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

      [摘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這一理論既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平等的基本理論一脈相承,同時又跟隨中國民族問題的發展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實踐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深刻理解其中的特色,堅定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民族理論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觀點、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國情和民族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中國共產黨民族平等理論即中國化的民族平等理論體系。這一理論既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平等的基本理論一脈相承,同時又跟隨中國民族問題的發展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有著自身的獨特性。

      一、實踐性與時代性相結合:

      始終與黨在各個歷史時期解決民族平等問題的實踐緊密聯系任何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必然要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實踐的深化而不斷發展。同樣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自于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不同歷史時期解決國內民族平等問題的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民族平等問題上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的獨立解放和人民的平等自由,即實現各民族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正是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民族自決、聯邦制在中國行不通,進而提出了民族區域自治思想,把一個多民族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變成了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自治。

      也正是民族區域自治在陜甘寧邊區和內蒙古的成功實踐,使我們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并最終把它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平等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觀點和民族政策,諸如:消除民族隔閡、促進民族平等團結;采取“慎重穩進”的方針進行少數民族的社會改革,消除民族剝削制度;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等等,開創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局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我國的民族平等問題主要表現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建設。

      我們黨從這一實際出發,在全面總結建國以來在推進民族平等實踐中存在的忽視少數民族利益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經驗教訓以及借鑒蘇東社會主義國家民族平等實踐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并強調了實現民族平等必須立足于“真正平等”的思想,不僅在政治上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而且還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使少數民族在經濟上、文化上得到改善和提高,并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實現真正民族平等的核心,從而使各民族走上了共同發展富裕的道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推進,民族地區與全國其他地區在經濟社會文化上的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公平問題日趨凸顯。根據這一實際情況,中國共產黨適時提出了用“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領民族工作的戰略思想,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等戰略措施,使民族間社會發展差距不斷縮小,進一步推進了民族關系朝著平等和諧方向發展。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民族平等工作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

      總體上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但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差距,民族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薄弱。在此背景下,堅持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人民群眾,實現共享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并對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作了總體部署,強調要“以推進少數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為均等化為重點,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1]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得益于黨處理國內民族問題的鮮活實踐,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刻的實踐性。正是順應了我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民族平等實踐發展的需要,使得這一理論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理論的深化又會進一步指導實踐,推動著我國的民族平等不斷向前發展。

      二、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中國民族平等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民族平等的思想。因此,“它在一些基本原則、觀點上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民族平等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但又不拘泥于馬列主義的一些帶有時代特征的論述,而是根據中國實際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的,是馬列主義民族平等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其繼承性和創新性也是顯而易見的”。[2]堅持民族平等,反對民族歧視和壓迫,歷來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早在民主革命時期,以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就堅決主張和致力于實現民族平等。認為,民族無優劣之分,各民族都應當平等,為此,必須“實行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形式進一步確認了民族平等的原則。歷屆憲法和有關法律都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歷代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闡釋了民族平等的新內涵,指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都應該一律平等,都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平等權利;堅決反對民族歧視任何民族歧視,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此外,列寧關于先進民族要積極幫助落后民族實現事實上平等的思想,也貫穿于黨在革命和建設,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解決民族平等問題的實踐中,從而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加快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消除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思想。這些充分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民族平等理論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的繼承性特點。當然,繼承并不是固守,更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的特殊國家里,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消除民族之間的不平等,實現各民族平等團結與共同繁榮,這些難題的解決不可能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直接找到現成的答案,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基本原理的指導下,根據中國的國情和民族關系的實際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這就使得中國共產黨民族平等理論展現出鮮明的創新性。比如,在民族識別上,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尤其是斯大林關于民族的定義,提出了識別民族應該注重民族特征、歷史淵源以及尊重民族意愿的原則,從而使數十個少數民族堂堂正正地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里平等的一員,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及民族平等理論的豐富與創新。而在采取何種制度安排解決民族平等問題上,我國選擇的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不是照搬蘇聯的聯邦制。這條道路是基于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所作出的正確選擇,也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邦制,而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我們有很多優越的東西,這是我們社會制度的優勢,不能放棄。”

      實踐證明,這項制度既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團結統一,又保障了各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必須毫不動搖的堅持,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制度自信。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隨著少數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擴大,民族間事實上不平等的問題日益凸顯,我們黨提出了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我國民族平等問題的根本途徑的思想,這不僅是對黨的第一代領導人“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建設”的思想認識的升華,也是對馬列主義民族平等觀的一個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期,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我國新時期的民族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而提出了現階段民族平等工作的主題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觀點,這表明了黨對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認識的深化,同時也表明了黨和政府協調民族關系,切實消除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民族間存在的現實不平等,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在繼承中,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推動了我國民族平等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前進。

      三、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既有普遍意義上的保障,又有針對少數民族的特殊保護各民族無論大小、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都一律平等。這是人類社會普遍的價值追求。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上,都寫有關于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內容。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民族平等僅僅只是停留在法律上、形式上的條款,并沒有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就連美國這樣處處標榜平等自由,處處宣揚人權的超級大國,國內也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例如,美國黑人占總人口的13%,但經選舉產生的政府職位,黑人只占5%,黑人的失業率是白人的兩倍。[4]這充分說明,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真正的民族平等難以實現。在我國則不同,我們的民族平等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我們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不僅在理論上宣揚民族平等,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努力探索實踐民族平等。自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視與壓迫。

      這一原則始終貫穿于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民族綱領政策中。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平等的規定也體現在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之中。我國憲法明文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但是,由于我國各民族之間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展不平衡,許多少數民族受自身發展能力的限制無法與漢族一樣享有法律賦予他們的各項平等權利。為此,中國共產黨特別強調要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制定了一系列對于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和特殊照顧原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從內容、政策措施到保障制度都體現了民族平等權利保障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有機統一,具有十分豐富的理論內涵。

      從民族平等的內容來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平等理論中關于民族平等的內容的論述豐富而又全面,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既包括政治權利的平等,也包括經濟權利的平等,還包括文化權利上的平等;既包括政治法律上、形式上的平等,還包括事實上的平等。

      從實踐民族平等的措施來看,我們黨提出并采取了多種措施,積極推行民族平等。如通過確立合理的選舉制度,對少數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選舉在名額上給予特殊安排,為保障各民族政治平等權利奠定了基礎;通過建立民族院校,開辦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班,對少數民族考生在招生時適當降分錄取,使各族人民享有平等的文化權利和受教育權利,極大地提高了少數民族的文化素質;通過實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民族貿易政策以及對口扶助等,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保障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權利;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后,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使各民族共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等等。從實現民族平等的保障制度來看,為了促進民族平等的順利實現,我們黨頒布了一系列促進民族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如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關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數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權利的決定》、《關于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頒布和實行,使民族平等權利的實現有了制度上的保障,確保了黨的民族平等理論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從而也使得各民族在現實生活中享受到了真真實實的平等。

      參考文獻

      [1]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N].人民日報,2014-9-30.

      [2]吳仕民主編.中國民族理論新編[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18.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7.

      [4]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編.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政策(干部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71.[參考文獻]

      作者:熊琴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春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亚洲男女在线线电影|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人成网www|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