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建社會主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黨領導人民不斷開拓創新,積累了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堅持以解放思想為主要法寶;堅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根本任務;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基本價值取向;堅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大戰略課題;堅持以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為重要奮斗目標,取得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
[關鍵詞]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驗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斷開拓創新,積累了豐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取得了巨大成就。回顧黨領導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和總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堅持以解放思想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主要法寶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是與解放思想緊密相伴的,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緊密相聯。在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推動下,我們黨首先在思想領域內獲得巨大解放,為我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掃除了思想障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束縛,打開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枷鎖,重新恢復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使全黨思想獲得了巨大解放。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黨開啟了對社會主義再認識,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一步擺脫了前蘇聯模式的束縛和對社會主義教條主義的理解,又一次巨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正確認識了計劃和市場的關系,解決了姓“社”與姓“資”的迷霧,再一次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又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高潮,進一步擺脫了制度崇拜和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縛,還把非公有制經濟看作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特別是以建黨八十周年的“七一”講話和黨的十六大為標志,掀起了新一輪以黨自身為對象的解放思想的新高潮。其解放思想突出地表現在“三個解放出來”,擺脫了傳統的黨建模式崇拜和原則束縛,為新的社會條件下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以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必須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認為這是我們“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黨的十七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號召全黨要堅持解放思想、永不僵化、永不停止;黨的十八大也進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把“繼續解放思想”提高到關系改革開放興衰成敗的戰略高度,再次強調提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不斷向前推進,黨的思想解放也必須隨之向前發展,已成為我們黨在工作中的新常態。我們要繼續運用好解放思想這一法寶,把解放思想的新起點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突破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推進解放思想。
二、堅持以解放和發展
社會生產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任務改革開放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正因為我們黨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才推動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快速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我們黨強調改造社會的根本手段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經歷了由廣大農村的率先突破向著城市改革拓展,由幾個特區試點向著沿海沿江和內地鋪開以致全面展開,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并把“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引人注目地放到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地位,還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一項重要標準。黨的十四大做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決策,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五大又明確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推進了解放與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步伐;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后生產力的歷史過程,后來又提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以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黨的十六大以后,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提出一系列的方針政策,都是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也進一步推進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步伐。這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由上可知,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社會生產力的過程,就是堅持以它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任務的過程,正如黨的十八大所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三、堅持以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和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黨所堅持和倡導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基本價值取向,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黨糾正過去重國家利益輕個人利益的錯誤認識,提出要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物質利益,提出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提出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出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群眾滿意高興的事情就堅持,提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跨世紀之交,黨在科學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了“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提出要讓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指出“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六大以后我們黨提出,要堅持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要牢固樹立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只要真誠為人民謀利益,我們黨的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黨的十八大也指出,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中國人民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體現了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使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得到實現的過程,也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的過程。
四、堅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作為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課題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沒有改變,我們黨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不斷探索如何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成為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戰略課題。在改革開放初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面對國內外發生的深刻變化,提出全黨要認真思考“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執政黨怎樣才能叫善于領導”的問題;提出要按照革命化、知識化、年輕化和專業化的要求,堅持不懈抓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出黨要解決關于包括黨的根本任務論、初級階段論、市場經濟論、精神文明論、義本質論和基本路線等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探索如何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問題。以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世紀之交變化了的新情況,提出黨要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和總覽全局的能力;提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一系列帶根本性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這一時代課題。黨的十六大以后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要著力于推進黨的執政方式的轉變;號召全黨要牢記提出的“兩個務必”,在新的趕考中取得優異成績;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必須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進一步解決了新世紀偉大實踐中怎樣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就是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作為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課題的過程,也表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我們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要切實改進黨的作風,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巨大成績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戰略課題的最好解答。
五、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重要奮斗目標發展社會主義人民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擴大,人民的各項民主政治權益越來越得到切實的保障。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也證明,黨領導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不斷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民主政治權利的過程。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就提出和闡述了創造文明健康的政治生活的思想。黨的十二大把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黨在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對黨的組織制度作了重大改革。黨的十三大更系統地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總體構想,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要疏通黨內民主渠道和健全民主生活,要切實保障黨章規定的黨員民主權利,提出要把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奮斗目標。黨的十四大后,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也進一步向前推進,提出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為政治文明建設提供了法理依據。黨的十六大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經驗作了高度概括,提出民主要更加健全,確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標。
黨的十六大以來,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繼續推進。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指出,民主執政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的本質要求,要實現人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真正做到擴大人民民主,真正體現“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真正理解“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真正實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回顧改革開放的奮斗歷程,我們可以看出,黨形成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形成了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機制,使基層民主的深度與廣度得到切實發展,并使黨堅定不移地走向政治文明,這也是改革開放賦予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榮使命。
作者:仇小敏,黃杰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