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影視音樂下影視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影視藝術中音樂存在的內涵
影視中的音樂即影視音樂,它是指作曲家和編導根據影片的感情基調和人物心理表達的需要,進行直接創作或間接創作的一種音樂形式,這一概念有四層內在含義:一是概念中的音樂不是一種純音樂,它是依附于影視作品而存在的一種音樂形式;二是概念明確指出了影視音樂是為輔助影視作品,實現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而創作的,也就是說影視音樂在整部影視作品中承擔配角的角色,音樂必須依附于影視畫面,并且與影視畫面有機結合,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影視作品中如果只有音樂而沒有畫面,那就是純音樂了,這種音樂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價值,因而也就不能稱之為“影視音樂”;三是概念闡述了影視音樂存在的效用是渲染影視作品的感情基調,烘托人物心理;四是概念承認了影視音樂是影視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影視藝術中音樂存在的構成要素
自有聲電影被發明以來,音樂就成了影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藝術的海洋里,雖然音樂和影視隸屬于兩個不同的藝術體系,但是二者在有機結合之后,音樂藝術和影視藝術的界限就不那么明顯了,如果拋開音樂對影視藝術的作用來說,我們不僅可以把影視音樂稱之為影視藝術的一部分,還可以把影視音樂看做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體裁。因此來說,音樂和影視的有機結合是藝術殿堂里的一次創新之舉,它使得藝術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一般而言,影視是根據劇本拍攝制作而成,但凡劇本都必定有其中心思想,整篇故事也正是圍繞這一中心思想展開的,這就牽扯到劇本構成,通俗來講,它一般是由故事開頭、故事內容、故事結尾構成,這也是影視作品的基本構成,由于影視音樂是對影視作品的一種輔助,因而影視音樂的構成也是如此,即我們通俗意義上的片頭曲、片中曲、片尾曲,如果專業概括影視音樂構成的話即是配樂和歌曲,而配樂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歌曲則主要分為主題歌和插曲兩種形式。下面筆者就以上幾點構成因素概念及作用分析如下。
1配樂配樂是指影視音樂當中的非歌曲的音樂部分,其主要形態是樂器伴奏或者無歌詞的單純人聲哼唱,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是,在某些時候,影視作品中會出現一些作為場景音樂或者背景音樂的歌曲,雖然這些歌曲有歌詞,但創作人員并不希望觀眾聽清楚這些歌詞,也不希望觀眾為此分心故而故作處理,實際上這種歌曲就是按照配樂來處理的。主題音樂是影視作品中經常用到的一種表現形式,一般而言,一部影視作品中只有一首主題音樂,它是采用符合影視作品感情色彩的一種旋律對影視作品的內容進行高度概括,該旋律可以根據影片的需要反復出現,以此達到渲染影視主題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目的。例如,有人這樣評價李安執導的影片《臥虎藏龍》,影片最引人的是武打設計,最精彩的是人物對白,最感人的是音樂,影片一開始就是主題音樂《臥虎藏龍》,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憂傷而深沉的旋律自此就貫穿了整部影片。場景音樂是影視作品中最常用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像主題音樂那樣單一,它是根據影片不同的場景需求進行設計制作的一種音樂,目的在于加強場景效果,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恐怖電影中強化恐怖效果的恐怖場景音樂,悲劇電影中加強悲劇效果的悲傷場景音樂等。特別指出的是場景音樂的使用跟電影主題不一定有直接的關系,但二者相輔相成、和諧統一都是為強化影視藝術效果而存在的。背景音樂通常是為了配合影視特定畫面、地域、環境的一種音樂,它所包含的范圍要比主題音樂和場景音樂大得多,部分學者甚至把背景音樂定義為影視中與畫面共存的音樂,這樣看來,主題音樂和背景音樂當屬其內。在《天下無賊》中,下火車時,劉若英說“:我想為孩子積點德,可以嗎?”與此同時響起了楊坤《那一天》的優美旋律,還有最后劉若英跪下時的那段音樂,就是劉若英的《知道不知道》。
2歌曲影視音樂中的歌曲分為主題歌和插曲兩種形式,主題歌往往是能對影視作品的內容做出高度概括的歌曲,就整部影片來說,主題歌大都與影片相得益彰,它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藝術感染力很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力。一般來說,主題曲可以由作曲家針對影視體裁和思想臨時作詞譜曲為主題曲,也可以選擇已經傳唱或正在傳唱的和影視題材、思想相近的歌曲為主題曲,主題曲選擇是否恰當直接關系著影片的影響力。例如,2001年上映的《康熙王朝》是一部不可多得好片,該劇是一部歷史劇,主要講述康熙為政的故事,影片中有政治,有陰謀,有戰爭,有愛情,給人的感覺大氣雄渾,氣勢磅礴。而該部影片的主題曲是由韓磊演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韓磊粗獷豪邁的演唱不僅增添了影片的藝術效果,還大大增添了個人的知名度,相信這首主題曲的沖擊力不亞于影片。再如,去年熱播的由肖央執導的青春系列電影之一的《老男孩》,電影講述一對中學時的好朋友在他們中年時,組合樂隊參加“歡樂男生”選秀節目,因為一首歌讓他們回到過去,影片沒有明星,沒有名導,短短的42分41秒卻讓人感觸萬分,一首《老男孩》讓人們回憶起那曾經的青春和夢想,很多人為此潸然淚下,泣不成聲,電影《老男孩》火了“,筷子兄弟”點中了觀眾的淚穴。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成功的主題曲對影視作品的影響及意義是多么的深刻和偉大。插曲是影視劇情進行中出現的歌曲,從影視整體藝術的角度來看,但凡插曲出現的地方都是一些重要的場景,對推動情節發展及人物情感表達甚至環境刻畫都有所助益。一般而言插曲的使用是不受限制的,影視插曲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電影《老男孩》雖說只有42分41秒的時長,但卻用了好幾種插曲,如韓寶儀的《粉紅色的回憶》,郭富城的《對你愛不完》,還有邁克爾•杰克遜的《billiejean》和《地球之歌》。還有大家熟悉的老版《西游記》里面的幾段插曲,《女兒情》《相見時難別亦難》《天竺少女》等,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筆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三影視藝術中音樂的表現形式
電影的出現是一個時代的進步,從無聲發展到有聲更是一次劃時代的飛躍,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影視技術的發展進步,影視的發展越發顯得成熟和完善。電影作為一門現代藝術,它幾乎集合了所有的藝術種類,例如,繪畫、音樂、攝影、編劇、配音等,因而電影也可以稱之為一種音畫藝術,在這眾多藝術門類中最受人關注的是音樂,人們把影視和音樂的關系形容為骨肉相連,縱觀當下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哪一篇影視作品能夠脫離音樂藝術而獨立存在。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音樂的重要性。既然音樂對影視來說這么重要,那么音樂是怎樣影響影視的呢?這要從音樂的表現形式說起,音樂的表現形式體現在影視作品中就是音樂和影視畫面的關系。
1音樂與畫面的關系音樂與畫面的配置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兩點,即畫內音樂表現形式與畫外音樂表現形式。畫內音樂是指音樂的音源在屏幕的畫面中出現,觀眾能夠在屏幕上看到正在進行的音樂的發出者。如畫面中人物在唱歌、演奏樂器等,這時發出的“聲音”是不可缺少的。相反如果音樂的音源出現在屏幕的畫面以外則是畫外音樂,觀眾無法在屏幕上找到正在進行的音樂的發出者。畫外音樂的存在是作曲家和執導人員為了突出畫面效果、強化影片藝術感染力而專門創作的音樂。畫內音樂和畫外音樂雖是兩個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二者之間的界限劃分卻不如二者的“定義”那么清楚,因為影視藝術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為了達到特定效果會把兩者融為一體,觀眾很難覺察所聽音樂到底是畫內音樂還是畫外音樂。
2音樂與畫面的意義拓展在影視拍攝制作過程中鏡頭組接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有時候為了把兩個單獨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不得不借用音樂來銜接這兩個單獨的鏡頭,這種用音樂配合影視畫面的電影手法就是音樂蒙太奇。音樂蒙太奇是提升影視藝術價值的一個美學平臺,根據影視藝術表現需要和鏡頭處理需要等,音樂蒙太奇可分為順時空音樂蒙太奇、超時空蒙太奇和交叉時空蒙太奇,像電影《尋槍》字幕里出來之后的那段音樂就是典型的順時空蒙太奇手法,而在電視劇《秋白之死》中,瞿秋白去刑場的那段《國際歌》音樂,則是運用了超時空蒙太奇手法。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角越獄后對天大笑,背景音樂由先前的壓抑到最終的爆發,這與男主角心情的變化是同步的,這其實就是一種超時空蒙太奇手法。交叉蒙太奇也是影視制作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所謂交叉蒙太奇就是在同一時間將鏡頭取在不同地點的人或事進行分頭交叉敘述。
四結語
近年來,我們電影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走入大眾視線。然而,隨著大眾審美意識的提高,大眾對高品質影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就給身處創作一線的制片人員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要求。影視音樂作為影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在深化影視主題以及提升影視藝術價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深入研究音樂對影視藝術的影響,將有助于提高影視藝術的整體發展。
作者:陸永祥單位: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