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語文教學涵養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價值觀與教育觀多元化的社會,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各種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應運而生,為全球教育領域開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注重學生內在涵養、道德素質、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培養的涵養教育,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因此,本文重點介紹了涵養教育,并提出了幾點將涵養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策。
前言:
理論而言,語文教學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前提與基礎,高效的語文教學可以為其他科目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語文教學也是一個培養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尤其是提升小學語文水平、為高中語文奠定基礎的初中語文教學。所以,將涵養教育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不僅可以對學生的涵養性進行良好培養,而且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1涵養教育概述
涵養是對一個人寬闊胸懷、明事理、懂道理等優秀人格品質以及內在修養和外在品質的一種直觀體現。從教育層面分析,涵養教育應包括培養能力的教育、有關道德學問方面的修養教育、調控情緒教育和積蓄與保持修養的品質教育[1]。一個受過良好涵養教育的人,在言談舉止方面明顯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穩重和成熟,做事往往深思熟慮,有條不紊,給人一種自信、胸有成足之感。涵養教育通過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從一言一行進行,不斷提高個人修養與素質,不斷提升個人人格品質,從而培養出一個獨具魅力、極富涵養、具備靜、淡、忍、讓、平、緩性格特征的學生。
2涵養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策
根據上面對涵養教育內容的概括分析,要想將涵養教育全面恰當的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就需要從國學教育、文化教育、課堂教育、實踐教育幾方面入手,在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過程中,將涵養教育進行全面滲透與貫徹,具體實現對策如下:
2.1積極開展國學、文化教育活動:
近年來,不僅國家,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意識到學習國學的重要性,因而將國學融入到語文教學已成為我國現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初中學校應在校園內宣傳板、樓梯處、教室墻壁、石柱等位置懸掛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作品和經典名詞詩句等壁畫,如“百善孝為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從而散發出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營造出一種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進而給學生涵養性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2]。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我國廣為流傳的、經典的唐詩宋詞,也可以從經典名著中選擇經典篇目來精心設計國學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國學教育、文化教育,如編排國學知識競賽、詩詞朗誦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國學給自身帶來的快樂,學習國學對提高自身涵養性的重要作用。
2.2改善并加強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教育事業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改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涵養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非常重要。首先,教師應在晨讀時間引導學生們集體朗誦經典詩詞歌賦,如《水調歌頭》、《使至塞上》、《觀滄海》、《西江月》、《天凈沙•秋思》、《浣溪沙》、《如夢令》等,或讓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課文自由朗誦,并讓學生們相互討論與檢驗自己的背誦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記憶這些經典詩詞[3]。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養成正確的坐姿,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交流習慣、閱讀習慣和傾聽習慣,規范學生行為,教育學生學會尊敬他人,尊敬師長,學會以禮待人,以構建出一個和諧的課堂。此外,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書法、美術、音樂等教學內容,書法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書法能力,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用筆的剛柔美、線條的粗細美、墨色的濃淡美、字體的形式美以及章法的疏密美等等,通過長期的書法訓練學生對楷書、草書、隸書、大篆等我國古代不同時期不同書體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掌握,并會對我國古代文化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書法教學可以陶冶、感化學生的情感與意志,使學生的情感變得更為豐富,意志變得更加堅強,急躁變得沉穩,粗心變得細膩,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內在涵養。音樂可以洗滌一個人的靈魂,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激發一個人的情感,所以在涵養教育的運用下,將音樂教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相互結合,必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4]。因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乏有古典詩歌,且我國流傳下來的古典名曲也頗為豐富,這就給音樂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融入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材料支持。國畫作為我國三大國粹之一,不僅創作內容豐富多樣,而且極具表現力與感染力,如風景畫、山水畫、人物畫等等。選取一些經典的、與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相關的國畫作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供學生欣賞與評述,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涵養性。
2.3加強社會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教學既是對學生涵養性的一個真實檢驗,也是對學生涵養性的一個提高,我國大力弘揚的中華傳統美德,如勤儉節約、誠實守信、孝敬父母等,以及人文精神———仁、義、禮、智、信與現代社會道德規范十分相符,這就給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適合的空間[5]。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加強社會實踐教學,磨練學生意志,如多參加獻愛心活動、照顧孤寡老人、下鄉支教等。總結:通過上文分析可知,涵養教育貫穿于素質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實踐教育等方方面面,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不僅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涵養性,更能夠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廣泛有效的傳承與發揚,對我國語文教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昕.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129.
[2]杜成治.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J].才智,2015,18:142.
[3]董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J].赤子(上中旬),2015,22:210.
[4]林中飛.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5,10:157.
[5]張文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J].知識窗(教師版),2014,08:38.
作者:李安平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谷里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