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基礎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們黨的一個理論創新成果,它的呈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文章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社會主義價值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價值思想三個角度,系統地梳理和挖掘其思想基礎,為凝練和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思想基礎;研究
任何一種思想文化的產生,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淵源。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既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借鑒,更是對中國共產黨踐行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有深厚的傳統底蘊。脫離了這些理論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成為一潭死水。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也就失去了根基,就會偏離正確方向,甚至誤入歧途。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價值思想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來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理念,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價值根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歷程的進程中,通過對天人、群己等關系的關注,逐漸凸顯了自己的價值理想,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的價值系統。
1.弘揚自強。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本拥膱皂g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得到彰顯。自強不息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這種精神始終鼓舞著中華民族不斷向前。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形象地展現了中華先民與天地爭戰、自強不息、征服自然的英雄氣魄與優秀品質。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都不同層面地反映出他們勇于克難奮進,敢于追求正義的崇高品格??梢哉f,正是他們這種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性情,孕育了中華民族奮勇反抗的精神、獨立的人格與氣節,匯聚了民族的向心力。
2.崇尚和諧。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崇尚“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和諧文化,應該借鑒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與和諧思想。和諧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的身心關系等方面的融合。他們分別主張天人合一,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張和而不同,尋求人與人之間求同存異;主張公正平等,尋求互助友愛、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主張三省吾身,實現自我心靈的安寧與淡定。這些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色。
3.強調愛國。
自古以來,愛國一直都是中華民族永恒的話題。儒家思想提倡“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方案,要求以自省與實踐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彰顯以天下為已任的愛國情懷與擔當意識。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情懷時常激勵著中華兒女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前赴后繼,至死不渝。愛國主義是旗開得勝的強大精神力量。無數仁人志士用最美的語言詮釋自己的愛國之心。“憂國忘家,捐軀濟難”表明了自己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一寸山河一寸金”展現了中國人民對自己國土的珍惜與熱愛。他們的愛國熱情與民族大義感染和教育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
4.推崇倫理。
中華民族自古就推崇倫理道德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儒家崇道義、重倫理,將倫理道德視為人之為人的內在本質??鬃訉惱淼赖碌淖鹬?,并將其作為追求的基本理念和價值目標,孟子所倡導的“仁義、氣節和良心”等倫理思想,荀子也將倫理道德視為最神圣的品質。倫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至上追求。崇道義、重倫理對國家與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F代學者對我們民族的崇道義、重倫理的價值取向也給予了認可。它鼓勵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力量,引領著人們不斷前進。
5.注重民本。
中華民族民本思想源遠流長,也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內容。早在《尚書•五子之歌》中就有論及民本的思想,比如,“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提出“民貴君輕”,并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民本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精華之綱,有助于利國利民的政策出臺,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的繁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結出的優質果實,它只有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自己“活的靈魂”,才能使自己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里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簡單繼承和復制,我們在挖掘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注重鑒別,吸取精華,去其糟粕,對消極方面進行剔除和改造,對積極方面進行復制和創新。
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社會主義價值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蘊含著取之不竭的理論智慧,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成提供了豐厚的養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最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思想淵源在馬列著作的研讀中經常隨處可見,一脈相承,充滿生機與活力。
1.經典著作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找到了“指南針”。
實踐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正是在馬克思主義這個“指南針”的指引下,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才能逐漸地發展壯大,才能順應歷史潮流、緊跟時局,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一系列成果。也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有對世情、國情、黨情的全面、正確的把握和運用,發展出了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兩大理論成果,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2.經典著作為人類社會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金鑰匙”。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最根本的觀點,是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金鑰匙”。馬克思主義者用這把“金鑰匙”撥開重重迷霧,更加清新、準確地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路徑,用這把“金鑰匙”指導本國發展道路問題。3.經典著作為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方法論。通過精讀原著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能夠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新成果來武裝全黨、認識國情、推進各項建設事業。只有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尤其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價值追求來認識世界、了解國情,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厘清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在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的基礎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更加堅定的信念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價值思想
中國共產黨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深厚的歷史基礎和實踐基礎,雖然它經歷了不同的發展軌跡,但在本質上卻一脈相承。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奏,“社會主義”作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其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貫穿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始終。在一定意義上,必然成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內容。
2.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
建國初期,我們黨勝利地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第一大歷史任務。隨后,我們黨開始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歷史轉變。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
3.改革開放至今。
1978年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先后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的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社會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論斷。以、鄧小平、、、等為核心的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為培育和踐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根基,彰顯了我們黨對培育和踐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念與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呈現于某種價值時空中的抽象概念,而是在黨的發展歷程中逐步凝結的,它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它的形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為高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構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視角。
參考文獻:
[1]孫應帥.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重要論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4):35-38.
[2]孫杰.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2004.
[3]唐忠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公正、和諧的理解——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視角[J].寧夏黨校學報,2013,3(2):19-60.
[4]路強.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東北師大學報,2015,(1):229-232.
[5]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作者:黃偉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