校根植的藝術專業,如何更好地利用體育資源來設置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課程,是課程設置者和決策者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藝術類理論與技能課設置情況
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應當具有一定的藝術特質,而其藝術特性所顯現的就是藝術理論與技能課程所占比例的多少,以上海體育學院為例,體育理論及技能課程設置占總學時量最少,而占有的藝術理論及技能課程卻最多。
全國體育院校藝術理論與技能課設置情況
綜上所述,盡管現行的全國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已經逐漸涉及到一些創新課程,但總體而言還存在著對體育院校原有的課程與藝術院校課程的照搬的情況;課程設置之間主次界限不清晰;體育學科和藝術學科及之間缺乏聯系與呼應,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系統性等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
體育院校在藝術專業課程設置中要充分突出以體育為根本、藝術為特色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要建構以術科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教學新體系,即在開設必要的體育、藝術概述和多種藝術欣賞課的同時,加強體育藝術體驗和實踐內容,通過多種藝術實踐活動培養提高學生的美育素養和藝術創新能力。所以,在優化教育課程設置時,要把重點放在理論和能力訓練的結合點上,強調理論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上形成應用型而非學術型的橫向復合結構。
此外,在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的教材建設上,也基本上是搬用體育和藝術院校教材,缺乏高質量、切合體育院校實際情況的高水準體育藝術教育教材,這也是體育院校藝術專業在今后教材建設中所要面臨的嚴峻問題。
我國體育院校的藝術類專業還處于創業的起步階段,在規劃中探索前行,在借鑒中發展是目前全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辦學的現狀。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一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體育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要借鑒藝術院校同類專業的辦學經驗。究竟是走體育化的藝術道路,還是走藝術化的體育道路?或者說如何分步走?的確也同樣是目前體育院校藝術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所面臨的最大困惑!
三、專業師資狀況
1.師資隊伍結構分析
體育院校的藝術專業的師資隊伍是一個新建團隊,目前教師人數較少,每個學校約9—10人承擔主要的授課任務,其中以女教師為主,教師年齡也以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為主,年齡結構合理。在學歷職稱上,體育院校藝術專業教師普遍存在低學歷、低職稱的現象。
師資隊伍的結構組成,從全國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師資結構分析,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的教師隊伍主要由三部分教師構成:(1)體育院校各體育專業比如:藝術體操、健美操等項目轉項教師;(2)藝術院校、體育院校或師范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3)社會或其他院校外聘藝術及體育類專家和客座教授。
上述不同的教師各有優劣勢所在,因此,體育院校藝術教師應力求互補優勢,完善自身所欠缺的知識能力,尤其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含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師資任教情況
全國體育院校藝術專業教師任教科目一覽表
此外,大多數體育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還面臨著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再培訓,另一方面要有專職的復合型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里來。
四、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1.畢業生就業現狀
1999年開始進行招生的體育院校藝術專業,在2003年有了首屆畢業生。據了解,武漢體育學院藝術專業的就業率據不完全統計達80%以上,而天津體育學院的藝術類專業就業率也達到了70%以上。上海體育學院藝術專業目前還沒有畢業生,但其就業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2.就業前景分析
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可以說是體育院校中的貴族專業,由于經濟上的高投入,必然相應地增大投資者的期望值。因此,如何深入研究當前社會就業環境,開辟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畢業生順利融入社會的多種渠道,引導他們增強就業風險意識,端正自身的就業觀,(轉第137頁)(接第135頁)幫助他們將來在社會上找準自己的位置,為國家分擔就業壓力,這是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研究課題。
據近幾年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就業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由國家財政統管的單位,包括各級政府機關文化藝術、教育行政部門及其下屬機構。如各類藝術研究院(所)、群眾藝術館、文化館以及各級國有文藝專業團體,各級教育科學研究所、藝術教研室以及大、中、小學校等等,是體育院校藝術專業畢業生首選的就業單位。體育院校的藝術專業的畢業生將以藝術教師(舞蹈、音樂)和體育教師雙重身份替代以往的單純的音樂教師和體育教師。
(2)各種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下的企業。企業需求可以說是量大而且分布廣,完全以市場經濟為杠桿,具有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強大生命力。這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宣傳和推廣、企業員工的體能素質的增強、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等各方面都需要具有創新理念的復合型應用體育藝術人才。各類私立學校也是這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各類民辦大學、私立中學小學、民辦藝術中專學校、幼兒師范學校等。
(3)社區、俱樂部等自主創業前景廣闊。藝術畢業生胸懷生存致富的迫切愿望,愿意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以靈活多變的創業手段創出一條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生活道路。目前社會上各種類型的俱樂部、工作室及高檔會所也如雨后春筍發展起來,已經有許多體育藝術專業的畢業生搶先占據這塊就業市場,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同時,就業目光不僅僅停留在就業率上,同時注重就業的質量和學生在社會的后續發展,變職業教育為生涯設計等。
結語
體育院校所增設的藝術類專業是體育與藝術相融合的交叉學科,是體育與藝術相融合的產物。由于辦學時間短,經驗缺乏,辦學理念、專業建構、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體育院校所培養的體育藝術人才應該與藝術院校的人才有不同之處,要具有體育特色;要將市場需求和課程設置有機融合在一起,特別要加強與社會聯系的機制。
參考文獻:
[1]由健.論體育與藝術雙向融合的文化內涵.藝術教育.2005(5):158
[2]孫會山.現代社會體育與藝術的關系.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4(2):93-96
[3]翟延立.李芳,體育院校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71-73
[4]榮麗.國際標準舞專業教師知識能力結構初探.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3(4):60-64
[5]張向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分析.中國人力資源網.2005.10.26
[6]胡紹祥.“藝術人才”失業該怪誰.職業.2005(12):44-45
[7]陳家友.服務社區——藝術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創新思維.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4):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