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多重“轉變”
在實踐新課改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集中在課程標準、課堂設計、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備課內容四個方面。首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它在這里強調了人文性和探究性。比較之前的語文課標,這不能不說是一大亮點。其次,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上的“五花八門”“浮躁表淺”的熱潮在冷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像是一場持久戰,語文教學也需要發展的眼光,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當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更多地體現語文素養,在過程中力求德育和能力并重。從某種程度上說,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正在有“序”有“度”的發展中創新。再次,語文教師從小組合作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深化“學生主體地位”意識。從一開始的備課到導學案的設計,再從“課堂導入”環節到“小組合作探究”,甚至最后的課堂評價和教學反饋,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教的弱化,學的強化。再有,積極參與課下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究,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最后,語文小組合作教學中需要準備的資料、考慮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大的轉變。對于備課的內容,教師要膽大心細,既要把握住知識的聯系性,又要關注到它的系統性;導學案的設計,也不是把知識難易程度的標準作為唯一的參考,而是本著綜合考察學生素質的精神,以提高語文素養為目的的探究式過程,其間同樣要注意到學習方法的體現和運用。
二、創新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有一樣的學習任務,組內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一種互助性的學習方式。立足于高效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既滿足學生人性化的發展需求,又可實現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在此,我將自己在課堂教學上的小組合作學習發展和創新成果作具體介紹。在教學實踐中,我把語文小組分為常規組(針對課堂教學常規訓練,遵循座位就近原則)和特長組(在課下語文活動中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培養方式是:一方面,常規小組在課堂教學中有固定的環節,由一名組長和三到四名組員構成,通過預習文本———問題討論與生成———結論表述,最終實現教學目標。另一方面,特長小組主要的活動時間安排在課下,和教師商討并明確了階段性目標,就可以獨立計劃和活動,同時每個小組擁有每周二十分鐘的課上展示。目前,發展起來的特長小組有“活字典”“書法門”“搜文”“藏金閣”(閱讀)、星星詩社等。首先,組長的任命實行輪崗制,避免了“一人說”現象;其次,每次的小組活動都要填寫跟蹤評價卡,記錄成員承擔的語文素養分值,方便教師匯總分析,進行針對性指導,這一舉措有效地提高了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不作為”和“少作為”的比例;再次,進一步細化素養分值,分為基礎素養(識記、朗讀、背誦、搜集并積累資料,每項滿分為兩個分值)和提升素養(書法、表達能力、閱讀和寫作,每項滿分為三個分值),規定組內80%成員在課前預習階段的達到基礎素養,通過大組長的審查,方可在課上同步跟進小組討論等環節,否則課上只能扮演“觀察團”的角色,并且每個成員扣掉兩個分值。同時規定最先通過全員100%審查的小組,每人獎勵一個分值。這一個小變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讓學生興趣團體得到良性發展?在我看來,首先為重的是目標的確定,有短期目標,也要考慮長期發展;接下來是制定詳盡明確的活動條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最后,我給特長小組開辟了市場空間。舉例來說,“書法門”承攬了板報的文字書寫工作,代表班級參賽學校的鋼筆書法大賽并獲獎,一時間練字熱潮涌現;允許同學們從“搜文”手冊上獲取二手資料和信息,但是要記錄在冊,并且頒布最高限次:一人五次;還有,熱衷閱讀的“藏金閣”的活動“名著時間”,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最終問鼎團體冠軍。
三、“雙核”評價雙核
是現代信息技術領域的一個概念。雙核,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處理器上有兩個核心,能夠提高計算的能力。雙核評價,是在一個教學評價體系中并存兩個標準,每一個環節都要參照著兩個標準,兩者之間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評價,既要考慮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語文素養,也要強化語文學習方法的滲透。語文素養是教學評價的核心。這一結論的提出,主要基于兩個因素:第一,表現語文的基礎性。課標中有這樣一段話:“語文課程應該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深化改革,與時俱進,著力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養,為培養未來公民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提高國民素質發揮奠基作用。”語文在所有學科中的基礎性地位正是緣于語文素養的重要價值。第二,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多樣化。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其內涵決定了教學評價的多層次,正適用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多樣化。學習方法也是教學評價的一個參照。一方面“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老的意思是說,教育讓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法。舉例來說,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學案的時候,教師應當在第一課時之前加入預習環節,來充分體現基礎素養。預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被學生去掌握,大有裨益。另一方面,關注學法,也能避免教師走進課堂教學評價的誤區。很多一線教師仍然以學生發言為依據去評價學生,而并不認真仔細對待“傾聽”。傾聽,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問題的開始。教師在課堂上,特別是小組活動的時候,應當鼓勵學生傾聽。“那些聲音最大的教師并不是最優秀的,經常大聲說‘我會’的學生通常也不是最善于學習的學生,相反,善于學習的學生都喜歡安靜地思考,認真地傾聽。”雙核評價要求在教學中兼顧素養與學法,大大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效率,也會使教師獲得的反饋更及時、更全面。這種評價方案還將在教學實踐中改善。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預期效果,我堅信,只要我們講究策略的運用,不斷反思、總結,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朱輔娟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鎮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