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邏輯進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大眾的關系及其結合問題。從本質上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互動且有機統一的邏輯進程,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掌握人民大眾和人民大眾掌握馬克思主義兩個維度。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民大眾;實踐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是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闡明一個道理,即如果自身不重視群眾,關心群眾,群眾也就不會關心理論、接受理論、運用理論。這就有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實踐行動的主體——包括無產階級在內的人民大眾的關系及其結合問題,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從本質上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互動且有機統一的邏輯進程,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掌握人民大眾和人民大眾掌握馬克思主義兩個維度。
一、人民大眾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
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②在這里,革命的理論,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而革命的運動,則指的是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一個政治的、歷史的概念。它既有量的規定性,即它是指社會生活中的人們的大多數;同時它又有質的規定性,即它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隨著歷史的演進,人民的內涵也會隨之變化,但是其主體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廣大人民群眾。第一,人是社會中的、現實的人。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③人是具體的、生活于現實生活中的人。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如生產關系、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等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沒有人民群眾的勞動實踐,就沒有整個人類社會。人民群眾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正是從人民群眾的具體的歷史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凝結而來的。通過人民群眾不斷地生產實踐和其他社會實踐,逐漸積累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和規律,才形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人民群眾還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和發展。第三,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④這一論述鮮明地表達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和價值目標。通過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培養人的德智體美各方面能力,從而調動人民群眾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尊重人民自身利益和價值,不斷滿足人民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維護人民利益。總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起著決定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民群眾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社會歷史,人民的活動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的作用范圍和強度都是不一樣的,對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也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才能化為自覺的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大眾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掌握人民大眾
馬克思在理論形成的開始,就已經注意到理論可以變成物質力量和理論必須變成物質力量。他強調科學社會主義要變成推翻私有制和舊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關鍵就是要掌握無產階級。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無產階級就是“群眾”,就是“素樸的人民”,“人民大眾即無產階級”⑤。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曾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⑥“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⑦可見,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精神教育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使他們自愿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只有這樣廣大人民群眾才能自覺地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偏見進行徹底決裂,才能戰勝一切舊的習慣和落后勢力,實現人民大眾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也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進入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由此可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的雙向互動特征。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人民群眾需要掌握理論,就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的、深奧的、被少數人所掌握的轉變為生動具體、通俗易懂的。被大多數人民群眾所理解、掌握和運用的過程,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不斷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歷史教訓,從而豐富、補充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理論需要掌握人民群眾,就是指用馬克思主義去影響、感化人民群眾,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內化為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內化為人民群眾自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并最終內化為人民群眾投身于“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⑧的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也就是向人民群眾灌輸馬克思主義,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使馬克思主義掌握人民群眾。
三、大眾化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質
人民群眾之所以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要宣傳群眾、要被群眾接受,即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根本上來說,源于馬克思主義不同于以往的一切理論的特質和性征,即它的階級性、科學性、實踐性。
1.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它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解放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同時,他們對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也進行了科學分析。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則、有自己的世界觀的獨立的階級,是和一切有產階級相對立的階級,同時也是國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動國家向前發展的階級”。⑨無產階級的階級地位和歷史使命,不但具有徹底地認識和利用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對這個規律認識得愈全面、愈深刻,利用得愈正確、愈徹底,就愈符合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說,無產階級也只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從自在的階級變為自為的階級,為爭得自己的徹底解放而奮斗。同樣,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掌握了無產階級,才能變為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理論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使無產階級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掌握了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曾指出:“正如經濟學家是資產階級的學術代表一樣,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家。在無產階級尚未發展到足以確立為一個階級,因而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尚未帶政治性以前,在生產力在資產階級本身的懷抱里尚未發展到足以使人看到解放無產階級和建立新社會必備的物質條件以前,這些理論家不過是一些空想主義者,他們為了滿足被壓迫階級的需求,想出各種各樣的體系并且力求探尋一種革新的科學。但是隨著歷史的演進以及無產階級斗爭的日益明顯,他們就不再需要在自己頭腦里找尋科學了;只要注意眼前發生的事情,并且把這些事情表達出來就行了。當他們還在探尋科學和創立體系的時候,當他們的斗爭才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貧困不過是貧困,他們看不出它具有能夠推翻舊社會的革命的破壞性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這一面,這個由歷史運動產生并且充分自覺地參與歷史運動的科學就不再是空論,而是革命的科學了。”⑩
2.馬克思主義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把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運動推進到了一個全新階段
以往的一切社會科學理論,都不同程度地脫離社會實踐,存在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根本缺點。過去,所謂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主要是思想運動的歷史,實踐運動始終沒有占據主流地位。社會主義基本上局限于少數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里,即使是從事革命活動的實踐家,也往往局限于少數人的密謀活動,就其對未來社會及其實現的途徑認識而言,歸根結底,它與前者仍是一脈相通的。而馬克思主義則不同,它“不再被看作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而被看作兩個歷史地產生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斗爭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著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義和關門主義的泥潭,并且把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理論武器交給了工人,并把社會主義運動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群眾性的社會運動。此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幾乎處處都有了抹不掉的社會主義的痕跡。可以說,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得以產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馬克思主義以服務于社會實踐為目的,并不斷地接受實踐的檢驗,始終同社會實踐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因而成為了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機和活力,就在于它同每一個時代、每一國家的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植根于不斷運動變化之中。
四、結語
總之,馬克思主義是徹底嚴整、邏輯嚴密的真理體系,它來源于群眾的實踐,高于群眾的實踐,并指導群眾的實踐,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列寧指出,我們“應當時刻不忘我們的最終目的,隨時進行宣傳,保衛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不被歪曲,并使之繼續發展”。
引文注釋
①③④⑥⑦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0,294,293,306.
②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⑤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95.
⑧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81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出自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2.
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29.
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列寧.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M].北
作者:王秋月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