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于人文精神培養的高中政治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提高學生的體驗以及感悟能力
在相應的歷史條件下,人文精神是在持續地凝固、升華之后形成體現人的主體性的社會思想以及文化價值觀念,它是人類社會文化中最本質的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長期性的。高中政治教師在實施人文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這一點,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感悟能力,讓學生形成持久地理解和學習人類文化遺產的良好習慣。具體而言,第一,對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行定位,結合學生的文化素養所能夠實現的接受能力,改組各個模塊的知識,且有效地統一于生活實際。第二,翻譯理性化和僵化的內容為感性和生動的內容。第三,結合生動形象的教育,將理想、態度、情感等暗含于精神文化中的東西以民族心理特點、風俗習慣、知識等進行體現,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轉移社會文化的客觀價值,在學生的生命中融入。只有這樣,學生所理解和學習的新內容才能夠轉變為靈性的和活的精神力量,且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得以體現。
二、確立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大方向
在高中政治這門學科的教學中,學生樹立高尚思想品德、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科學觀的思想引導和理論支撐是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并且這也屬于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當將這個大的方向把握住,啟發學生體會與理解在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發展以及繼承下產生了“三個代表”思想,“三個代表”思想是我國的馬列主義。縱觀我國悠久的歷史發展,前人所遺留的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要求我們不斷發揚光大。為此,教師應當借助良好的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堅持共產主義的信念不動搖,引導學生對正確的政治動向以及價值標準進行贊同,進而能夠使得學生以實際、科學、合理、堅定的信念應對當前新的社會氛圍。縱觀當前我國高中政治教學的新課改,不管是在課程體系知識,還是在教學思想觀念上,都進行了更新與完善,而這一系列的改進都以學生的積極創新和開拓進取等精神的培養作為核心,而這恰恰符合人文精神的實質內涵,為此,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人文精神培養的大方向。
三、改進和健全考核機制
創建教師持續獲得提高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教師評價學生,在評價內容方面,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還需要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在政治考試題上將人文性體現出來,根據時政,設計一部分開放性的題目,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在評價主體方面,實施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統一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此外,也需要全面地考核教師,不可以將考核教師的唯一標準限定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并且考核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重視過程,不限定考核的指標為一兩次的考試。
四、有效地統一實踐與理論
因為高中政治這門學科擔負著滲透人文教育的責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緊密聯系時事政治,分析一些熱點時事,且立足于時政熱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憂患觀念,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且讓學生逐步地提高社會責任意識。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參與社會實踐,這不但能夠使得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地了解社會和感悟生活,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道德意志與情感的培養。在實踐教學這個環節,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了自我認識,自身的人文情懷得以豐富。并且教師還需要激勵學生不斷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推動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
五、結語
總之,高中政治教學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陣地,而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關鍵是教師,為此,教師應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經驗,從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更加有效地實施人文教育。我相信,在教師和學校的一致關注和努力下,必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作者:遲慧單位:山東省青州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