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性別差異與語文教學分層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我國的教育行業呈上升趨勢發展,在此過程中,做到教育的民主平等是每個學校和老師共同的目標。要做到教育的平等,那么性別的平等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然后由于在中國教育中,老師和學校更加注重學習成績,忽視了性別平等的重要性。所以,針對在教育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策略去解決性別差異給教育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顯得格外重要。筆者通過相關文獻與自己的教師經驗總結出性別差異帶給語文教學的影響,通過語文教學的特點,分析出男女學生在面對語文教學所展現的不一樣特點。并作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給語文教育工作相關者一些實質性建議。
關鍵詞:語文教學;性別差異;教學策略
現代教育的理念重心是“以人為本”。學生的學習情況重于老師的教學情況,塑造與構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每個學校的最終目的。而在現實教育中,作為教育者來說往往對于學生的成績差異、學習能力差異、接受能力差異更加關注,卻忽視了更加重要的性別差異。因男女學生在思考角度、情感方向、邏輯思維上的不同,導致男女學生面對語文學習時的情緒與狀態都是完全不同的。針對這類問題,筆者從性別差異的角度出發,針對男女學生在面對語文學習時的不同狀態進行分析和探究。
一.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
(一)性別差異與語文分層教學中的性別差異的概念
性別差異在教育社會學看來是指男女兩性間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異,包括智力差異,非智力差異。閱讀教學中的性別差異。閱讀中的性別差異是指不同性別學生受性別特定因素影響在閱讀興趣,閱讀目的,閱讀策略,閱讀評價等閱讀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寫作教學中的性別差異。寫作中的性別差異是指不同性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表現出的寫作興趣,取材范圍,寫作語言,寫作策略,寫作態度的不同。
(二)性別平等教育的理論基礎
社會性別理論。社會性別理論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性別理論是西方女權與婦女運動的產物和成果。。教育學基礎。全納教育這一概念最初來自于特殊教育,其后所容納的含義越來越廣泛,逐漸被應用到一般普通教育當中。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了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
二.造成男女學生對語文學習差異的因素分析
(一)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在學校的教育也將影響學生今后進入社會中性別角色。在現代化教育中,男女生均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教育民主化中最為重要的也是性別平等。但是,陳舊的教學觀念與性別歧視現象依然會在學校教學中存在,對男女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性別差異觀念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由于長時間在學校度過,老師對于學生行為與觀念的影響尤為重要。大量的文獻表明,老師對學生始終存在男女性別的差異對待。這種環境下,對男女學生心理的性別偏見將會大大加深。
(二)家庭及社會環境因素
除了在校園度過的讀書時光外,大部分時間就是以家庭為主。部分社會環境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男女學生對于性別差異的看法。家庭與社會環境帶來的性別刻板印象嚴重影響了男女學生對于性別觀念的看法。刻板觀念最早是一名國外的新聞記者所提出。他認為刻板觀念是文化限定的畫面,人體通過對于這個畫面的分析和認知過程就叫刻板觀念。刻板化簡單來說就是對于現實扭曲的過程。如果兩個人因為某些共通點而別分為一個群體時,性別刻板觀念油然而生。刻板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主要看個人怎么使用。
(三)學生自身因素
外界因素與學生自身因素都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當然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目標也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影響。綜上所述,家庭、社會、學校都會對學生性別認知產生重要影響,學生自身思維也會因此而逐步改變。由于學生的心智還在發育階段,對于學習中的缺乏自信、沒有興趣、無法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都會導致學生心理的差異,使得語文成績一直無法提高。個人性格不同,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這些問題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目的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由于性別差異對語文教育進行改進的策略
(一)培養教師對學生性別差異的教育意識
語文教學的特點就是人文兼備,這表明語文學科對于學生有著長久影響。首先,語文教育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的提升與精神的升華都有一定作用。所以語文教育應一改之前的應試教育,著眼未來,把重心放到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這也是語文老師該逐漸重視的問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個學生在性別認識上都是各不相同的,老師不可一視同仁,不然針對不同的學生難免會產生心理上的偏差,導致學習上的各類問題相繼出現。顯然走的不是語文教育最初的道路。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針對男女生心理上的不同進行計劃教學,針對女生在自信心與競爭意識上的不足,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女生積極大膽回答問題,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判斷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自信心。創設競爭性場景,鼓勵女生參與,培養女生的競爭意識;針對于男生在語言類學習上的不足之處,利用教室中的先進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用視頻或是PPT展示的方式講解課文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達到吸引男生的注意,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吸引其對語文學科的積極性,彌補男生在語言類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培養老師的性別差異教育意識顯得十分重要。
(二)改善教學環境
如果學生能夠了解課堂上的性別角色,那么對于他們在課堂上對性別的偏見也會有所改觀。比如,如果語文老師可以鼓勵和表揚課堂上不活躍、思想無法集中的男學生,并告訴他學習好語文之后的作用,就能夠激發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鼓勵、關注和稱贊,教師可以使女學生更加獨立,男孩變得更加踏實,這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應該改進課堂教學狀況,對男生和女生進行不同的性別教育和評估,若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加強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將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激勵每一個學生提高學習語文的水平。
(三)完善教育評價制度
教育評估是學生發展的指導性指標,也是教育和教學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教育評價制度都強調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和學業成績,忽視了男生和女生之間的性別差異,而且這種評價極不科學。第一,男女生之間的性別差異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男孩的語言表現不如女孩好,第二,為了趕上女孩的成績,男孩將模仿女孩的行為,而造成自己本身性別角色的缺失。所以,因“性”而評才是對于男女學生最為公平的科學評價方式。
(四)因“性”施教
“因材施教”從孔子時期就得出此結論,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是因為孔子發現若在教學中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別差異出發,那么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偏差,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最適合的學習方式。而“因性施教”則是在孔子的“因材施教”基礎上進行改進的結果。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女生在生理一般比男生成熟一到兩年,自小學階段起,女生在記憶力與學習能力上就優于同齡的男生,在加上本身小學課本中抽象思維的知識并不占多數,所以女生成績普遍優于男生。但在之后隨著年紀的增長,年級的逐漸上升,抽象思維的知識點逐漸占據多數,硬性記憶上的內容逐漸減少,特別是在邏輯為主的理科方面,男生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相對于邏輯思維為主的理科來說,抽象思維與機械記憶兩者之間較為均衡,所以語文老師應根據男女學生各自的優勢,因人而異,讓男女學生能夠揚長避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四.語文分層教學性別平等教育的可能性
(一)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特征和基礎性地位
中國的語文教育大概已經歷了近三千年的歷史演變,這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大致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部分。在演變過程中語文教育從總體到局部都在發生變化,但其人文性特質和基礎性地位卻始終沒有動搖和改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征和重要的地位為其性別平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和保證,使得性別平等教育在語文學科中得以實施和實踐。
(二)語文教育具有陶治性與映醒功能
語文具有陶治和喚醒的功能。“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慢性持久的影響感化和熏陶,而喚醒在于喚醒沉睡的潛質,解放人的心靈。”語文能夠以一種溫和的形式浸染學生心靈,感染學生情意,喚醒學生內心。
(三)語文具有性別教育的選文文本素材
語文教學以教材文本為媒介,幫助學生完成言語習得和人文陶治。選文文本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工具,也是構成語文教學的依托。選文文本的解讀和講解是語文習得的重要方式,也是構成當前語文教學模式的主體。
五、結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性別差異與教育之間產生的問題一直是相關學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從最開始的忽視到逐步的重視,性別差異在老師的心中開始變得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性別差異現象十分嚴重,作為人文學科,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是現代語文老師都該深思的問題。對于性別差異與語文教學的分層教學這一課題值得深究,筆者通過自己的任職經驗與相關文獻相結合,從中獲得了些許思路與對策。從學習、老師、社會、家庭、學生本身這幾方面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到正受這方面問題困擾的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麻淑琴.別類分門因材施教———淺談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8).
[2]楊恒索.探究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6(9):79-80.
[3]李樹華.語文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3)
作者:陶應 單位:湖北省應城市楊嶺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